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閱讀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時間:2022-07-09 06:04:00

導語:詮釋閱讀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釋閱讀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閱讀教學過程中,抓住對字、詞、句、篇的理解,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下面就粗淺談一下自己在這方面做法和體會。

一、揭示題眼――直接滲透

小語教材有許多課文的題目就是一篇課文中心所在,如果我們能開門見山及時揭題,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直接滲透,就會對學生學習全篇課文直到指導作用。如教學《視死如歸》一課,讀題后提問學生:“視、如、歸”分別是什么意思?“視死如歸”又是什么意思?從這個詞你可以看出什么?采取這種方法釋題,使學生首先就認識到課文描寫的是一個不怕犧牲、英勇不屈的革命者的形象,直接滲透了思想教育,為理解全篇課文內容做了有利的鋪墊。另外,揭示題眼后,適當地介紹課文的時代背景,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幫助,也是直接滲透思想教育的一種手段。

二、創設情境――自然滲透

有道是:感人之心,莫先于情。而小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下產生的。,在教學中我要看具體教學內容,創設與學生心理結構相適應的情境,讓他們處在某種特定的氛圍中,產生真情實感,從而自然地滲透思想教育。如教學《草原》一課,我首先出示一幅大掛圖,使學生一眼就能看到那茫茫無際的大草原,同時設計了假想旅行:假如我們是一群小鳥,就讓我們張開遠游的翅膀,一齊飛向那美麗的大草原,云觀賞那里如詩如畫的美景吧!隨手播放歌曲:“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美的圖畫、美的解說、美的樂曲,創設了一幅大草原“美”的意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一般,切身感受到了草原美,草原人更美,受到了美的熏陶,自然地接受了思想教育。

三、指導朗讀――間接滲透

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才能使讀者和作者的感情發生共鳴,直到間接滲透思想教育的作用。因此,我特別注意對學生朗讀的。如教學《凡卡》一文時,我重在指導學生朗讀,采用低沉的、悲痛的語調來表達小凡卡的悲慘遭遇。這種情感,深深地感染了學生,當他們讀到“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我再也受不住了”那悲痛的一次次呼救時,禁不住哭泣起來,誰也讀不下去了,那滴滴淚水,既是對小凡卡的無比同情,也是對資本主義黑暗制度的無聲控訴。

四、剖析文眼――集中滲透

文眼是表達文章思想內容的重點詞語。在閱讀教學中,著重剖析文,“咬”文“嚼”字,理解文眼,就能集中滲透思想教育,真正把思想教育寓于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如教學《》一課,我著重讓學生體會下面兩句話的含義:(1)在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站起來了!(2)他感到指導員在望著他、朝鮮人民在望著他!并問學生帶點的詞語是什么意思?從中你可以看出什么?通過剖析重點詞語,使學生理解了不畏犧牲、一心想著祖國和人民的革命精神。

五、調控信息――及時滲透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學生的思想感情是隨時變化的,教師只有不斷授受反饋信息,及時加以調控,才能及時地滲透思想教育。如教學《趙州橋》一文時,有的同學提出:趙州橋為什么世界聞名?現在的立交橋不是比它更高級嗎?往往一個同學提出了問題,全班同學都來了興致了,都想知道答案,也有的同學在積極思考答案,這正是滲透思想教育的最佳電動機。我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細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看誰找得快。很快答案出來了,學生進一步明白了趙州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這種做法比起單獨談思想教育,要自然得多。

六、展開想象――延續滲透

培養兒童的想象力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通過培養想象力,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展開想象,擴大思維,從而擴大思想教育的滲透面,使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根據自己的想象創造出更好、更具體的形象。如教學《窮人》一課,學生學完課文后,我組織學生展開想象:女主人公桑娜一家和西蒙的孩子后來怎樣了呢?教學《凡卡》一文,讓學生繼續想象:凡卡的爺爺收到信了嗎?爺爺帶她回家了嗎?小凡卡最后命運怎樣呢?爺爺帶她回家了嗎?小凡卡最后命運怎樣呢,通過想象,進一步揭露舊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延續滲透了思想教育。

七、逼真表演――藝術滲透

我國戲劇家曹禺主張小學生要演課本劇,因為小學生都有表演天才,他們最善于模仿,讓他們扮演課本中的人物,把人物的性格、語言、動作、神態及內心世界表演出來,可使他們進一步理解語言蘊含的意義,了解人物的形象,從而達到藝術地滲透思想教育的目的。如教學《視死如歸》一課時,文學上扮演王若飛的同學挺著胸膛,高昂著頭,語言鏗鏘有力,態度鎮定從容,一幅威武不屈的樣子。扮演特務的同學陰沉著臉,一幅惡狠狠的樣子。表演的同學加上了自己創作的動作、語言,這樣逼真的表演,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加深了人物形象的刻畫,藝術地再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總之,藝術表演更適于低年級學生,因為低年級語文教材趣味性極強,適于學生表演。

八、誘情結語――巧妙滲透

在適當的時機加上誘發激情的結語,能夠使課堂教學環節緊湊,又能加深滲透思想教育,一舉兩得。如在講《小珊迪》一文時,我做了這樣的小結:“雖然小珊迪的單衣又薄又破,小臉瘦瘦,小肢赤紅,肚子饑餓,但他的品質卻是誠實善良的,就是這樣一個過著悲慘生活的孩子,卻有著如此的美德,怎能不打動人心呢?就是這樣一個品質崇高的孩子,卻悲慘地死去了。因為什么?因為他生活在一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里,所以資本主義制度是罪惡的!:這有力地話語,頓時激起了同學們對小珊迪無比的情況和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無比憤恨,在孩子們的心里打下了一個深深的烙印。

九、鞏固練習――強化滲透

鞏固練習旨在強化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在鞏固練習中,人們往往只注重知識和能力的練習,而忽視了對思想教育的強化,舍棄了“道”。實際上,在鞏固練習中也可民絕對化滲透思想教育。如教學《我的爸爸》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填空: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要學就學個(),要玩就玩個()。這種練習,鞏固了生字詞“三心二意”、“踏實”、“痛快”,又能強化滲透了是怎樣教育下一代的,使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獲得雙豐收,全面地完成了語文閱讀教學任務。

總之,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思想教育是辯證統一的,二者不能割開來。我們要因文而異,采取多種形式,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在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去激發學生的情感,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真正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