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紀律維持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4 04:27:00
導語:課堂紀律維持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維持課堂紀律,通常有哪些路子呢?
1、靠老師厲害,嚇得學生不敢(主要是當著老師的面不敢)違反紀律。
2、靠集體壓力。什么檢查呀,評比呀,扣分呀,為集體爭光呀,雖然其中也有表揚的成分,但是其主要傾向是靠集體壓力,嚇得學生不敢違反紀律,他違反了要受到輿論的譴責。
這兩種路子是最常見的。
你會發現這路子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靠威脅,也就是說主要起作用的心理因素是學生的恐懼;第二個是都有明顯的“人治”色彩,這種紀律是靠人對人的的壓力和控制實現的。所以,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基本功就是看教師臉色。這不是孩子的過錯。既然你是“人治”,那么“頂頭上司”的臉色當然就是最重要的了,它決定我的命運呀!
這種人際關系實際類似“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不需要多高的水平就能判斷,這實在不屬于“先進文化”,實在是該拋棄的東西。即使很多還在這樣做的老師,也承認這不是好辦法。
于是就有人要改革,特別是新老師,風華正茂,書生意氣,要打開一個新局面,創造一種新型的紀律。這種追求非常可貴。
他們的新路子通常是什么呢?
3、靠師生關系好。我和學生做朋友,我讓學生喜歡我。既然他們喜歡我,就愿意聽我的話,何愁不守紀律?即使偶爾違反,我一提醒,他沖著我的面子,也就改了。于是不但能保證紀律,而且其樂融融。
這種辦法當然比“管卡壓”要進步。但是細想,還是屬于“人治”,只不過用“暖人治”代替了“冷人治”而已。學生看的,還是老師的面孔。
要知道,學生看“冷面孔”已經看了無數了,現在突然看到了“暖面孔”,不啻吹來一陣春風。這時候他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是釋放,是放松,是“疏活疏活筋骨”。于是他們就鬧起來了。其實這不是和新老師作對,這是他們被壓抑的本性的某些方面顯露出來了。所以你會發現,只要你一提醒,他就收斂,但是很快就又鬧起來了。把這種情況看成“得寸進尺”我以為是很不準確的,他們對老師沒有惡意,甚至他們自己都可能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這是自然現象——打開閘門,水就流出來了。誰讓你原來把水堵得那么死呢!其他老師們埋的炸彈,被改革者引爆了。
所以,這種師生關系固然好,但是保持紀律的路子恐怕是不行的,不夠的。
于是改革者就有兩種選擇:
一種,退回去,繼續搞“冷面人治”。大部分青年教師在某些老教師的引導下,走的都是這條路。不久,他們也變成“老教師”,可以教導新大學畢業生了。這地方我們就可以看出舊觀念的強大力量,沒有相當的勇氣和本領,你跳不出它的手心。
還有一種選擇:往前走。
往前還有路嗎?
至少還有兩個路子:
4、靠培養學生規則意識。
就是說,我在班里幫助學生自己制訂一些他們認為必須的、對他們自身有好處的規則。開始宜少,逐漸增加。然后讓他們自己體會,有了這些規則,他們可以活得更好,沒有這些規則,不但妨礙別人,而且最終自己也要倒霉。“規則是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別人強加給我的束縛”,當學生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自覺的紀律才有可能形成。這光講道理不行,要讓他們體驗。慢慢來。
有規則意識的學生重視規則超過老師的臉色,沒有規則意識的學生才會“得寸進尺”。
有規則意識人過馬路看是不是紅燈,沒有規則意識的人過馬路看有沒有警察。這就是法治和人治的區別。
5、靠老師講課吸引力。
課堂紀律是為教學服務的,但是教學也反過來對紀律有很大影響。講課水平高的教師紀律問題自然少。只有那些講課不吸引學生的教師,才乞靈于嚴格的紀律。因為你不愛聽,所以我只好逼著你聽。這實屬無奈.
我建議青年老師多在4、5兩條上多做文章,否則會倒退成“冷面人治”的。
這兩條都很難。
因為我們周圍的大環境還是“人治”的氛圍,因為我們的紀律評比制度非常急功近利、目光短淺,所以您耐心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可能要吃眼前虧的,沒有眼光的領導反而可能會懷疑你能力差。
至于提高自己的教學吸引力,這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下苦功的。
人往往有一種毛病,知難而退。確實,走平路比走山路要容易,整學生比反思自身要舒服。這就是為什么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的紀律總起來說還是靠“冷面人治”來維持。據我看這種局面還可能維持幾十年,但是它肯定要變,而且正在變。
我們的社會正處在人治向法治轉變的過程中,而中小學又屬于社會中轉變較慢的保守的部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最好不要冒進。我建議您現在不妨人治法治兩樣辦法雜而用之,一邊探索新方法,一邊讓認同舊辦法的校長和老教師大致也能接受您。我想,這樣把短期效益和長遠效益相協調,最有利于您現在的生存和未來的發展。
- 上一篇:化學核心素質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素質教育中心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課堂常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