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論文:班主任工作漫談

時間:2022-03-18 02:15:00

導語:教育教學論文: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教學論文:班主任工作漫談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而班主任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必須盡可能多地掌握“引路人”的本領和手段,在班級工作中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有重點地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幾點做法:

師愛即教師對學生的愛,它是一種教育的力量和手段。師愛具體表現(xiàn)為關懷和愛護、尊重和信任、同情和理解、熱情期望和嚴格要求。

我覺得那些調(diào)皮學生,學習困難學生,是需要我們倍加愛護的。給他們適當?shù)钠珢凼钦{(diào)治這些后進生的一劑良方。王超,一個又高又胖的“小伙子”,一年級剛入學時,他來到我們班,我還以為是哪個同學的哥哥來送弟弟妹妹上學呢!他不光身材引人注目,而且第一堂課就給我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無論你在臺上怎樣講,他兩只眼睛總是盯著你,直咧著嘴笑,看似聽課,其實在發(fā)愣。因為你提問他什么問題,他好像沒反應似的,還是那個姿勢。我當時嚇了一跳,壞了,是不是這個孩子腦子有點問題呢?后來才知道,他是一個很正常的孩子,只是剛從農(nóng)村來,什么都感到很新奇、陌生而已。

幾天以后,他熟悉了這里的環(huán)境,就暴露了他的壞習慣,上課玩東西,不聽課,還經(jīng)常戳戳這個,撓撓那個,惹得他的左鄰右舍天天哭著來告狀。下課就憑借他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來打人(我分析這可能是他想和大家接觸的方式吧!),班里的同學幾乎都快讓他打遍了。他是一個存在缺點比較多的孩子,年齡又大,管理起來比較難,對待他,我只能用老師的關愛和幫助來感化他。

由于他父母忙,家又隔得遠,常常中午飯是孩子自己拿點錢在市場上隨便買著吃,然后在市場上瞎逛悠,下午上課就睡覺。為了他能上好下午的課,我就讓他中午在我宿舍吃飯,以便能睡個午覺,平時教他講究衛(wèi)生,一定要勤洗澡。那一段時間他可乖了,我也意識到,孩子就是孩子,自制力差一些很正常,我們不能把孩子都放在同一個高度去衡量,對于他,只要他一天天地有進步就行。

我是這樣想的,可同學們卻大都不喜歡他,甚至有些學習好的瞧不起他。記得那天我正在講《丑小鴨》一課,在討論“丑小鴨”這個形象時,突然有同學站起來說:“老師,在咱們班的王超就像‘丑小鴨’”,同學們聽了哄堂大笑,王超自己也在嘿嘿地笑。我當時聽了這句話,心里別提有多難受了。我說:“這位同學只說對了一半,王超確實有些地方像‘丑小鴨’,但以后會像丑小鴨一樣,變成白天鵝的。可取笑別人,這一點不應該出現(xiàn)在咱班……”同學們都低下了頭。這時,只見王超坐得端端正正的,臉上一股認真勁兒,以后,王超的進步很快,還真有點要變成“白天鵝“的勁頭。

從以上那件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愛是一劑良藥,可以醫(yī)治孩子們心靈上的“疾病”,打通他們的“脈絡”。所以我們要把愛心分給每一個學生,要真誠地關心鼓勵每一位學生,多用“愛”的甘露去滋潤每個學生的心田。

一說到愛,我就不由得想起那件令我難過的事。

永遠也忘不了那十幾雙充滿疑問,充滿渴望,也充滿失望的眼睛。那一幕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上午,我懷著無限的喜悅奔赴廣饒一小,因為明天我就要用廣饒一小的學生在全省語文優(yōu)質(zhì)課評選大會上講課,這可是我第一次在全省教師面前亮相啊!經(jīng)過了近一個月的精心準備,馬上就要“上戰(zhàn)場”了,我心里的弦繃得緊緊的……

課間,趁任課老師還沒來,我信步踏入二年級二班的教室,沒等我反映過來,孩子們就已爭先恐后地和我交談。他們問:“阿姨,您是干什么的?”我說:“你們猜猜吧!”一個小姑娘揚起天真的笑臉自信地說:“您是服務員!”“是廣饒賓館的服務員!”另一個小男孩補充說,我笑而不答。這時又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說:“我看,好象是東方賓館的服務員!”可能是我那天穿的衣服的原因,孩子們第一感覺都這么認為。我笑著說:“同學們真會猜,一下就猜中了!我的確是服務員,但我不是賓館的服務員,我是一個專門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服務員,我在海河小學……”沒等我說完,一個小女孩就高興地叫起來:“原來您是老師呀!”……接下來就是一段已提前準備好的,自我感覺很不錯的心理溝通。給我的感覺是:這個班的學生都太出色了!

下午第三節(jié)課,我們來熟悉學生,因為上午已有十分鐘的接觸,當我出現(xiàn)在二樓樓梯口,當我的身影進入孩子們視野時,孩子們就像炸鍋了一樣,一擁而上,把我圍了個水泄不通,能看到的是一片孩子們花一般的無比興奮的笑臉,我被孩子們簇擁著進了教室,那情景,絕不亞于迎接冠軍歸來的場面……

最后,也是一項最難的工作——選學生!因為場地小,只能選一部分去上課,有十幾個同學不能參加。我覺得在這件事上,無論我怎么解釋,都會傷孩子們的心,也只有請本班班主任代勞了。站在外邊的走廊里,聽著里面老師在講著什么,一時間,孩子們那激動的叫喊沒有了,有的只是老師點名的聲音,過了一會兒,教室門吱呀一聲開了,依次走出一排低著頭的學生,看到了我,有的學生像見到救星一樣著急地一個勁地叫:“老師!周老師!選我吧!”那眼神使我再不敢正眼去看!原來,這十幾個就是被我們判了“排除令”的了!班主任領著他們下樓了,孩子們邊走還是邊回頭看我,好象在企求什么。這時,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淚水奪眶而出,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

課總算順利講完了,可那十幾個孩子的眼神卻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臨行前,我匆忙出去買了一些鉛筆、橡皮之類的文具,還寫了一封短短的信,托一小的老師帶給那十幾個孩子,也算安慰一下自己吧!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贊同、信任。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教師最好別落下班中的任何一個孩子,因為,我們落下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有可能是一個孩子的一腔熱情,也有可能是一個孩子的自信心!

因為開展班集體活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教育功能、發(fā)展功能、激勵功能等等,所以班主任要多開展一些新穎別致、受學生歡迎的活動。

從畢業(yè)到現(xiàn)在八年來,我在班內(nèi)組織了多少次活動,已經(jīng)數(shù)不清了,但我總結出一點:無論組織什么活動,原則是:這個活動一定是學生們非常喜歡才可實施。再者活動不能單一,要時時換、常常改,讓孩子們永遠保持著那份新鮮勁和競爭性。

下面我把我組織的幾個活動具體和大家交流一下,不足之處還望多提寶貴意見。

(一)挑戰(zhàn)賽

大家都看過中央電視臺的挑戰(zhàn)800吧!我們班把挑戰(zhàn)800搬到了課堂上,我們50個同學就是全國各地小朋友的代表,每周一下午第三節(jié)課就是我們的“挑戰(zhàn)賽”舉行的時刻,每次都要選出一個擂主,下次再由別的同學來攻擂。具體內(nèi)容一般有知識競賽、辯論賽、即興演講、才藝展示等。這個活動無論是從知識上,還是口語表達能力上可以說是很好地鍛煉了孩子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挑戰(zhàn)賽要從哪本書里出競賽題,孩子們就天天研讀那些書。像與十萬個為什么、世界之最、品味古詩等競賽內(nèi)容有關的書,學生都認真去讀,誰也不甘落后。辯題都是同學們自己選擇,抽簽定正反方。辯論時,雙方辯手準備特別充分,有事實,有理論,善于抓住對方的疏漏之處去辯,駁倒對方。在辯論賽中不時涌現(xiàn)了幾個伶牙俐齒的小家伙。

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次次的鍛煉,他們才慢慢懂得了應該如何去辯論,應該抓住對方哪一方面去辯論。才藝展示更是叫絕,小品、相聲、配樂朗誦、演講、唱歌、跳舞,自己做的準備特別充分,簡直讓人不敢相信。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個活動,整個一周的時間,他們都興致勃勃地利用課余時間做著充分的準備。所以我感覺這個活動既增長了知識,又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樂趣,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二)攀巖馬拉松賽

這個活動是我們班最綜合的一個比賽,也是最讓人興奮的。我制作了一個大大的表格,上面每個同學都有一條長長的藤,藤上有一豎排彩色小點,每個點代表一步,最頂上是一朵大花,誰最先到達頂點,花心里就寫上他的名次,并且還可以實現(xiàn)他的一個心愿。在攀巖過程中,兩人一組進行比賽,兩人中間隔一段有一朵幸運之花,誰先摘到就可以抓鬮,有可能抓到一張喜報,有可能前進一步,也有可能前進兩步。比賽規(guī)則有近20條。像五張喜報前進一步,收到家長表揚信前進兩步,在全班知識競賽時,第一名前進十步,前十名依次類推……

這個比賽,學生們的確很感興趣,他們下了課就來看自己的進步情況,天天干什么都很有勁。

(三)親近大自然的實踐活動

這些活動可以結合當?shù)氐膶嶋H來選擇內(nèi)容。我曾經(jīng)組織的那些活動,到現(xiàn)在還歷歷在目。

其中有些活動并不是自己精心設計的,像那次捉毛毛蟲的活動就是偶然拾來的。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星期五,上課鈴都打響一分鐘了,王超才被幾個同學大呼小叫地簇擁著向教室走來。我的臉由晴轉陰,正想問個究竟,王超已一溜小跑跑到我面前了,高興地說:“老師,你看!”我低頭一看,呀!三只黑色的毛毛蟲正在他臟兮兮的小手上爬來爬去呢!“老師,這是一些害蟲。咱學校的柳樹上凈蟲子眼,里邊都是這些東西!”還沒等我回過神來,王超又來一句。本來想批評他因貪玩而遲到了,可看著他那一臉的認真勁,我轉念一想,王超捉害蟲,這不是做了一件好事嘛!于是在班里表揚了王超,我說:“王超雖然遲到了一會兒,但他是一個保護柳樹的小英雄……”那幾個遲到的同學本來是頭都快低到桌面上了,一聽我的表揚,唰唰唰,都揚起了小臉。

我說:“同學們,你們想向王超一樣當英雄嗎?”“想!”“那這樣吧!下午咱們準備好鐵絲、小瓶子等工具捉毛毛蟲去!”“啊!太好啦!……”班里一片沸騰。

下午我和孩子們在王超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來到了柳樹旁,我說:“咱們這次要好好看看這個壞家伙的樣子。下面開始行動!”你瞧!孩子們撅著小屁股找毛毛蟲的樣子多可愛呀!這兒一堆,那兒一簇,大家圍著柳樹嘰嘰喳喳,不時傳來驚叫:“看,這里有一只!”“好,我也捉到了一只!”“啊,這個洞里有6只呀!”……最后清點毛毛蟲時,最有經(jīng)驗的王超組抓了80多只呢!

正是因為有了這投入地觀察,才出現(xiàn)了后邊的真情表達,一篇篇極富個性的習作應運而生:《柳樹的第二次生命》、《當一回“啄木鳥”》、《啄木鳥醫(yī)生》、《救護大行動》、《我們都是小英雄》等等。

能取得這次習作的成功,還真得感謝王超同學,這次習作王超也一改往日50多字的常規(guī),一下子寫了263個字,還很通順呢!真是有感而發(fā)!

以上的事例告訴我們,貼近大自然的實踐活動不但能給學生帶來快樂,還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集體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間的合作水平。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寫作源泉,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家訪是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到學生家庭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的一種有效的教育性活動。每接一個新班,我都要進行常規(guī)家訪,到每個學生家里去一次。1999年我接了一個一年級的新班,孩子們都爭著搶著讓我到他家去,于是我就分小區(qū)去家訪。孩子們很有意思,晚上經(jīng)常給同學打電話尋找我的行蹤。記得班里有一個叫張彤的小男孩,我提前告訴他,晚上到他家去玩,結果因為在另一位同學家里待的時間稍長了些,去的晚了點,孩子和他媽媽在大路上一直等到我去呢!她媽媽告訴我,孩子知道你要來,激動得連飯也顧不上吃,就去寫作業(yè),收拾屋子,洗水果,然后就坐在那里等。一邊等,還一邊不住地問:“老師怎么還不來?是不是找不到咱們家的門?媽媽,咱們?nèi)ソ咏永蠋煱桑 边@不,我們就在這里等著呢!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針對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重點家訪。但我絕不去當面向家長告狀。

我教五年級時,班內(nèi)有一位叫海濤的同學的作業(yè)常常是空著交上,有時也偶爾見到他那潦草的幾筆。于是,我真誠地和他談心,海濤認真地對我說:“老師,您就看我的行動吧!”滿以為他會有所改變,誰曾想,后來他竟然連書包都忘在了游戲廳里,我心里有一種受騙的感覺,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處理好這件事。于是,我去了他的家里,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在一個黑咕隆咚的十幾平方米的小屋里,擺著一張用木板架起來的大床,床上還躺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姑娘,大概是海濤的妹妹吧!海濤的爸爸正在昏暗的燈下守著一大盆白條雞拔雞毛。見我們來,趕緊站起來打招呼,我被刺鼻的氣味熏得直想吐,但還是咬牙進去了。我問他爸爸,孩子呢?他爸爸說:“出去玩去了。”“那作業(yè)寫完了嗎?”他爸爸說:“不怕你笑話,家里就這一個燈,等我屠完雞再拿到桌子那里讓他寫作業(yè)。”那一天我們聊了很多很多。過了幾天,他爸爸來找到我說:“他又租了間房子專門住,還給海濤買了一盞臺燈。”在我和他爸爸的努力下,終于,海濤被感化了,作業(yè)書寫認真了,上課也不遲到了。他爸爸高興得了不得,原來從來不來學校的,現(xiàn)在隔三差五就到學校來一趟,在教室后門那里看看他的孩子,一看孩子正在認真聽課,就再心滿意足地回去做生意。

所以說,家訪這種由來已久的教育手段,是萬萬不要丟掉的。因為我們通過與家長接觸,相互增加了了解,增進了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感情,交上了一大批家長朋友。我們和家長熟悉了以后,對孩子就更加了解,教育起來也格外輕松。所以,我們不僅要和孩子們打成一片,還要做各位家長的知心朋友。

學生總是期望被老師欣賞。教師一定要使學生感到每付出一份勞動,便會有一份收獲的快樂。

記得我教低年級時,總是想方設法鼓勵孩子們寫話。在一次描寫元宵節(jié)禮花的小練筆中,有個學生運用了“五彩繽紛”一詞,我在班上對這個同學進行大加表揚,其他同學可羨慕了。第二天,很多同學的小練筆本上也出現(xiàn)了“五彩繽紛”,看到這些,我首先表揚了他們也會用“五彩繽紛”了,又及時引導學生說:“其實好詞很多,可不要單在這一個詞上下功夫呀!老師要看誰最會用更多的好詞!”看他們的眼神,好像在說:“我一定行,就請你等著看我的杰作吧!”正是因為老師很珍視他們的作品,所以孩子們都很喜歡寫話。后來,孩子們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佳作呢!其中,有一個孩子根據(jù)《登幽州臺歌》自編了一首詩《孤兒》:前不見爸爸,后不見媽媽,念天地之不公,獨他們最苦也!還有一首兒歌《我給媽媽當媽媽》刊登于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報《小學語文報》上,內(nèi)容極富情趣:“我用泥巴捏泥人,捏出一個小娃娃。我對媽媽說,這就是小時的她。我要給媽媽當媽媽,媽媽怎樣愛我,我就怎樣愛她。”這篇文章被《小學語文報》評為2001年優(yōu)秀學生稿件。他們還把平時用的鉛筆橡皮也寫進了詩歌,《小橡皮》:神奇,神奇,真神奇,橡皮竟然吃鉛筆。我問橡皮為什么?它說我用特殊材料做,才能把那鉛筆吃。班里寫話寫得最少的孩子也來了一首詩《鉛筆》:鉛筆個兒小,用它它就短。從來不說一聲冤,我們學生都喜愛。再后來,孩子們的寫話作品就陸續(xù)在《東營日報》、《小學生拼音報》、《小學生閱讀與寫作》、《中國兒童畫報》、《紅領巾》、《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創(chuàng)新作文》等報紙刊物上出現(xiàn)了。

以上的事例告訴我們:教師的欣賞和贊嘆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快樂,巨大的信心,更多的投入。表揚是一種隨時隨地都可取用又永遠用不完的“動力資源”。

作為一個班主任,每接一個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怎么能在短時間內(nèi)樹立起良好的班風。讓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團結合作又互助的集體中。在這方面,每個老師都有他們的方法。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樹立班風。一是開門見山談心式。二是讓全班同學都有一份“工作”。他們各負其責,誰都是管理者,誰又都是被管理者,相互監(jiān)督,相互督促,共同把這個班級搞好。像我剛接四(四)班時,成立的班隊干部隊伍中,職務可以說是多種多樣,有班干部、隊干部,還有“小記者采訪團”、“板報小隊”、“維修小隊”、“環(huán)保小隊”、“小蜜蜂隊報”、“小作家文學社”、“古詩文誦讀小隊”、“紀律、衛(wèi)生檢查員”等等。三是抓住學校組織的活動,來充分準備,盡最大能力拿出好成績,以振奮班級同學們的精神,提高自信心,增強集體榮譽感。其實,每個班級在賽場上的集體榮譽感都很強,強歸強,可不能和別的班勾心斗角。記得那次學校運動會上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在1000米長跑的跑道上,我們?nèi)昙壢嗤瑢W暫時領先,同學們正在興奮地給運動員喊加油,就在這時,不遠處的另一個班級的幾個調(diào)皮學生也喊起來了,比我們聲音還大,他們在喊“:三三的,漏油,漏油,三三的!”我們班同學一聽都急了,著急地對我說:“老師,你看他們!太不像話了!”幾個沉不住氣的男生嚷嚷著要給他們喊漏油,被我制止了,我說:“別放到心上,他們這幾個同學這樣做,也是一種集體榮譽感的體現(xiàn),只不過有點過分!友誼第一,只要你們按我說的做,保證他們不再喊了!”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給那個班的運動員喊加油,那幾個小調(diào)皮一聽,果然不再喊漏油了。我們班的體育委員高興地說:“老師,你這一招真絕!”還有一次,那是1998年的事了,我們班在廣播體操比賽中無論是隊形變換,還是做廣播體操都特別到位,所以以絕對的優(yōu)勢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別班有的同學就嘟囔開了:“他們班不管什么活動每次都拿第一,憑什么?不就是因為主任教他們班數(shù)學嘛!哼!偏向!”他們哪里知道,他們開始訓練時,我們班已經(jīng)訓練了兩周了,吃了多少苦,他們知道嗎?像這樣的事,會經(jīng)常發(fā)生在班與班之間,所以班主任在強調(diào)集體榮譽感的同時,要讓學生明白:世界上國與國之間都要講團結,何況我們班與班之間。在損害別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集體榮譽感,不是真正的集體榮譽感!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有“寧可人負我,絕不我負人”的思想。

現(xiàn)在我們班的班風特色是勤勞進取、團結合作;我們的班名是:小蜜蜂班;班歌是:團結就是力量;班徽是這樣的:四只相握的手中間有一只勤勞的小蜜蜂,常春藤圍繞在他們周圍,代表著勤勞進取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將在我們班永存。事實證明,孩子們做到了。

人的主體性是身心發(fā)展的原動力。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主體,班級工作中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體的能動性,才能獲得成功。因此,班里很多事情我都是引導學生自己做主去試著處理。像我班在一年級準備出寫話集時,專門召開了一次班會,商量該給寫話集出個什么題目,經(jīng)過討論,大家覺得《小草》這個題目不錯,于是我就采用了。可到了三年級以后,孩子們又有意見了,他們說:“老師,我們長大了,那小草也長成大草了,還不被農(nóng)民伯伯拔掉嗎?草好像有害呀!要是小樹的話,還能長成大樹,成為國家棟梁呢!……”聽了他們的話,我也覺得有道理,于是又召開了一次討論會,請同學們自行推薦題目,在眾多題目中,大家選中了《晨曦》,因為這個題目指的是早晨的陽光的意思。迄今為止出了六期了,我們一直延用這個名字。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點,也許孩子們某一時刻的觀點并不見得好,但順其自然倒給他們準備了一次再思考、再提高的機會,能讓孩子們在思考、改進中鍛煉自己,健康成長。所以,我們盡量不要讓孩子們什么事都聽老師安排,給他們自主權,他們會做得很好!

班集體的建設和完善離不開教師集體的努力,同時,它也離不開社會的影響。學生除在學校學習外,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家庭和社會上度過的。社會是一個巨大的教育源,我們可以采用“開展社會調(diào)查、史料調(diào)查、組織參觀訪問”等靈活多樣、不落俗套的教育方法,發(fā)揮多方面教育力量的功能。我們班的環(huán)保小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們發(fā)現(xiàn)在海河小區(qū)、遼河小區(qū),綠油油的草坪中間被不自覺的人走出好幾條路,讓人看了心里很不舒服,并且這個“禿頭”面積還在蔓延,針對這一情況,環(huán)保小隊的隊員就利用周六、周日的時間和家長共同制作了幾個精致的牌子,插在了被踩草坪的兩端,你瞧:“依依小草,踏之何忍!”、“讓我們共同擁有這片綠色!”、“愛花護草,人人有責!”……等等。并且他們還做義務宣傳員,每天放學在學校附近、小區(qū)周圍帶著“請大家保護小草”的綬帶值班,制止踩草坪的行為,讓我們每一個人看后都深有感觸。

除此之外,他們還自己做滴水實驗,讓水管的水一滴一滴地流,觀察它在一天之內(nèi)流失多少水,還寫出了實驗報告;到市場上調(diào)查賣小吃的一天要用多少塑料袋;到快餐店里調(diào)查他們一天要用多少一次性筷子;他們精心制作了分類“桶”對垃圾進行分類;在學校洗刷間貼上“節(jié)約用水”的牌子,并附了一篇節(jié)水實驗報告;同時他們還組織全班同學一起去參觀東營市污水處理廠;到市場上清理衛(wèi)生死角、撿垃圾、分發(fā)環(huán)保布袋、制止一些不自覺行為……忙得不亦樂乎!

他們的行為不但影響了本班、本校的學生,還影響了市里其他學校的學生,大家都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可以說他們確實為東營市創(chuàng)辦全國環(huán)境模范城市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的事跡曾多次在《魯中晨報》、《黃河口導刊》、《東營日報》、《德育報》等報紙上報道。在世界環(huán)境日到來之際,他們還代表東營市全體小學生在新世紀廣場做演講匯報,受到市環(huán)保局及市委市府領導的好評。

環(huán)保小隊的事例告訴我們:用快樂的方法去教育學生,引導他們走進大社會,體驗生活,為社會做點事,孩子們將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