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fā)興趣積累素材透析
時間:2022-05-20 04:56:00
導語:激發(fā)興趣積累素材透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雖然現(xiàn)在的孩子們接觸的多了,獲得信息的渠道多了,但是作文卻越來越無話可說了,要么謊話連篇,要么從資料上搬上一個,只要一說寫作文,馬上去找書,久而久之,對資料的依賴就更強了。怎樣讓孩子愿意說,有話可說,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在教學中,我體會到:激發(fā)興趣,積累素材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動畫片學生愛看,講起來會滔滔不絕;電腦學生感興趣,好多游戲無師自通。因為他們對這些感興趣,所以精力集中,做起來非常投入。寫作文也一樣,只有從各方面激發(fā)、調(diào)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幫他們積累足夠的材料,才能讓作文言之有物。
一、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心理特點:喜歡動,好奇心強,不甘落后,因而,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組織、開展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積累寫作素材。
1、組織觀賞活動
讓學生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欣賞美、感受美、贊嘆美,激發(fā)他們強烈的表現(xiàn)欲。根據(jù)我們家鄉(xiāng)的特點,季節(jié)變化明顯,可以有目的的布置學生觀察。春天,讓學生觀察學校南墻邊的一排柳樹的變化,從枝條變?nèi)彳浀椒壕G,在到抽出枝芽、長出嫩葉,把每一天的發(fā)現(xiàn)及時告訴大家,可以三五天寫一次,寫成系列日記。還可以組織學生放風箏,親身體會放的過程,體驗放風箏的樂趣。夏天,讓學生觀察樓下花壇里的花,感受百花齊放的美麗。秋天觀賞落葉飛舞,冬天組織觀雪景,打雪仗,哪一次同學們觀察得仔細、玩得開心點,哪一次作文也寫得相當不錯。
有的同學寫到:那灰蒙蒙的天空里好像裝著下不完的雪,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像片片鵝毛,似朵朵云絮,晶瑩、光亮,一個白雪世界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有的同學寫雪后的世界:遠山披上了白雪,高樓披上了白雪,就連校門前的那棵小楊樹也披上了白雪。瞧,那毛茸茸、亮晶晶的小雪花們擠在枝杈間,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在爭一席之地,多熱鬧啊!有的同學寫打雪仗更是精彩:嗖,又一發(fā)帶著冷氣、冒著寒光的新式武器飛來了,我機敏地低頭,不偏不倚,在身后的老楊樹上開了花,散落的“彈片”,溜進我的脖頸,頓時我的心一緊。
學生在這些觀賞活動中,寫出了感受、體會,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作文內(nèi)容也豐富多彩起來。
2、在實踐中積累材料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這句話既是文學家的座右銘,也是學生習作的重要原則之一。試想,如果沒有生活的積累,沒有現(xiàn)實的觸發(fā),學生能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嗎?學生寫作的源泉唯有在貼近自己生活的土壤中才能產(chǎn)生。
充分利用我們現(xiàn)有的資源,為學生積累創(chuàng)作的材料。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碰雞蛋的習慣,于是我讓學生每人帶來一二個雞蛋,舉行撞雞蛋比賽。科學課上,我發(fā)現(xiàn)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只小蝸牛,啤酒,水,原來要做實驗。于是我趁機提出建議:仔細觀察小蝸牛的樣子,它的活動,和你們要試驗的過程。這樣有了明確的目的,實驗過程中他們才會更留心。當天的作業(yè)我布置了日記:一堂有趣的實驗課(可愛的小蝸牛)。孩子們實驗的興趣高,作文的興趣也高,都愿意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講給大家。
綜合課上,老師讓每個學生帶一種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來介紹。于是我又抓住這一機會,課后寫寫這種果實。學生們有了課堂的積累,寫起來也輕松自如,不僅寫了果實的外形、味道、價值,還介紹了生長環(huán)境,內(nèi)容非常豐富。
有了這些感性的認識,學生才不會說空話,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二、讀寫結(jié)合
小學語文課本中,每一篇文章無論在語言上,寫作特點上還是思想教育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學習這些,就是為了能把它們應用于實踐,應用到自己作文中。
1、強調(diào)片斷練習的重要性小學生模仿力強
學過課文后,讓他們模仿學到的寫作方法,寫片斷練習,也會提高作文水平。如學習《趵突泉》一課,體會作者對大泉和小泉的動、靜態(tài)描寫。寫大泉動態(tài)“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冒,冒,冒”,靜態(tài)“永遠那么純潔”,泉上的熱氣“白而輕軟”,等語句來突出泉太好了。寫小泉也是通過動、靜結(jié)合突出泉的有趣。讀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這一課后,讓學生仿照課文對景物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描寫,寫出一個片段《落葉欣賞》。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又親自觀察樹葉飄落,寫的很生動,抓住了樹葉的形狀進行靜態(tài)描寫,樹葉的飄落進行動態(tài)描寫,形象生動。“一片片樹葉被秋風染成了黃色,他脫離了大樹媽媽的懷抱,在空中飄呀飄,跳起了歡樂的舞蹈,不知何時,他又悄悄地落在地上,靜靜地睡著,那么安穩(wěn),連小螞蟻爬到他的背上都毫不知覺。忽然,他又向前沖去,噢,是風驚醒了他香甜的夢……”多么富有想象力,多么活潑的語言啊!
2、在學習中積累詞匯、學以致用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豐富的語言在于平時的積累。教學時,我們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詞匯的豐富,語句的貼切,把這些收獲記載在自己的摘抄本上,日積月累,把它變成自己的語言,應用于作文中,這樣寫起文章才會揮灑自如。
如學習《七月的天山》,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語言的優(yōu)美,“滿山都是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織錦那么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么絢爛。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也顯得格外精神。在馬上你用不著離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愛的大鮮花。”文中運用了大量生動的比喻,突出天山獨有的魅力。學完后讓學生記在摘抄本上,背誦下來。
這樣學一課積累一課,天長日久,學生的語言自然會豐富,寫起作文也會運用自如,作文的積極性也會被調(diào)動起來。
三、學做生活的有心人
1、教學生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身邊的每個人,學會發(fā)現(xiàn),善于捕捉,并為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如每天早晨(或晚上)利用幾分鐘時間舉行“有心人會”,講自己的發(fā)現(xiàn),看法或感受。
2、班級設立佳作欄,及時展示學生的作品,發(fā)現(xiàn)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3、鼓勵他們參加各類作文競賽,鍛煉自己。
作文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只要我們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有話可說,把作文當做施展才華的機會,一篇篇情真意切、動人的文章才會從學生的筆下誕生。
- 上一篇:詮釋行政倫理法制化成立
- 下一篇:程序化變電所信息驗收的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