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師德教育”是我校興盛的法寶

時間:2022-05-07 03:41:00

導語:“強化師德教育”是我校興盛的法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師德教育”是我校興盛的法寶

山東省榮成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自1983年建校以來,始終堅持加強對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了一支思想覺悟高、作風扎實、業務能力強、具有獻身精神的教師隊伍,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才,連年被評為省級“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市級“十佳文明道德學校”等榮譽稱號,并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特別是在近幾年職業學校面臨招生疲軟、畢業生就業困難的情況下,我們學校仍然保持招生率、就業率100%的良好發展勢頭。究其原因就是我們一貫注重了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強了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順應了教育發展的新形式。在“師德教育方面我校著重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培養教師的敬業奉獻精神

同志提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職業,樂于為之獻身,才會認真、熱情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把工作搞好。為培養和提高教師的道德素養,學校成立了有校領導參加的思想教育小組,開展多種教育活動。

1.舉辦政治理論學習班,每周活動一次。主要學習黨史、黨章及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引導廣大教師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理想,堅定為社會主義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2.請先進教師和模范工作者做報告。每年教師節前后,學校都要邀請先進教師、模范工作者為教師做報告,從先進、模范的身上吸取經驗和動力,培養教師敬崗愛業、勤奮工作的精神。

3.定期召開領導、教師碰頭會,及時發現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幫助解決。如近幾年來,由于受到社會上各種思潮影響,個別人的價值取向錯位,“個人奮斗”、“功利思想”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穩定。在碰頭會上,領導、教師共同探討教師職業的崇高性、偉大性,要求教師要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前后有3名思想不穩定急于下海經商的教師改變了原有的念頭,安心從事教育工作,并成為教學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4.制定了詳細的《榮成職專教師守則》,作為衡量教師言行舉止的標準。學校要求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注重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做到為人師表,真正起到教師的表率作用。廣大教師都能自覺履行,在校內外引起了良好的反響。

上述活動的制度化和經常化,提高了全體教師的思想覺悟,端正了職業道德觀念,擺正了社會、集體和個人的關系,樹立了獻身教育事業的志向。大家積極要求上進,工作熱情高漲,為學校的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改變教師觀念,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意識

傳動的教師觀念認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道義的布道者,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這一教育理念與現代的教育思想是極不相稱的。近幾年來,我們學校的領導提出了教師要具有服務意識,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具體要求每位教師都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著重轉變三個觀念:一是要轉變教師觀,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二是要轉變學生觀,學生要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三是要轉變教學觀,教學過程要由傳授和記憶知識的過程轉變為學生發現信息、加工信息、研究問題、增長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們學校大力提倡教學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師自覺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并能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加強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從而活躍學生的學習氣氛,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如:在文化課、專業基礎課上充分利用CAI課件,增加了知識的直觀性;在專業課中廣泛應用計算機網絡教學,增加了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學會關心、熱愛自己的學生。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師生之間相互尊重,人格面前師生平等。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遵循這一規律,能夠容納學生的過失和不足,用寬容的胸懷去對待他們,用美好的語言去激勵他們,把師愛撒向每一位學生,切不可用教師的威嚴來為難、諷刺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熱愛老師,學生才會積極的去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

3.開展豐富多彩的師生同樂活動,培養了師生間的真摯情誼。我們學校通過開展師生聯誼會、演講會、歌詠比賽等活動,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使“師生情、生生情、藝術情”融合成一股濃濃的“情感流”,建立起了師生間的真摯情誼及良好的師生關系,為順利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三、實施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只有具備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教師只有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此我們學校大力提倡教師進行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廣開學路,采用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到高等學府學習,為教師業務進修提供保證。十多年來,有五十多人先后到山東省水產學校、青島海洋大學、煙臺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高校學習,并已取得本科學歷,提高了業務理論水平。目前還有十多人正以函授形式進行學習。我們學校教師學歷達標率達到90%以上,并有多人取得雙學歷,還有多人參加了碩士學位的學習。

2.開辦單科學習班。學校先后舉辦了英語補習班、電子計算機講習班、普通話訓練班等,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3.參加生產實踐,承擔部分生產任務,培養教師的實踐技能。十多年來,我校先后為多家漁業生產單位承擔捕撈、育苗、養殖、加工等生產任務,在完成每個生產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密切結合生產實際認真學習、研究理論知識,向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請教。因此,他們感到每完成一項生產任務,就又上了一次實踐課,在為生產單位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實踐知識。教師們結合教學內容把實踐的實例組編成教案,在授課時穿插進行,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教師也了解到社會所需人才的特點和數量,為學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4.開展教學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思路。教學既是培養教師創新意識的途徑,也是對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的落腳點。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沒有實驗課題,學校就失去生命力,教師若不參與教育科學研究,那只是個教書匠,沒有前途。因此,對教師進行創新教育要在教研教改上給任務、壓擔子,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為此我們學校高度重視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積極主動地向上級申請研究課題,組織教師參與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

(1)成立省級“中學生心理教育研究”課題小組:由校長擔任課題小組組長、教務主任擔任副組長、有22名教師成為課題小組成員。承擔了“人際關系研究”、“學生學習心理研究”、“學生早戀心理研究”和“學生就業心理研究”四個子課題共20多個研究項目。教師們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心理學方面的有關知識,并結合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了大量的實際有效的研究成果,在有關報紙、雜志上10多篇。教師們再將研究成果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加以推廣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成立市級“計算機網絡教學實驗基地”,由計算機教研組組長任實驗基地組長,由計算機教師和相關專業教師任組員,每周定期活動兩次,嘗試將網絡教學與專業課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先后進行了計算機專業、機電專業、養殖專業、服裝專業的網絡教學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市級教育科研部門的肯定,并多次進行觀摩教學。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有較大影響的教書育人專家,造就一支符合時代要求、能發揮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師隊伍勢在必行,我們只有重視“師德”教育,才能保證教育事業的昌盛發展。我們學校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而且為之做了大量工作,并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信我們以后做得會更好!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