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共鳴
時間:2022-05-26 09:32:00
導語: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共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
--夏丐尊
綜觀語文教育,在經歷一次次改革、爭論、探索、實踐之后,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長久以來,在語文教學中,人們往往只重視實際教育,而忽視了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升學考試的重壓下,情感教育更是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其實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就是情感活動的過程。只有將教材的創作情感、教師的教學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溝通、融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最終才能使教學場景呈現出強烈的情感共鳴狀態。
那么語文教學中人樣師學生情感共鳴起來呢?
一、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前提,是推動學生學習的最大內動力,更是語文課上師生共鳴的基礎。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主動探求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相應情感。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每篇課文的不同特點,從各個不同角度入手,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精心設計入情的導語,設置懸念牽引學生,以故事情節吸引學生等等,千萬不要不分分體、內容、采取"朗讀--分段--歸納中心思想"的固定程序進行教學。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絲毫不能引發學生的激情,喚不起學生聽課興趣。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興趣為契機,作到以趣激情,以趣促學,挖掘知識本身的魅力,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只要學生對語文有了興趣,有了對它的關注沒有了對它的自覺學習探討的意識,那么就等于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語文。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努力做到動之以情,授之以情,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
二、以"動情"點帶動全篇
感人心者莫過于情。因此教師必須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選準動情點打動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使作品與學生心發生共振共鳴。如講《我的老師》可以:"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這濃濃的抒情為動情點;《岳陽樓記》可以千古明言"先天下之優而優,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動情點。總之,可以借助人物形象、名言警句、優美描寫、感人對話、動人抒情、慷慨議論等為切入點。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
三、師生情感角樓
作文語文教師要揣摩學生的思想情感,了解他們有很強烈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語文教學中應以此為契機,使語文學習進入一種美妙境界。只有學生感到教師可親可愛,彼此情感相同,關系融洽,從而使情感的感染力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加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對所教學科的真誠熱愛和執著追求,影響著學生的情緒體驗。一個合格的教師應滿腔熱情,滿懷豪情,在良好的師生關系氛圍中,讓學生的智慧之光主動、生動閃現。
四、用激活情法
激情應該貫穿于"導"、"讀"、"講"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中。下面我以講解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幾篇課文為例,試探討這個話題。
"導":導入新課。導語是一篇課文的起始,精彩的導語應該像詩一樣精練、感人。導的方法多種多樣,好的導語必須"動情",使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最佳準備狀態。如我在講《荷塘月色》一課時,采用這樣的導入:"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文學家、教授,他自己一身重病,但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稱贊他為’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他就是我們熟悉的文學家--朱自清。朱自清是個有骨氣的人,他的高尚品格就如同周敦頤筆下的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朱自清先生寫于1927年的一篇散文名著《荷塘月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朱自清。"這樣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就在學生心中禿現出來,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更有助于學生了解其高潔的品質。
"讀":表現朗讀。準確、流利、富于感情的朗讀有利于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意境,所以首先必須要求教師的范讀要融之以情,根據教材蘊含的情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或慷慨激昂,或纏綿婉轉,或義正辭嚴,或清新有快,讓學生在朗讀中,激發情感,領悟真諦。如在講《時間最美的墳墓》時,配以幽雅、舒緩的鋼琴曲的朗讀,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林間小道,來到古樸、靜謐、另人景仰的墳墓旁,用包含感情語調把學生帶入到作品境界中去,使他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能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者之心發生共振。
講":聲情并茂的講授。教師的講解,不只是"傳道、授業、解獲",還應包括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師講授課文時,應根據不同體裁、醞釀不同的感情調子,把握好語速,用具有表現力的喜怒哀樂的課堂語言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將課文中無聲含情的文字變成有聲含請的語言。隨著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廣泛運用,課件的制作及使用越來越廣地進入課堂。如在教學《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時,為了使學生準確把握魯迅在聽到"左聯"五烈士被槍殺的消息時的情形,我們可以采用層層鋪墊的方法,靈活運用多種媒體。編播幾個畫面,(1)魯迅送書給白莽;(2)柔石睜大眼睛聽魯迅將"人心惟危"說(3)柔石與白莽同時被捕;(5)龍華槍殺烈士現場;(6)魯迅抬頭望著漆黑的夜空,提筆著文。拌以深沉的音樂,再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解,營造了一個悲壯的氣憤,更加深了學生對烈士的換年,對敵人的仇視之情。形象可感的演示,更能把課文一些缺乏形象的事物直觀的在現出來,文字與圖象相互結合,聲音與動作融為一體,使學生入情入景,入耳入目,入腦入心,讓語文課成文學生一種情感上的感受冒失他們不再覺得文字枯燥乏味。
總之,語文教師應該努力追求一種境界,這中境界把教師、學生、教材三者有機融為一體,凈化心靈,像一泓泉水流進心田,像一曲牧歌回蕩耳邊。
讓我們投入更多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樂滋滋讀書,主動求知,探索,迸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公務員之家整理)
精品范文
10語文病句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