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淺談中學作文教學中的情感培養

時間:2022-07-09 11:08:00

導語: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淺談中學作文教學中的情感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淺談中學作文教學中的情感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提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的要求,在教學建議部分又建議“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因此,語文的作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情感教育和引導。寫作應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钡F在學生作文過多的捏造事實,就事論事,人云亦云,缺乏寫作的興趣,寫不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如何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保持寫作的熱情,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獨特體會,筆者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動之以情:營造情感氛圍,培養寫作感情

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告訴我們只有愛一行,才能專一行,寫作也一樣,如果學生提不起寫作的興趣,自然寫不出感人的篇章。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就說“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睆娬{重視學生的情感和情感的潛移默化作用,現在學生對寫作普遍存在一種厭惡和敵對的情緒,寫作純粹是一種應付式或者應試式,并沒有多少學生真正對寫作產生興趣,這在某種程度上和老師的引導有關,究其原因,是學生的激情和興趣沒有激發出來。所以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是當務之急。

1.因勢利導,激發情感,提高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社會信息化趨勢的加強,學生生活面和接觸面越來越廣,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所好各異,但總的來說,每個學生都有愛好、快樂、嫌惡、憤怒、恐懼和悲哀六種基本情緒,寫作如果很好地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緒寫出來,這很有可能就是一篇動人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情緒,抓住引導契機,至關重要。比如在以“喜歡”為話題的寫作中,老師先談自己的喜好,由喜歡的玩具運動、音樂電影、作品作家到抽象的某種精神,學生自有他們的喜好,滔滔不絕的就說了一通,然后再問他們討厭什么,為什么討厭,這樣對比,思路打開了,情感激活了,學生興趣來了,洋洋灑灑的自會下筆千言。

2.多種方法,豐富情感,提高覺悟

情感是寫作的心理基礎。“為情而造文”、“五情發而為辭章”,特別是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傾注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學生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才可能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寫作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經”,學生如果沒有豐富細的情感,就不可能寫出真摯感人的文章來。教師要教育學生熱愛生活,指導學生投身生活,不僅要觀察生活,積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保笇W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感人之處,深切體味,并積累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生活感受力。指導學生體驗生活,要抓住時機,適時引導。如以“石頭”為話題的寫作中,可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上課帶來一塊石頭,學生的聯想就多了,砸在腳上是痛,鋪在路上是福,橫在路上是禍,《石頭記》里是怨,賈平凹的《丑石》是美,然后播放形態各異的石頭,放在不同位置的石頭,學生自然產生的不同的聯想的和感情,文章自然有真實感情言之有物。

3.正確引導,培養美感,提高修養

中學生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較弱,面對紛沓而至的各種思潮,往往隨心所欲不能擇善從之,因而思想教育在作文情感教學中首當其沖。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反映,學生對某事或者某種現象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就如前面的話題“石頭”,有些學生就是覺得他丑,面目可憎,毫無美感,“喜歡”這個話題中,有些學生以擁有絢麗裝飾品為榮,以獲得異性的青睞為傲,所以在作文教學中要教育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挫折,以審美的情趣欣賞人生,保持平和的心境和穩定的情緒,正確的認識社會、人生和自我,追求高尚的情操,文章才能有更高的審美價值。

二、導之以情:采取多種方式,誘導寫作激情

作文重點在于實踐,再多再高深的理論也只是紙上談兵,采取多樣的教學形式,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多向思維,激發學生的多種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教學現代化的發展為作文教學實施情感教學提供了教學優勢。

1.以情激情

學生“親老師”,方能“信其道”,寫作教學中,老師首先要有高漲的熱情,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的或消極的情緒都會互相感染。而教師的情緒對誘發學生的內心體驗起著極為重要的導向和催化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以熱情的言行,將自己的積極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在引導中,教師抑揚頓挫充滿感情的演講,表情達意的肢體語言,都傳導著教師真摯的情感,會感染學生,讓學生產生共鳴。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p>

2.以境激情

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需要一定載體的激發,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誘發學生潛力,激發情感的共鳴。寫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避免捏造事實,千篇一律。上課時采用多種方式用表演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創設情境,再現情境,讓學生思考、體驗;組織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班級活動,比如春天帶學生游公園,激發學生對美景甚至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組織學生觀賞當地的文化景點,激發學生對文化對家鄉的熱愛和思考;朗誦岳飛的《滿江紅》、播放《黃河頌》等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講述社區互助友愛的故事或者以小組為單位到自己居住的小區搞活動,激發學生友愛互助的熱情。學生有了自身體驗和間接的感受,自然有了訴說的欲望,就有真實感情。

3.以社會激情

文學植根于現實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文學培育于真情實感,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白居易在《策林》中說:“大凡人之感于事,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于吟詠?!币虼艘龑W生關心社會,尤其時社會熱點,將它適當引入作文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面向社會,增強愛國責任感,激發他們寫作的欲望,針對“北京奧運”、“希望工程”、“打工潮”、“香港巨星的隕落”、“中國足球的失落”、“亞洲飛人劉翔”等熱點,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我曾把“希望工程”和順德的義工組織聯系起來討論,學生有一些參加過義工活動,體會到義務助人的自豪感,講述起來頗有感染力,學生自然產生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寫出來的文章少了以前的矯揉造作。

三、評之以情:搭建情感舞臺,展現創作才情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睂W生滿懷激情精心營造一篇文章之后,自然希望得到肯定,這時候給予學生恰當的鼓勵和肯定,能夠讓學生保持高漲的寫作熱情。

1.賞識性評講,搭建師生溝通橋梁

作文批語是教師對學生習作中傳導的語言、行為和個性、情感等信息進行處理后,做出的一定的評價和指導。不管學生這篇習作質量如何,總有他自己覺得得意的地方,老師如果恰當地點出,適當加以鼓勵,學生自然覺得受到老師的賞析和鼓勵。所以在評語中,以鼓勵為主,以商榷為輔。

2.互助性點評,鼓勵學生取長補短

一般來說,學生的鑒賞水平要比寫作水平要高一些,首先肯定他們的鑒賞能力,給以他們評改的信心,然后在引導學生掌握評判的標準,也就著“欣賞為主,商榷為輔”的原則,學生在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同時,也期待著自己被人家肯定,這樣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學生就能保持對寫作的興趣,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3.共享性展示,提供作品發表舞臺

學生能對寫作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感情,總得有點成就感的激勵和期待。提供發表的園地、舉行多樣的展示活動更能直接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比如評講課上朗誦優秀作文,黑板報上刊登優秀作品,利用班級的刊物《二樓風景》發表優秀詩文和日記,利用學校網絡建立班級作品展,舉行班級作文競賽,適當組織學生參加各類作文比賽,鼓勵學生在文學網站上投稿或建立自己的專欄,有幾個學生就在順德的青青草文學網站建立了自己的專欄,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不同的園地出現,獲得名種嘉獎,自然有種成就感和信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情感培養和挖掘,多想辦法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多鼓勵學生把自己真實的體驗表達出來,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