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論文:德育故事四則
時間:2022-11-17 02:39:00
導語:小學德育論文:德育故事四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體育和德育分屬不同的教育領域,但它們之間有很多互相補充、互相影響的地方。體育能給德育提供理論實踐的場地,德育又能指導體育促進體育的更好發展。
關鍵詞:體育德育教育領域道德品質教育
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我國的學校德育大致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質教育包括有諸如不怕吃苦、勇敢堅強、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等等品質。這些品質在體育教學中常常會不自覺地在學生身上顯現出來,教師應該利用時機,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這種自發意識加以引導,使之真正成為學生自身的穩定的品質。同樣,也會有部分學生在上體育課時,暴露出缺乏某些應該具有的良好品質的現象。
我在教二年級學生上籃球課時,要求每個學生拍球。絕大多數學生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并且積極參與其中,但也有一兩個女生在進行這項活動時,顯得表情緊張,在輪到她們的時候總是退到別的同學后面,甚至干脆對老師說不想參加這項活動。一問原因,才知原來是“害怕”,不敢拍球。針對這一情況,我沒有強迫她們必須完成項目,也沒有任由她們不做這個項目,而是耐心地先讓她們雙手抱住籃球,然后舉到胸前雙手放開,讓球自動落地。經過幾次這樣的反復,她們不再像開始那樣害怕,并且能夠主動地用雙手拍球。事后我分析,之
所以那兩個學生開始不敢拍球,是由于缺乏自信,害怕失敗,但在老師的一再鼓勵和引導下,終于親手嘗試,并且獲得成功,她們的這一心理障礙自然也就排除。這堂體育課,顯然達到了既使學生鍛煉的身體,學會了一種技能,又使她們形成良好品質的目的,體現了體育與德育互相滲透的原則。
遵守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既影響到是否能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又關系到學生能否安全地上好一節體育課。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差,而且身體脆弱,加之安全意識薄弱,這就使得在給他們上體育課時,教師一方面要組織紀律,以便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一方面又要時刻注意,防止有意外事情發生。在一次教二年級學生跳遠的課上,我發現有的學生兜里裝著鉛筆、鑰匙一類東西,這是很危險的。于是,我及時把這些東西收上來代為保管,并再三叮囑以后體育課上不要再帶此類東西。在教授跳遠技巧時,二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后面的學生經常會相互之間打鬧;在跳遠練習時,一些學生因為老師講述時沒有注意聽,而造成跳遠姿勢不規范等情況。針對于此,在上課之前,我總是要先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告訴他們不遵守紀律的危害。多數同學能夠做到聽從勸告,注意約束自己不隨便說話打鬧,并專心聽講。而對于那些“頑固不化”的學生,我沒有簡單地用罰站、斥責或趕其回教室的做法,而是從教材中找來一些游戲,而這些游戲又與紀律約束有關的,要想在游戲中取得勝利,必須所有人遵守紀律,遵循規則,這樣一來,那些“頑固分子”能夠主動“遵紀守法”,積極配合老師的要求來完成整個游戲,并取得很不錯的成績。事后我想,之所以他們能取得好成績,完全是由于他本人的天性使然。而他們的不守紀律,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這一原因造成的。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有利有弊,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引導,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古語云:“人之初,性本善。”此話誠然。少年兒童的心靈的本質都是美好、純潔、善良的。在一次上二年級體育課時,我要求所有學生完成50米跑,并兩人一組,看誰先跑到終點。本來這個項目是由學生們積極要求老師去做的,可輪到一名學生跑時,他卻無動于衷,任老師怎么喊口令、吹哨都沒有反映,只是我行我素地立在那里,甚至還和周圍同學聊天。當時我很氣憤,走到那個學生面前,準備好好教訓他一頓。結果我剛要開口,在他身旁的幾個學生則用充滿童稚的聲音對我說:“老師,他的腳受傷了。”這使我頗感意外,我仔細一看,果然在那個學生的左腳膝關節傳了紗布,而且還可以看見淡淡的血跡。我這才恍然,明白剛才他為什么那么“我行我素”了。但更讓我感動的是,周圍的學生都要求我不要讓那個學生跑步了,我問為什么,他們回答:他的腳不好,跑步會影響他的傷口。其實學生們不必這么要求我也會對那個學生以照顧的,但學生們還是向我提出了要求。我在一瞬間,忽然想到,學生的這種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秀品質,完全也可以在體育運動當中去體現,并得到鞏固。于是,我當下提議全體同學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的關鍵就是看同一組的隊員是否能配合默契,并互相幫助。但這個“訣竅”我并沒有對學生們說,目的就是要看看,這些學生們是否真的具有互相幫助的好品質。游戲開始后,有的小組一陣手忙腳亂,不知該從何做起,而有的小組則已經摸到頭緒,并有條有理地進行著。于是我對那些忙作一團的小組提示,要他們學習做的好的小組。結果,很快那些落后的小組領悟到了游戲的竅門,最終所有小組都成功的完成了游戲,雖然各小組有先后、好壞之分,但他們每個人畢竟因為這個游戲懂得了互助的意義,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這就已經足夠了。
體育運動必然涉及到體力的消耗,上體育課自然不會輕松如“閑庭信步”,因此具備“肯吃苦”的品質對于體育課,尤其是體育訓練來說,是尤為重要的。我在擔任二、三年級體育課的同時,又擔任著學校乒乓球隊的教練任務。由于種種原因,學校的乒乓球水平相對于同一地區其他學校存在很大差距,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建隊時間短,訓練時間有限。于是,在我擔任教練之后,為了迎接比賽,我不得不適當地增加了隊員的訓練強度。這對于每一個隊員來說,無疑都是一種考驗。球隊平時專門的訓練不是很多,隊員們最經常做的就是兩個人在一起打比賽,很不正規,這樣下去球隊很難出成績。于是一到訓練時,我總是刻意地減少讓他們在一起打比賽的時間,而是著重訓練他們的基本功,如發球、連續攻球、推擋等動作。起初隊員們練習很認真,但時間一久隊員就產生厭煩的情緒,總是要求打比賽。我把這歸結為隊員“不肯吃苦,害怕吃”,不愿意持久地機械練習基本動作。對此我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要求他們樹立肯吃苦的意識,并幫助他們認清只有練好基本功,才能在將來的真正比賽上取得好成績,為自己為學校爭光的觀念。在這當中,我又加入了培養集體榮譽感等德育因素,使得隊員們心勁陡增,練起基本功來也更加賣力,再沒有人發牢騷了。
類似情況在教學中經常遇見,都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情況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學生在體育課上既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德育教育》198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199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4、《提高中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三法》余明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