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合作模式論文
時間:2022-03-11 09:01:00
導語:教師教育合作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挪威科技大學教師教育系和實習學校之間進行的合作教師教育模式,并探討了這一模式能否實現“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這種理念。探討了該模式是否給學生提供了名副其實的教學相長的機會,是否增加了學生與各個合作者交流的機會,從而使學習成為社會的、互動的過程。最后,審視了該模式是否給學生提供了提高反思能力的機會并促進了實習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合作教師教育;反思能力;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
在大多數國家,教師教育所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將理論與教學實際緊密結合。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意義上來說,為師范生提供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對幫助他們成長為合格的教師非常重要。許多教師教育課程受到抨擊,是因為其理論探討的問題與教學實際相距甚遠,學生們認為課堂上接觸到的問題似乎來自不同的世界,和現實問題毫無關聯。
科薩根(Korthagen,2001)提出了一個“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模式,使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他認為這個模式的特點是以學生自己在學校擔任實習教師的實踐經歷作為出發點來促進學生對教學經歷的系統性反思。學習被看作是社會性的、互動的過程,教師教育旨在從整體性、綱要性和理論性的高度來促進學習②。在這種“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中,學生被看作具有鮮明個性的個體,教學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自己的理解,并發展他們的能力,使他們能自主承擔起專業發展的責任。
本文介紹了一個在教師教育系和實習學校之間進行的合作教師教育模式,并探討這一模式能否實現“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這種理念。我們格外關注的是該模式是否給學生提供了名副其實的教學相長的機會,是否增加了學生與各個合作者交流的機會,從而使學習成為社會的、互動的過程。最后,我們審視該模式是否給學生提供了提高反思能力的機會。
一、合作模式——來自國際的激勵
20世紀90年代以來,師范教育單位和學校積極開展合作教師教育。在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尤為如此。很快,其他國家也開始發展各種合作教師教育模式。本文通過介紹英國合作教師教育模式的發展來探討合作模式的內涵,并將挪威科技大學(NTNU)教師教育系所進行的合作教師教育項目作為具體案例來進一步闡述這種合作模式如何實現“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
20世紀80年代末,英國教師教育受到了多方面的抨擊,人們指責教師教育院校所開設的課程受學術化的影響而遠離社會現實。當然,這種狀況也不僅限于英國,好幾個歐洲國家也面臨同樣的問題(Hopmann&Hopmann,1997)。因此,在90年代的英國教師教育改革中,和實習學校構建合作關系成為關鍵的一環。英國對合作教師教育的界定也由此更前進了一步,即實習學校和師范院校不僅是平等的伙伴,實習學校及其教師在教師教育中還應起到領導的作用。這樣,在英國逐漸發展出三種合作模式(Furlonget.al,1996)。一種是教師教育院校主控模式,由這些院校負責合作。第二種為分權式,其中教師教育院校和實習學校達成協議,相輔相成地對教師教育各司其責。第三種為合作模式,以雙方平等合作為基礎。
實習生需要在實習中運用他們在教師教育系所學習的理論,這種意識催生了合作教師教育的理念。實習生從教學實踐中習得的知識和經驗與他們在大學里通過理論學到的學術知識有質的不同。基于學術的知識是有意識的、理性的、可表達的;而通過實踐獲得的知識則是無形的、直覺的、難以表達的。實習學校里的教師和大學里的教師雖然擁有不同層次的專業知識,但在教師教育的情境中卻同等重要。
只有將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才能為未來的教師提供平衡的教育。合作教師教育模式促進了各合作方的密切合作,使教師教育成為促進教育復興的重要領域。
二、合作教師教育模式——主要特點
要想使合作教師教育取得成功,實習學校的教師和教師教育院校的教授必須有機會一起工作。這種模式從不同角度,以合作、互利的形式體現對學生的責任。很重要的一點是,實習學校的教師能夠和教師教育系的教授們在一起規劃課程并參加教師教育系的學術活動。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教師教育系的教授們經常走訪實習學校,和那里的教師及實習學生討論實習課的進展情況,并指導實習生如何進行課堂觀摩。最后,對實習生的評估是一個各方合作的結果,包括對其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評估。
三、挪威科技大學的合作模式
挪威科技大學的教師教育系的教師教育有三種類型:一種是教師教育學科和研究生學位連續進行的五年制學習。另一種是為在學校工作的教師利用ICT輔助提供的兩年在職學習的研究生課程。第三種是一年脫產的研究生學習。下面要討論的是第三種情況。在挪威科技大學教師教育系,開發合作教師教育項目是一個令人振奮的過程。1998年以來,我們就一直在不斷完善這個模式。我們與學生實習的學校一起制定項目的構思、目標、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以及包括合作內容和方式的項目計劃書。
1.目的
該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實習學校與教師教育系的長期合作關系。一方面,合作范圍不能涉及太多學校,另一方面又應盡量包括各類學校。合作不僅涉及實習生的實踐培訓,還兼顧了實習學校教師的在職培訓、教學研究和專業發展等工作。整個項目應該幫助實習生獲得理論和實踐知識,并使其實踐知識能夠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運用理論知識。從長遠的意義來說,這種合作項目能夠幫助實習生發展專業教師的自身職業特色。
2.組織
NTNU的合作理念是通過實習學校和大學教師教育系的合作來組織教師教育。這種合作模式有這樣兩項原則:
(1)教師教育系與其合作的學校必須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這項原則對保證實習學校和教師教育系的平等關系至關重要。
(2)合作學校應該自主結成伙伴關系,實習生分配到相應的合作班級。這項原則對形成工作團隊、促進實習生的社會歸屬感很重要,并有助于實習生就實習學科進行討論。
每個合作組負責將學生分配到相應的實習學校,并負責跟蹤每位實習生的實習情況,包括參加他們的終期評估。合作組有一定的自由對一些相應的實習課進行理論研討。
有30所學校與挪威科技大學教師教育系合作進行教師教育。每個學校從該校教師中聘任一個專業指導教師③,負責計劃和實施一部分培訓工作。在傳統意義上,這部分工作是由大學教師教育系單獨執行的。專業指導教師原來的教學工作量將減去15%,以便于他們更好地規劃和實施教師教育項目。每周二下午,所有專業指導教師在自己的學校休課,以便于他們到大學參加各種研討活動。
這30所學校分為6個合作組,每組由5個學校組成,每所學校有自己的專業指導教師。教師教育系的三至四名有各種教學經歷的教授參加合作組的工作。每個合作組接納30個實習生。合作組所包含的學校盡可能不同(小學、初中、高中,小學初中連讀學校、10年制學校、開放學校、傳統型學校、普通高中或是職業高中)。合作模式請參閱圖1。圖1代表一個合作組。總共有6個合作組,即第一組到第六組,都由相似的方式組成。
3.這種合作模式如何實現“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
合作教師教育模式采取各種方式實現“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的構思和目標。通過合作組,實習生可以得到多種實習經歷。參見圖2。
這些活動的細節可以參見附錄2。簡言之,這些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教學。深入了解教師這個職業的各個方面,并在合作中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通常,指導教師和教師教育系的教授們一起開會來規劃一學年的學習和實習。一年中,合作組碰頭6次,評估實習生的學習,保證跟蹤到每個實習生的情況。
在學生們開始第一階段的實習之前,他們必須完成系里安排的微格教學,在由4~5個學生組織的基本組里進行。每組有一位合作組的指導教師指導(或是實習學校的專業指導教師,或是教師教育系的教授)。
所有學生在一個合作組的各個學校進行實習,每所學校通常會“領養”這個合作組一段時間。這意味著這個合作組的學生和指導教師承擔起這個學校所有的課程任務,有時還包括課外活動。按照國家教師教育課程的要求,所有學生的實習都應該得到指導。因此,合作組的專業指導教師和教師教育系教授對每一位學生在這一年研究生學習中至少要給予三次指導。在一年的學習中,學生和一位合作組指導教師進行三次發展性談話④:第一次在第一階段實習之前,第二次在第二階段實習之前,第三次在最后實習階段結束之后。學生經常與合作組指導教師一起參加研討會。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把他們實習中發展成長的資料整理成教師成長檔案。這些文件將作為課程的評估材料。專業指導教師或大學教授指導學生如何利用這些資料促進和評估自己的專業發展。合作教育側重于找出每位學生作為教師的潛質,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成長和發展。教師教育系也有責任確定某位學生不適合做教師,并不為其頒發教師證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教育系的教授要負責提供必要的材料說明理由⑤。另一個明確的要求是,每一個合作組都要開展一個研究和發展項目。這種項目在2003至2004年進行了評估(詳見附錄和注釋)⑥。在下一部分,我們將闡述這種項目是如何實現“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這個重要目標的。
4.從經驗中學習
(1)合作組會議。每學年開始,合作組教師召開會議規劃整個課程,通常跨度是兩個學期。會上對如何在合作組內實施課程計劃達成協議,并為各位合作組成員分配任務。在學生第一階段實習中期,合作組再次召開會議,主要討論如何幫助每個學生發展成為教師,如何給予學生們最好的指導。學生有成長為教師的不同潛能和不同的發展階段,教學實踐必須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有些學生在實習開始階段需要學習和掌握組織小組學習和小組討論的技巧,另一些學生可能在實習初期就能夠接受要求較高的教學任務。還有一項任務是發現哪些實習生不適合當教師,對這些學生要和他們討論,并找出其它更適合他們個性特色的工作取向。第一階段實習結束后,合作組再次會面,總結每個學生的實習成效,討論下階段實習應采取的措施和應給予的指導。在一年期間,合作組會面六次,討論每個學生的進步。每次會議的重要議題圍繞著如何安排實習才能使學生獲得最好的實習經歷⑦。
(2)專業發展。課程開始時,每個學生要寫一篇自我介紹(稱為“教師成長檔案1”)。需描述是什么促使自己走上教師之路;要成為一名優秀教師,自己的長短處是什么;在哪些方面需要特殊指導;以及對這門課程的期望。
教師成長檔案成為合作組教師對學生第一次個別輔導的基本參考資料,這次個別輔導旨在幫助學生在進行第一階段的實習前進行反思⑧,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總體目標和每個學生的具體目標。第一階段實習結束后,指導教師和學生再次面談,討論這階段實習是否實現了預期目標,并討論出下階段實習的目標和可行性策略。最后一次面談是在完成第二階段實習之后。在這次會面中,學生對自己在整個課程中的發展進行評估,并討論在他們開始第一份教師工作時應設立什么樣的目標和采取什么樣的教師發展策略。這次會面還幫助學生撰寫“教師成長檔案2”,表達他們通過一年實習課程和實踐所得到的提高和收獲,找到哪些方面需要特別的關注以便更好的發展,以及采取什么策略來實現這些目標⑨。
(3)微格教學。另一種幫助學生做好實習準備的措施是微格教學。它可以使沒有教學經歷的學生有機會在小范圍內初步進行教學嘗試。在課程初期,學生分成4~5人的基本組進行微格教學,即每個學生選一個主題作8~10分鐘的報告。報告后,組里每個學生和教師對報告提出評論、意見和建議。這種微格教學意在為他們在學校的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⑩。
(4)實習階段。學生有兩個實習階段:秋季和春季學期各7周。實習中,一半時間學生是有指導的獨立教學,一半時間是團組教學,比如說小組教學或雙人教學⑾。各學校的專業指導教師在合作學校中為學生選出合適的指導教師,以幫助他們認識實習理論,提高教學能力。
(5)學校接管。在整學年中,合作組的學生和老師會正式接管該組中某所學校一次,這種接管意味著所有合作組的學生都在這所學校實習。實習期間,大部分該校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導教師。在第一實習階段,實習生對學生進行了解和熟悉,并了解教學中的重要方面(教學輔導設備、學校課程、教室布置等等)。3~4周后,該校教師離開學校去別處參加培訓或進行考察,合作組的教師和學生就接管該學校⑿,實習生實地教學和組織學校的各種日常活動,指導教師觀摩、指導,努力使實習生們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有深入的了解。當學校教師返校后,重新接管學校事務,并繼續對實習生進行指導⒀。
5.該模式如何提高實習生的互動交流能力和團隊工作精神
(1)基本合作組。在學年開始時,合作組的實習生就被分成固定的基本組。教師教育的教師向學生講明基本組的學生需互相對各自的學習和社會生活負責。在整個實習過程中這些基本組都會在學習和社會活動兩方面遇到各種挑戰,這種經歷為學生提供了難得的團隊工作的經驗和體會,是他們深刻認識自己在系統互動中承擔的是什么樣的角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2)實習指導,雙人教學實踐,學校接管。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和幾個人一起工作,他們最重要的聯系人是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通常會接觸到四位指導教師(每實習階段兩個),他們對學生提供的指導基于學生對自身教學的看法,很根本的一點是,指導教師在實習初期不要以專家的身份向學生提供現成的答案。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對學校、學習和教育的理解,以及了解他們自己關于教學實習的理論⒁,并和學生們討論采取什么樣的策略能提高他們的實習效果。但是,學生在實習階段不僅要和他們的指導教師交流,還必須和同學們一起合作,特別是在他們對某學科進行雙人教學和參加學校代管時⒂,更需要團隊協作。在前一種情況下,兩位學生對課程的計劃、實施和評估負有共同的責任。同時,對學校的代管也需要眾多學生和指導教師從多方面進行合作,通過集體協商來解決問題⒃。
(3)大學里的理論熏陶——研討會。合作教師教育的一個重要活動是由學生和指導教師共同參加的研討會。在這些研討會上,我們力求將教學理論聯系實踐。在整個學年中,每個基本組都要負責組織一場學生主持的研討會。對主題的選擇、研討會的組織以及對研討會的評估都對學生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合作組的學生必須事先做好確保研討會成功的鋪墊工作。其中一個重要而困難的任務是找出和該主題密切相關,但又有不同視角和觀點的文章來激發大家的討論。研討會的一個目的是從不同角度闡明某個主題,另一個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在教師的日常教學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需要基于不同考慮甚至是相反考慮來對某問題作出決策的情況。研討會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生和指導教師之間良好的合作氛圍⒄。
(4)通過小組工作和反饋對教師成長檔案進行評估。當學生開始第一階段教學實習時,每個基本組利用5~8小時在一個或多個班級觀摩教學。他們對觀摩中的重點、觀摩方式以及個人責任達成協議,并將觀摩收獲合作寫成報告。學生還通過訪談、從學生中獲得學習記錄、向有關學生和老師進行調查等方式作為課堂觀摩的補充。挪威科技大學教師教育系運用教師成長檔案作為對學生進行評估的方式⒅。這意味著學生在檔案中積累了整個課程中所做的各項工作成果,有些可能是他們寫的書面材料,有些可能是他們拍攝的錄像。實際上,每個學生的每項成果都會得到來自兩個渠道的反饋意見:一個來自對該課程負責的教師教育系的教授;另一個來自一起實習的同學。對同學所作的評估同時也是自己教師成長檔案中最終需要提交的材料之一。這些反饋意見給學生很好的機會來改善他們的個人成長進程,對別的同學的作品進行評估也使自己在此過程中有很多收獲⒆。
6.合作模式對發展學生反思能力的作用
交流和社會交往對發展學生的反思能力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合作組中的學生、專業指導教師和教師教育系教授一起進行的各種活動為學生進行反思提供了園地。在實習過程中,學生的反思能力通過控制和自主兩個過程得到發展。在培訓過程中,學生、專業指導教師和教師教育系教師之間進行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會談、會議和交往,還有在學生、專業指導教師和教師教育系教師們之間進行的基于網絡的反思,也發展了學生的反思能力。這樣通過多方合作,可以避免學生們產生關于教和學的幼稚觀念,避免他們基于常識而不是基于有效的理論來作決定,從而避免對教師這個職業的低估。
(1)研討會。當研討會進行到最佳境界時,就會對學生的整體意識作出挑戰,他們會將自己的實習理論(以小寫t代表的理論)和基于研究的理論(以大寫T代表的理論)進行對比。實習過程中召開這樣的研討會使學生們有機會討論他們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利用相應理論尋求解決方式。通過這些討論,他們會形成對于該主題的系統認識,并由此提高他們的反思能力。在準備研討會時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找到具有不同觀點和視角的文章。整個實習過程中不斷組織這樣的研討會,為學生發展基于理論與實踐的反思能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2)當評估教師成長檔案時,需要結合關于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每個學生在實習中肩負多重任務,評估主要針對學生在如下方面的發展⒇:學科知識,教學能力,合作能力,職業道德,變化發展的能力。
如圖3所示,一個合作組的研究項目是考察課堂教學的錄像能否用作教師在職教育的基本素材,從更理論性的角度上說,它可否用作實習生的指導材料。專業指導教師同時還負責該學校其他教師的在職培訓工作,合作組中的其他兩名教師來自教師教育系。這個項目的總體目標是盡可能建構出教師
在評估學生的教師成長檔案時,需要學生從不同角度展示他們通過教學實習和理論學習所獲得的知識。同時,他們還需要寫一篇總結性文章,證明他們為何選這些資料接受檢查和評估,并闡明成長檔案中各部分資料之間的聯系。
學生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應得到對自己所寫材料的具體指導。教育系教授負責他們的學科提高,專業指導教師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和同學們也應擔當起這方面的工作。
(3)研究和發展工作。研究和發展工作應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⒇。在教師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將研究和發展工作扎根在學生所取得的教學實踐經歷中。
合作教師教育的另一方面是每一個合作組要進行一項研究和發展項目。在項目進行中合作學校和教師教育系盡可能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專業培訓的更大的框架。
四、結論
教師教育中將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培養獨立的、專業化的教師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因此,教師教育一方面具有控制和認同特色,另一方面又有自主、挑戰、變化和發展的特點。同時,教師教育的發展趨向又必須滿足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的需求。實習生應著力發展的專業能力,包括學習其他教師組織的課程,這可以通過實習來獲得。同時,實習生還應在一定指導下構建和發展其自身關于教學實踐的理論。通過實習中的教師指導和研討會上的經驗交流可達到這個目的。另外,實習生還應具備對理論進行批判性考察和審視的能力。舉例來說,個人學習的理論和合作學習的理論在現實中如何保持平衡、和諧,最重要的是要激勵學生進行以自己的課堂教學為對象的課本研究,并和其他同事一起從事以學校教學和生活為對象的校本研究和開發。
在本文中,我們討論了挪威科技大學教師教育系所開發的合作教師教育模式如何對“現實的教師教育”發揮作用(Korthagan,2001)。對該合作教師教育項目進行的評估(2004)清楚地表明,該模式成功地實現了將教師教育的各項活動和組成部分與教學實習緊密結合起來,滿足實習中的目標控制要求,促進實習生的專業發展。但是,要想完全實現我們設定的“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的目標,還有一點必須做到:理論學習究竟應該學什么才能使學生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以便在發展和變革過程中更具自主性。目前,挪威科技大學教師教育系正在展開的最重要的討論是,實習生應怎樣通過合作教師教育在實習學校更廣泛地參與研究和開發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堅實的理論基礎的價值和作用;幫助學生系統地構建自己的專業發展理論。這對于促進他們職后進一步的專業發展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在有限的一年時間內來實現包含大量教師教育內容的“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的目標看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應該在終身的職業生涯中不斷追求進一步的專業發展。另一個教師教育模式是為取得教師資格第一年的新教師選派指導教師,并由教師教育系選派教師跟蹤其成長和發展,這種方式看起來是進一步發展“貼近現實的教師教育”的最佳途徑。
五、附錄
1.教師教育中專業指導教師的作用
(1)專業指導教師:
在實習學校里應是經驗豐富、從事實踐工作的教師。
應是教師培訓機構所聘任的占崗位總數15%的教師教育者。
應在教師培訓機構與實習學校之間建立緊密聯系。
應該促進教師培訓機構以及專業指導教師所在學校的全部實習生的學習活動。
(2)專業指導教師的作用:
負責實習生在所在學校內的教學計劃及質量保證。
指導實習生在所在學校內的實踐活動。
在所在學校內選擇合格的指導教師來指導實習生。
帶領并指導所在學校的指導教師。
參與校本研究和發展項目,并使實習生也參與到這類項目中。
參加教師教育機構的各種活動,比如:計劃及評估課程的合作組會議、研討會、與實習生的發展性會談、微格教學、學校接管、實習生評估。
2.合作模式中的活動
(1)合作者計劃會議。很顯然,這個術語指合作組里專業指導教師及其他合作組成員制定學年計劃的會議。在一年期間合作組成員會面六次,計劃、評估學習活動,并確保對每個學生的跟蹤調查。
(2)微格教學。學生開始第一階段的教學實習之前,必須完成一項由教師教育系安排的微格教學活動。這種活動一般在基礎合作組內進行,包括4~5名學生和一個合作組成員(專業指導教師或者是大學教授)。
(3)教學實習與學校接管。在同一個合作組里,所有的學生可以在不同類型的學校進行實習。正常情況下,每個合作組在一個學年內會進行一次學校接管。這意味著所有合作組的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必須對一所學校或一所學校的某類科目的教學工作全權負責。根據《教師教育全國課程》的規定,必須對所有的實習活動進行監督。與合作組相關的專業指導教師與大學教師有責任對這種監督進行調查。大學教師需要對實習生在校實習期間進行訪談,創設教學環境,并根據對實習生的觀察對其進行指導。在一個學年期間,學生要與合作組的一名教師成員進行三次發展性談話。第一次談話是在第一階段實習開始之前;第二次談話在第一階段實習之后;在最后實習階段之后進行最后一次談話。
(4)研討會。實習生定期在研討會上會面,合作組專業指導教師和大學教授都要參加該研討會。
(5)指導。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必須記錄下他們實習過程中的成長發展。這些記錄將作為課程評估的組成部分。學生都必須接受關于如何很好地記錄自己的成長和發展、建立發展檔案的指導。通常,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和大學教授給予這種指導。同時,還要對學生的整個實習階段進行指導和監督。
(6)監督、評估及控制。合作組模式中的大多數合作活動都著眼于每個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潛力,但同時教師教育系必須對不適合教學的學生進行控制,不予頒發教師資格證書。與合作組相關的教師提供必要的文件記錄,這包括教師教育課程中對學生各種實習活動的評估,等等。
(7)研究與發展。這種方式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每個合作組都至少有一個活躍的研究發展項目。作為合作組協議的一部分,大學教師教育系有責任幫助實習合作學校的教師進行相應的職后繼續教育。
- 上一篇:商品購銷合同
- 下一篇:教學設計小議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