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預科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策略
時間:2022-09-17 10:08:51
導語:大學預科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理論文化學科,除了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外,還要發揮育德功能。大學預科語文教學是滲透德育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作為語文教師除了傳授語文知識,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能力以外,還要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滲透德育。那么如何在大學預科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才能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巧妙滲透德育教育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學預科;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教學策略預科階段相當于高中階段,正是學生三觀形成時期,在學生三觀沒有完全定型前,很有必要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其思想道德品質的養成,學會與人合作,有集體榮譽感,有愛國主義思想,有愛心,心中有雙親,懂得感恩父母,有理想有目標,積極進取,養成這些良好的品質,對于他們以后的人生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大學預科學生的定義
大學預科學生是指年齡介于14-18歲之間,因為中考成績不太理想沒考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有些是初三還沒畢業,沒有參加中考,或初中畢業后中斷了一段時間的學業,考慮到自身長遠的發展需要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由于不想進入中專或技工類學校就讀,而是想實現讀大學的愿望,還有些是從中專技工類學校轉入。大學預科是在校全日制就讀,參照大學的管理模式,通常讀三年。初中畢業檔案不轉入預科部,三年過后升入本院其他系讀大專。
二、大學預科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進入大學預科部的學生由于初中成績就沒那么理想,出現厭學的情況,相對來說學習能力比較弱,缺乏學習動力,對人生也沒有規劃。大部分學生學習是老師推一下才動一下的,只有少數同學能夠做到自律,會主動學習。在選用語文教材時,預科第一年選用的是中職語文基礎模塊教材,預科第二、三年選用的是高職語文教材。中高職教材里有些文章和普通高中的一樣,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對教材文本進行處理,在選用教學內容時首先要了解學生,教學內容的選擇最好難易度適中。每節課所設計的教學任務不宜過多,依據上課時長和學生接受程度而定。
三、大學預科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預科學生由于年齡尚小,三觀還沒完全形成,心智還沒發育健全。以前在初中時成績不理想,也沒特別受到學校老師和同學的重視,中考沒能考上高中,很多預科學生有自卑心理,對人生前途也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天生成績比別人差,缺乏自信。自信對一個人的學習、生活,甚至以后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自信也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一項任務。因此德育教育在預科學生中就顯得相當重要,幫助學生重塑自信,充分挖掘自身潛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對未來保持期待,也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未來是美好的,靠自己的努力通向自己夢想中的羅馬。
四、大學預科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一)精選教學內容,在教學情境中正面引導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部分預科學生比較自卑,缺乏自信,這一切盡收老師眼底,但不能總是掛在嘴邊,否則會讓學生更沒自信,教師要有語言引導,多鼓勵,精選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重塑自信。在學習《我很重要》這課時,以提問的方式導入課程,你們覺得自己重要嗎?學生的回答各有不同,有些覺得不重要,會說我長得不漂亮,我長得不帥,我沒什么特長,我沒什么能力,因此我不重要,在這個世界人才那么多,我只是宇宙中一個籍籍無名的存在。有些覺得我很重要,有爸媽的寵愛,有眾親友的關愛,有好友的力挺。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每個人,我們能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已經是人生贏家了,因為你是跑得最快的,你干掉了其他“競爭對手”。我們沒有理由不看重自己,無論你是天生麗質還是相貌一般,無論你是陽關帥氣還是大眾化相貌,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有著特殊使命的,你是父母濃濃慈愛與親情的承載,是爸媽手心里的寶,明確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學習《在困境中更要發憤求進》,了解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中專還沒畢業,通過一步步努力,最終成為享譽世界的數學家。著重學習華羅庚在文中提到的三劫,在那么困難的環境都能堅持自學成才,對比現在的你們,環境比他好多了,是不是更應該好好珍惜這樣好的環境,努力學習,發憤求進。從華羅庚身上我們悟出,不管之前我們是怎樣的狀態,趁你們還年輕,還有不斷試錯的機會,從現在開始努力,一切都不晚。保持積極的心態,多參與學校的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找到自信的法門。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微笑面對生活中遇到的一切。
(二)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在感受前人愛國行動中滲透愛閱讀點國主義教育
愛國情感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我們的先輩們一直把愛國奉為民族大義,哪怕舍生也要取義。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在學習《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例如“在李公仆同志被害后,聞先生說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和學生一起探討這些問題。在李公仆遇害后,聞先生在群眾大會上慷慨淋漓大罵特務,他不但說了還做了,他昂首挺胸走到游行隊伍的前面,最終以自己最寶貴的生命踐行了他的“言”和“行”。這正是愛國主義教育最好的素材,在感受李先生和聞先生這兩位前輩的強烈愛國行動中,引導預科學生培養愛國情懷。在學習《荷花淀》這篇富含詩意的小說中,精心設計教學問題,“作者沒有給這群婦女取名字,是作者的疏忽嗎?”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問題,作者要刻畫的是白洋淀婦女的群像,生動地表現了根據地軍民英勇抗日的愛國精神和熱愛生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領悟先輩們的愛國情感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我們新中國的誕生,我們今天安定團結的民族以及我們幸福的生活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英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引導學生們表達自己的心理想法:任何時候都要維護國家的榮譽,維護國家安定團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三)巧設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滲透理想教育
沒有理想的人生漫無目的,不知道為什么而活,尤其對預科的學生要進行理想教育,引導學生在不同階段設定不同的目標,為完成目標,實現人生理想而努力奮斗。例如學習《十八歲和其他》時,預科學生很快步入十八成人禮,心理和身體應同步成長;在講到讀書的苦與樂時,借用作者勸勉兒子讀書再苦,作為父親很同情孩子卻不能不鼓勵孩子盡力爭取的故事。引導學生要吃得下讀書的苦,讀書的苦吃不下,以后可能吃更大的苦。在講到青春時引導學生要有自己的夢想和雄心,同時永葆一顆赤子之心。
(四)采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滲透集體主義教育觀念
在21世紀,是提倡合作的社會,應鼓勵預科學生和別人合作。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孤立的,一個人的力量再大都是有限的,需要與人合作借助別人的力量方能形成合力,實現共贏,這就要有集體主義觀念。大學預科語文選用的教材里不少篇章是關于戲劇的,例如《雷雨》《竇娥冤》《茶館》《威尼斯商人》等。多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活躍課堂氛圍。課前布置任務,叫學生熟悉文本,熟悉劇情,組織學生觀看相應的教學影片。在課堂上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進行表演,劇組的同學相互磨合,形成合作。經常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讓學生明確只有合作才能呈現出精彩的表演,才能實現共贏。進一步引導學生們,我們現在是一個班集體,我們也要愛護我們的班級,要有集體榮譽感。
(五)品讀文學經典作品,讓學生在感知語言文字魅力的過程中滲透感恩親情教育
父母之愛是人類最偉大無私的愛,歌頌父愛母愛的篇章也不少。如何在品讀文學經典作品中滲透感恩親情教育,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例如學習栗良平的《一碗清湯蕎麥面》,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說,是一篇讀了能催人淚目的小說,筆者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時情不自禁地濕潤了眼眶。課前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提前預習,理清小說脈絡,課上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加深預科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精讀“家里經濟再怎么困難的情況下,母親都要在年三十晚帶孩子去吃年夜面,過年的儀式感不能少,儀式感是對節日和人的重視,也是母親對孩子們深沉的愛。”“突然遭遇家庭變故的母子三人相互關愛,相互支持,母親很努力地工作賺錢償還因車禍已故去丈夫生前欠下的債務,大兒子幫忙送報補貼家用,小兒子做好家務不讓母親操心。”十年后,兩個男孩已初長成,并且都很優秀。母子三人相互鼓勵、支持,這是親情的力量,在困難面前,是親人的相互支持,對生活的追求,永不言棄的精神,使這個曾經陷入困苦的家庭越來越好。在課程結束前播放一首《感恩的心》。借著這個感人的故事引導學生不能以自我為中心,父母愛我們,為我們付出,我們不能理所當然地享受父母無私的關愛,我們要懂得適當地回報父母的愛,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關愛父母,回應父母之愛,感恩親情。
結語
綜上所述,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育宗旨,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為他們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預科語文教學中深度挖掘教材文本的深層含義,適時引導,不斷滲透,在春風化雨中,潤物細無聲。
參考文獻
[1]陳雪梅.淺析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課題·經驗·反思,2020,(10):1-3.
[2]周明燕,呂玉波.淺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德育研究,2020,(44):87-88.
[3]全曉雯.中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20):43-45.
[4]黃朝輝.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內蒙古教育,2020,(03):14-15.
作者:肖永東
- 上一篇:期刊編輯工作模式分析
- 下一篇:大數據背景德育工作階梯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