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高中德育實踐的建議

時間:2022-02-06 10:10:51

導語:網絡環境下高中德育實踐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環境下高中德育實踐的建議

一、網絡時代下中學生使用——網絡的狀況與德育現狀

網絡上的黃色、暴力與單純娛樂的內容越來越多,在缺乏有效的網絡監管與控制的情況下,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好壞皆有。高中生相對來說仍然屬于社會閱歷與自我管理約束能力較少,且處于三觀建立形成階段,容易受網絡的弊端影響,產生社會規范漠視、道德自律缺乏的現象。所以,加強對學生對待網絡文化的正確引導與選擇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網絡環境高中德育實踐的建議

1.學校應注重引導學生正確上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

在充分正視與直面迎接中學生喜歡網絡的社會現實后,當今德育工作者應該積極主動地做出回應與配合。首先應該指導中學生正確看待網絡上形形色色的信息,主動進行謠言粉碎計劃,推薦優秀站點并在學校主頁等網站上進行鏈接。在班會課、黑板報、校宣傳欄等合適的時間、地點,鼓勵、支持學生積極接觸有益的網站。在提倡多元化的同時,積極唱響主旋律,宣揚紅色經典和正面的信息。可以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收集有關于正確對待有益網絡信息的資料,并在班會上分享交流。筆者認為,班主任應該利用班會課、團隊活動課開展“文明上網”系列教育活動,如舉辦“爭做網絡文明人”簽名宣誓活動,舉辦“中學生上網利弊”辯論活動,舉辦“中學生文明上網”討論活動等等。通過這一系列教育活動,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健康人格,使學生在數字化、虛擬化網絡中,在沒人監督的環境中能夠慎獨,增加自我約束能力,提高審視、識別有害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正確對待網絡,發掘網絡的積極因素。

網絡對人類的影響主流是積極的,網絡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正確使用網絡有益于自身身心健康與促進成長。學校應該順應時展的要求,增加網絡德育特別是網絡心理教育。班主任可以定期開展網絡時代的研究性學習,以這種形式激發學生網絡信息選擇的興趣愛好;以自主選擇研究課題的形式,通過多渠道特別是通過網絡查詢的方式進行自主探索性學習,使他們抱著主人翁的心態進行命題式的研究探索,在與師生交流的情況下相互輸出主流價值觀。

3.與家長進行經常性溝通,建立有效的網絡教育機制。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搖籃,可如今網絡已深入其間,所以學校應重視家長對學生上網的引導作用。如學校可用開家長會或家訪等方式與家長互通學生的上網情況,同時讓每一位家長保證:不能視網絡為洪水猛獸,硬性禁堵,要珍視網絡空間的寶貴資源,做好孩子上網的監督和引導工作,建立好家庭“網情”,做孩子知心的“網友”。這樣,可以使家長真正意識到:只有提高電腦和網絡技術水平,才能真正做好對孩子上網的監督和引導工作。對文化層次低、網絡意識差的家長,學校應積極宣傳上網的意義,提高家長的網絡意識,讓家長努力創造條件,保障孩子早日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

三、結語

總之,互聯網對高中學生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二者都不可忽略。作為班主任,既不能因為它的積極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為它的負面影響而一味地阻止他們上網。對于學生如何正確對待網絡這個問題,班主任一定要堅持正面教育,積極引導并開展多形式的活動,聯合家長共同疏導學生的網絡觀念,變堵為疏地對學生加強網絡道德教育,順應網絡時展的趨勢,揚長避短,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

作者:曾黨英單位:廣東省和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