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31 04:16:00

導語: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研究論文

黨中央制定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這是一項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希望工程。

近幾年來,全國中小學都在積極貫徹《綱要》精神,努力創造條件,逐步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那么,什么是素質教育呢?素質教育的內涵極其豐富,素質的經典定義是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點,是神經系統,腦的特征以及感覺器官的特點。今天,人們已經把素質提高到人的品質發展的深層內蘊。從靜態上看,素質構成基本有以下五個因素:即品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勞動素質。從教育過程實施的動態方面分析,素質教育的實質乃是積極創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條件,使受教育者能夠主動而非被動地將人類科學的道德的、心理的、勞動的文化成果內化為自身的較全面的素質,使身心兩方面的潛能都獲得提高,使發展呈現出一種生動活潑的態勢。可見,“素質教育”雖是一句簡單的話,然而,實行起來卻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由于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首要一環,也就是說素質教育要將德育放在首位。因此,做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下面僅就我自己的體會和做法試談幾點粗淺的心得。

一、政治導向教育

根據教材結合國內外形勢對學生進行政治導向教育,是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后天素質是在家庭、學校、社會三大環境中形成的,其中以學校教育最為重要。因此,我們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時機和場合,向學生灌輸正面知識,增強他們對形形色色政治病菌的抵抗能力,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例如,我在講授美國一節“多民族國家和種族間的不平等”這段內容時,向學生強調白人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享有的特權和黑人在美國社會中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然后再讓學生看閱讀材料和看黑人居住區的失業者圖片。這說明一貫標榜“自由”、“平等”、“人權”的美國并沒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和“人權”,可是美國卻打著“人權”的招牌對中國進行惡毒的攻擊,從面剝下了美國虛偽的漂亮外衣,使學生明辯了是非。

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體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它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對于一個偉大民族不僅是政治標準,也是道德規范。因此愛國主義教育主要表現為愛祖國、愛人民、愛共產黨、愛社會主義的教育,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覺抵制不良思想侵蝕,克服自卑感,增強責任感和為國獻身的使命感。

例如我在講授“中國的疆域”一節時,重點介紹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大國,然后通過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國土等內容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講授“中國的行政區劃”時,則重點強調臺灣、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學生維護祖國統一,保衛祖國領土完整是每一個公民的神圣職責。

三、國情教育

國情教育是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辯證唯物主義意識。并將憂患轉化為學生的危機感和改變現實的緊迫感。以日漸發達和強盛的新中國作為背景去正確評價出現的諸多問題,即從消極的事實中引發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徹底改變中國落后面貌的決心。

例如我在講授“中國的人口”一節時,教育學生,使他們知道我國人口12億,基數大,增長快,給國家、社會、家庭、環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因為人一多,衣、食、住、行都緊張了,年青人升學、就業也困難了。學生們了解到我國人口問題的嚴重性,從而理解到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唯一出路,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當履行的義務,講的都是身邊的事,無半點嬌柔造作,絲絲入扣,入情入理,學生們都樂于接受,并且回家后能積極向親戚朋友作進一步的宣傳。

四、鄉情教育

愛不愛自己的家鄉,往往反映了一個人的愛國情操程度,熱愛家鄉與報效祖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在講授古田縣鄉土地理教材時,一再強調古田縣的地理優越性,激發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舉例說古田縣是全國食用菌之鄉,全縣不少人從事香菇、白木耳、竹蓀的制種、栽培和銷售等等,賺到錢后又投資家鄉的荒山開發,植樹種果,以及蓋學校、修公路等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學生們聽了極為感動,紛紛表示,如果今后不能進一步深造,回鄉后一定也要當一名出色的食用菌土專家,為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鞠躬盡瘁。

五、法制教育

國家制定的各類法規,無一不是約束人們行為的準則。可是,至今人們的法制觀念仍然很淡薄、違法違紀,有令不行的情況時有發生。近年來,國家制定的各種法律、法規已經很多了,例如跟我們地理有關的《土地法》

《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生物資源保護法》等等,雖然早已公布神州了,可是濫伐森林,濫墾荒地、濫殺野生動物,濫放污水、廢氣……種種違法違紀之事,多如牛毛,這是極為令人痛心的。因此,我在講授“森林資源”一節時,沉痛地教育學生,由于濫伐森林,濫墾荒地,黃河、長江沿岸、水土流失嚴重。如今,黃河每年輸入下游的泥沙達16億噸。黃河每年帶走的氮、磷、鉀肥約4000萬噸。難怪外國地理專家驚訝地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而長江呢,目前已是緊跟黃河之后黃水滾滾,水無清日了。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遵紀守法,這樣才能國富民強,否則將會變成歷史的罪人。

六、人地關系教育

新編地理教材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密關系,以環境——資源——人類活動為線索,正確闡明了人地關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環境、資源、人口是當代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關系到人類未來的命運。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聯系這方面的實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我在講授“環境的保護”一節時,就以本縣為例,由于當初的領導忽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把全縣最大的化肥廠、造紙廠、麻紡廠建造在縣城的東面,近郊與護城河的上游。如今,廢水、廢氣、廢渣和噪音嚴重地影響了城關居民的生活,造紙廠經常放臭氣,褐色的河里小魚都死凈了,人們更不敢下河游泳了……于是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寫了加強環境保護的專題報告寄給縣領導,如今,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總之,地理教學中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內涵極為豐富,上述內容僅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粗淺體會,它宛若是素質教育大花園中的一棵小草,敬請老前輩們多多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