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條件下中職德育教學變革
時間:2022-03-18 10:00:34
導語:信息化條件下中職德育教學變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在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實實在在影響到了教育教學的變革。中職德育信息化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實施,并得到了師生的普遍歡迎,當然中職德育信息化教學也要避免純業務化、純技術化傾向等問題。
關鍵詞:信息化;中職德育;教學變革
一、信息技術促進中職德育教學變革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極大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這一改變也必然反映到教育中來,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把信息技術整合進德育教學,符合科技發展的潮流,與社會生活特征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相吻合,是對傳統教學革命性的改造。學習也是一種生活,現實生活的獨立性、開放性、多樣性、交互性等特征也必然反映到學習當中來,反映到學生身上來,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學生通過信息技術這一全新的認知工具,在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中,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討論、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本特征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變革,建立起師生多邊互動,合作創生的新模式。信息技術為師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提供了較好的平臺,從而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中職德育信息化教學
案例中職德育教學引入信息化因素,為中職德育教學帶來了革新,雖然剛剛開始,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筆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職教材《哲學薛丹華與人生》中兩課為例,拋磚引玉,引發大家對中職德育信息化教學的思考。教學案例一:《普遍聯系與人際和諧》授課對象:2014級航空服務(中專)學生。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學生了解聯系的含義,了解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人際關系復雜性和交互性。(2)情感態度觀念目標:樹立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以積極態度正確看待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營造和諧人際關系。(3)運用目標:培養學生全面、聯系地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能處理好自己與家長、老師、同學等的人際關系。教學重點:聯系的含義,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學難點:物質世界的普遍性,人際關系具有復雜性和交互性。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觀察體驗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課前準備:(1)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貼近學生崗位,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2)按學生個性特征分組,登錄教師網站下載預習任務,運用信息化手段查找資料、完成預習任務,規定時間上傳至教師郵箱。教學過程:環節一:知識積累播放第一小組遞交的預習成果:《航空安全知識視頻》教師設疑:影響飛機飛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并展示大量圖片。教師自制動畫:和諧自然小動畫——學生感受人類社會、自然界至物質世界的普遍性。聯系的含義:事物之間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聯系的普遍性:聯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處在與周圍事物的相互聯系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復雜的相互聯系的整體。環節二:實際應用第二小組遞交自行設計的PPT:《學生人際關系網絡圖》教師自制:《復雜人際關系交互網動畫》、PPT《人際關系特征圖》聯系的復雜性與交互性:人的一生,要學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共事共處。環節三:認識升華第三小組遞交:自拍課堂情景劇小組討論:乘務員為什么與顧客發生沖突?我們該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教師播放《校優秀畢業生在空乘服務》視頻和《人際和諧》動畫。學生總結: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需要真誠、寬容、平等等因素。環節四:指導人生播放第四小組遞交的視頻:《2008奧運會和文化》視頻小組活動:尋找身邊的和文化小游戲:打開千千結課堂小結:運用電子相冊,回顧本堂課重點和難點,提升人生哲學并布置作業。課后拓展:登錄教師網站,完成教學評價表,QQ、博客等交流答疑解惑。該案例通過網絡、視頻、動畫、圖文等信息技術手段,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單純的說教生動化,突破了靠想象學哲學,真正貼近學生崗位和生活實際。教學案例二:《堅持內外因相結合,促進人生發展》授課對象:2014級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中專)學生。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了解內外因的含義及辯證關系,理解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2)情感態度觀念目標: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培養學生不怕挫折、積極向上的態度。(3)運用目標:培養學生用內外因的觀點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處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條件的關系的能力。教學重點:堅持內外因相結合,促進人生發展。教學難點: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教學方法:分組討論法、講授法。課前準備:(1)QQ群:課前自習微課《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并完成相關作業。(2)搜索你關注的名人、熱點人物、機電優秀畢業生典型案例,分析在其成長道路中的內外因等因素,給你的哲學和人生啟示是什么?(上傳老師QQ郵箱)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學生回顧微課《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學生討論預習作業,并交流學習成果。新授鞏固:小組代表交流學習成果。問題1:雞蛋變成小雞,請思考:需要哪些條件呢?1.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1)內外因的含義。問題2:內因:事物的內部矛盾。問題3: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問題4:正常受精的雞蛋經過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就順利孵化成小雞;正常受精的鴨蛋,經過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卻孵化成小鴨;而石頭呢,即使有適宜的溫度,最終也還是一塊石頭,孵化不出小雞、小鴨。說明了什么?2)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1)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和源泉,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性質和方向。問題5:用上述哲學道理分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問題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請指出蒲松齡的這幅落第自勉聯所蘊含的哲學道理。問題7:那么沒有陽光、水分、肥料、溫度等,可以收獲瓜果和豆類嗎?問題8:一只雞蛋放在開水里煮,能煮出一只小雞嗎?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2)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問題9:種瓜得瓜。但同一種瓜,種在不同的田里,結的果實有大有小,這是因為()案例: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3)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對微課知識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答疑。2.正確處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條件的關系案例分析1:機電專業優秀畢業生關鶴《梅花香自苦寒來》要求:確立觀點并闡述理由,小組代表發言。案例分析2:馬云的成長故事和給年輕人的勵志視頻(1)馬云的哪句話或者哪個成長經歷讓你印象最深,給你的哲學與人生啟示有哪些?(2)請結合你自己的內外因素,分析自己和環境,給自己制訂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和措施。回顧課堂教學過程,總結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建立認知框架。運用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提升人生哲學并布置作業。
三、中職德育信息化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防止純業務化傾向
所謂純業務傾向就是教書、育人兩者相互隔離,僅僅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當作一門學科任務來完成,不主動自覺地把德育課程與德育工作結合在一起,忽視了德育課程的終極目的。學科建設、學科教學根本的落腳點是育人質量的顯示和提高,幫助學生成長、成才、成人。這一點,在德育課程教育教學中顯得更為突出。因此,中職德育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定要避免純業務傾向。在教學中要加強實踐教育、體驗教育和養成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具有對社會應有的人文關懷精神。
2.防止純技術性傾向
當前,在課程與教育信息技術手段整合過程當中出現了一種“純技術性傾向”,表現在:第一,過度追求技術手段的完美而脫離學生的學習;第二,追求信息技術手段使用的全覆蓋而脫離德育課的實踐教學環節、師生互動環節;第三,追求信息技術教育手段使用過程中的便捷,而忽視教書育人過程當中與學生心靈的溝通。整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整合是要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整合的主題是課程而非信息技術,因而要將信息技術統一到整個教育體系中去。
3.以科研工作加強引領
目前,信息化教學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諸如純業務、純技術等不良傾向,這些情況說明必須加強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的科研工作。只有提高課程的教學研究的質量,增加課程教學的科技含量,探討信息技術與德育課程整合的具體形式和最佳途徑,才能增強德育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作者:薛丹華 單位: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金陵.大數據與信息化教學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
[2]李小魯.信息技術與德育課程的整合[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2).
- 上一篇:高校財務精細化管理模式分析
- 下一篇: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措施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