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5 01:48:00

導語: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論文

中國自古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不勝枚舉,諸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等,幾千年來,有關“一諾千金”的佳話更是不絕于史,廣為流傳。時代的進步也推動著觀念的更新,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社會生活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賦予了誠信這一傳統美德更多的時代內容。“以誠實守信為重點”,這是黨的十六大在闡述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問題時提出的一個重要論斷。大學生群體作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代表先進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諧社會的建設者和主力軍,這一群體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們國家在下一階段的成敗。筆者就當今大學生誠信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1當今大學生誠信的狀況

當今大學生中存在著很嚴重的誠信危機,這已經越來越成為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嚴峻的課題。高校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還貸或是有意拖欠貸款,據幾家商業銀行數據統計,不少高校畢業生的“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率超過了20%,有的高校甚至達30%~40%!有一份調查表明在校大學生中未說過假話的只占0.48%。調查顯示有88.39%的同學認為誠信在當今社會很重要,誠信的意義、價值不容忽視,但在實際行為上卻不能做到這一點。還有28.57%的同學明確表示,“誠信”兩字只是純粹的理想,難以真正實踐,比如說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自己為了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得到一份好工作,也就不自覺地會夸大簡歷、偽造獲獎情況等。“人無信而不立”,這是每個大學生都知道的箴言,誠信也是每個大學生應有的道德基礎,雖然在他們主觀意向上覺得誠信很重要,但社會競爭迫使他們選擇了投機取巧。雖然同學們簽過“不作弊”的承諾書,但一旦到考試時還會有人選擇鋌而走險。另外,不少同學承認自己遲到曠課、作業論文抄襲、簡歷灌水等等不誠信的行為。還有諸如餐廳吃飯或乘公交車時插隊,用大量的時間玩游戲或上網,抄別人的作業蒙混過關,論文剽竊、買假證書、虛假簡歷、大學生中出當“”等這些多發生在大學生身上的現象。凡此種種現象在當今大學生中是確實存在的。2誠信危機形成之因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學生誠信危機并不是在短時間內所形成的,我想應來自以下方面:

2.1社會因素

政治、經濟領域的陰暗面、使得高校學生受拜金主義等思想的腐化較為嚴重,人際交往中的不信任等都強烈的預示著誠信意識的弱化和喪失,這無形的也影響了尚未踏入社會但渴望了解社會的大學生的誠信品質。從計劃經濟體制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場重大的歷史變革。這個變革過程,給我們帶來了蓬勃生機,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我們的社會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生產力迅速發展,分配方式日益多樣,人民逐步富裕,生活豐富多彩,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實現個人價值的廣闊舞臺。而另一方面,市場也有其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商品交換的法則容易侵蝕到人們的精神領域,引發見利忘義、道德失范。雖然做人要講信用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但“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類的古訓也未曾少見。我們的社會在誠信建設方面還存在種種問題,信用缺失引發的矛盾經常發生。從市場反映出的情況來看,無照經營,商標侵權,制假售假,合同欺詐,虛假招標,騙稅逃稅,偽造假賬,惡意拖欠,變相傳銷……這種種行為像“病毒”一樣侵蝕著社會的肌體,像“沙塵暴”一樣吞噬著信用的“綠洲”。不講誠信、欺騙欺詐已成為人人痛恨的一大公害。這些都嚴重影響著當今大學生的誠信觀念,此為造成大學生誠信危機原因之一。

2.2學校教育的弊端

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上也存在很多漏洞。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把成績搞好,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其他一概不論,更談不上什么素質教育了。而且在我國因為誠信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一種傳統美德,無須再去進行系統的教育,從而導致誠信教育淡化。另外,科研浮躁,高校老師到處兼職,誠信教育大多停留在表面,誠信教育者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信服。當前社會的信用缺失,既與誠信教育不夠有關,也與法規的滯后、政策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相連。完善而合理的制度可以有效遏制各種無誠無信行為,有利于誠信美德的鞏固和弘揚;比如有的學生通過不正當手段找到了工作等等,這些都給學生造成一個直觀的感覺—不誠信反而得到了便宜。在大學生思想還未完全成熟的時候,這些個例往往直接沖擊著他們,令他們心理轉變進而效仿。此為造成大學生誠信危機原因之二。

2.3家庭教育的缺失

當代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期處于家庭的百般呵護之下。不少在嬌縱中長大的大學生,這種小太陽似的教育造成的結果就是當今大學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許多不誠信的做法,他們常常不認為是錯誤的。“這是獨生子女一代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通病”,這也是導致學生誠信觀不強的一個主要因素。另外家長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家長的做法不盡人意,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缺少榜樣的示范引導。滄州師專大一新生體檢時,發現了幾例該校招生章程上明確規定不得報考該校的“病號”。細問才知,其實,學生對自己的病情早就完全知道,且一直都在吃藥控制。但在整個過程中,家長一直都在自己孩子的面前演繹著“失信”伎倆—先是借助各種社會關系弄來假冒的身體檢查單,然后教唆學生隱瞞病情。從家長在大學生誠信問題上所扮演角色中,我們不難看到大學生誠信問題與家庭教育的關系。此為造成大學生誠信危機原因之三。

3大學生誠信教育之措

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德能兼備的合格人才,已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大學生如果丟掉了誠信的美德將會給我們社會以及我們的事業帶來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所以誠信教育勢在必行!.1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加強宣傳導向,在全社會開展誠信教育,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宣傳功能,在全社會倡導和弘揚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批判各種不誠信的行為和觀念,最終在社會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評價體系。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建設,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學校的誠信教育中倡導的“誰誠信誰光榮”,通過正確的教育導向、輿論導向、制度導向、利益導向的推動,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教育,讓誠信深入人心,讓誠信成為時尚。只有建立全社會的誠信風尚,只有建立了一個完備的人才平價體系,誠信問題才能真正的得到解決。通過廣泛、深入、持久的誠信宣傳教育才能使誠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3.2創建和諧的校園風氣和育人環境

和諧、健康、高雅、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呼喚誠信,文明守紀,共建和諧校園”的學生文明誠信教育活動,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公民道德規范,增強大學生文明守紀、誠實守信意識,營造和諧校園環境的意義和重大的誠信教育工程。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高校自身要樹立良好形象,按章辦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師要以身作則,嚴謹治學,實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師德,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要牢固樹立“教書育人、育人

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的觀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學校工作的全過程,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還應致力于建設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生活,把誠信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加深學生對誠信這一基本道德規范的理解,使學生能漸漸學會寬容和尊重,尋求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真誠,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3.3建立誠信評估機制,為誠信建檔

信用本來是道德層面上的規范,但是,一旦道德難以維持信用的時候,就需要把信用建立在制度之上。當前社會上之所以存在的大量信用缺失現象,是因為守信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益,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鼓勵,而失信者非但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得到了不應得的收益。因此,建立信用檔案和失信懲罰機制,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懲治,并對誠實守信者予以獎勵,這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同樣,在高校,也要建立學生個人信用評估機制,要有一套規范、合理、統一的運作標準和方式,而不是帶有過多的主觀隨意性。在這個評價機制內定期、全面考察學生在校期間的信用狀況,詳細、及時地記錄、反饋、監察、糾偏、指導。促進學生誠信習慣養成,有助于在校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并且帶動整個社會信用理念的提升與誠信氛圍的營造。要賦予這套評價體系一個較高的地位,當大學生的誠信問題通過誠信評價體系的建立而受到社會廣泛的認同時,要讓那些誠實守信的大學生在這個評價體系中受益,而那些不守誠信的大學生便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高額的成本。因此,當一些大學生行將做出不誠信行為時會慎之又慎—如果在誠信記錄上有污點,可能意味著今后在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處于極大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