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體建設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時間:2022-02-19 09:35:00

導語:在集體建設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集體建設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未來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由于父母的過分溺愛,容易養成依賴性強,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競爭意識和責任。如何使在校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負責,培養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已成為教育界的主流意識。責任心的培養正在引起人們的關注。董建華先生曾強調過:要增強育少年的社會責任感。美國的西點軍校還將"責任"二宇作為校訓。不難想象,只有具備高度責任感的人才會主動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才會努力工作,報效祖國。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和確立現代人必備的素質——責任感?除了正確的家庭教育外,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學生責任感,將是我們學校的首要任務之一。如何發揮集體的教育力量讓學生在集體中鍛煉,在集體中成長,成為有責任心的現代少年呢?

一、確立集體的奮斗目標,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集體的目標集中反映了黨和國家對新一代的期望和要求,代表了集體的方向,要讓每個隊員清楚地知道集體的"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遠期目標"即一個優秀集體應達到的要求,這些要求不是學生一天兩天能做到,但我們要讓學生知道這些要求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通過努力之后能做到的要讓學生知道在這樣優秀的集體中生活、學習會感到更愉快,使學生內心對優秀集體產生渴望。"近期目標"是根據學校各部門布置的近期工作,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有組織、有目的地完成各項任務,使學生的個人奮斗目標與集體奮斗目標相一致,如學校將舉行學生田徑運動會,集體的目標是在本次運動會上取得較好的成績,落實到個人的任務是每個隊員在近期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根據自己的強項有目的地自覺訓練,參賽隊員則在集體中選拔,這樣隊員們不僅為自己的健康而鍛煉,更是為集體的榮譽鍛煉,強烈的集體意識,能產生強大的動力,促使學生前進,促使隊員和集體步調一致,促進隊員的動力與集體的意志融為一體。

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良好的人際關系,應是平等、團結、友愛、互助、民主的社會主義新型的人際關系,這種新型的人際關系把隊員組成了有機整體,使學生意識到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個人的力量很薄弱,個人的智圖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樣微小,許多工作都要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我們在集體活動的安排中有機地安排好學生群體,讓學生通過集體成員的協作完成任務,培養學生遇到困難尋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教育學生大到國家的建設,小到個人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是在與別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作為學生應懂得尊重他人,團結同學,以謙遜的態度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與他人合作,從小養成集體協作精神。

三、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培養學生履行義務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養成性教育,健全的組織機構是集體最基本的建設,沒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就只有個體活動而無集體管理,沒有健全的組織機構,集體也不復存在;有了健全組織機構,有了機構的各種職能,有了評價的標準,有了管理的內容、方法,管理機構的隊員也有了被管理的成員,學生只有在管理和被管理中認識到責任,學會履行職責,在班級集體中,有個班委,才產生了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文娛委員等班干部,每個班干部都有自己的份內事,班長作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全面監督班級的整體情況,學習委員起學習帶頭作用,這位學生必需學習優秀,而且要熱心幫助后進生,勞動委員首先要勞動,要保征班級的清潔衛生,要督促同學們做好值日生工作,起勞動榜樣作用……每個隊干部肩上都有責任,這些責任是每個學生干部的義務,學生們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也能加強了責任心的培養。

四、樹立健康的輿論,增強集體教育力量。健康的輿論是培養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對集體中每個成員的言行能及時作出褒或貶,肯定或否定,倡導或抑制的評價,對所有成員進行直接的監督和調節。集體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責任感,他們的成長需要集體生活,特別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得到集體輿論的認可,他們就會更熱愛集體,更愿意為集體貢獻力量。健康的輿論使學生更信任集體,更依賴集體,從而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了他們良好的責任感。

五.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活動,培養學生負責態度和探索精神。首先,學校要創設條件讓學生以組的方式多參加校內外的實踐活動,其次老師組織的時候要多方面地考慮學生的層次和結構,分配不同的任務,讓學生覺得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目的,從而增強信心,增強責任感。再者,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自己的主動性地位和不可缺少的角色,從而更增強了責任感。

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配合和滲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