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0 11:19:00
導語:創新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學校教育,歷史賦予了教師光榮的史命,我們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創新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進行創新教育以及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擺在高校面前的重要問題。
筆者從事中專教育已經十五年,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于人才。不可否認,創新型人才培養被提高到史無前列的戰略地位,借此,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乃勢在必行。
一、創新教育的內涵及必要性
目前,創新教育表述有多種。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把創新教育定義為以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力或創新人格等創新素質以及創新人才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另一類則把創新教育定義為是相對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傳統教育而言的一種新型教育。我們一般認為,創新教育就是為了使人能夠創新而進行的教育。凡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素質,提高人的創新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都可以稱之為創新教育。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訪問時說:“大學應教給學生什么?是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能力。”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就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塑造創新型人格,造就創新型人才。
我國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思維活動往往被嚴重固化。據統計,一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平均要參加上千次的測驗與考試。經過這樣的“千錘百煉”之后學生所有的靈感、悟性都被消磨殆盡。由此學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維就越是單一,視角也越是狹隘。美國也有一項調查表明:一般人在5歲時可具有90%的創造力,在7歲的時具有10%的創造力,而8歲以后起創造力就下降為2%了。這說明我們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被知識的經驗性所束縛,喪失了獨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我國的高等教育如果不注意讓大學生突破傳統教育的束縛,那么培養出的大學生將不能適應我國的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勢必會阻礙我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進程。因此,必須在高校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高校創新教育的實施
1.樹立創新教育觀
創新教育不是一般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學內容的增減,而是教育觀念的重新厘定。創新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對素質教育的深化旨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所以對高校來講應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比如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改變以知識多寡、分數高低、學習優劣作為衡量人才的舊標準,逐步樹立起“會做人、會做事、會求知、會創新”的新人才質量觀,科學的教育價值觀。淡化教育的工具價值,重視教育的本體功能,樹立在實現社會價值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自身潛力,發揮學生才能的新的教育價值觀。
2.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渠道。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力的培養。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就是要改變以往的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做法,注重創新意識的培育。教師要通過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設施來增加課堂信息量,要盡可能的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育方式。啟發學生積極去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使學生養成善于獨立思考,富于批判性思維。倡導教授、知名學者給學生上課,幫助學生了解本學科領域前沿的進展,激發他們了解未知世界的強烈愿望,開拓學生視野,誘發學生的創造性。
搞好課堂教學同時還要豐富實踐教學環節。實習安排上,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到自己聯系或由學校負責安排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多參加面向社會的科技咨詢,教育服務等有益的活動。學校也要加強與企業界的合作與聯系,為使學生更多地接觸企業和社會創造條件。
3.教學民主化
傳統的教育中,學生往往是進行模仿性學習,服從性教育,重教有余重學不足,學生圍繞教師轉,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壓抑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但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教師就要善于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習興趣,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條件。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教師唯有民主化才能更好地尊重學生,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
江總書記在全教會上曾說:“每一個學校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這種寬松的環境就是教學的民主與開放。
4.改革教學評價體系
鄧小平同志指出:“考試是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不能輕易否定考試的作用。”“但也不能迷信考試,把它當作檢查學習效果唯一方法。”高校也要認真研究改進考試的內容和方法。改革考試的形式。完善建立一套科學、可信的教學評價體系。把學生的課堂理論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實行彈性學分制,改革教學管理,允許教師教學內容上的個性化,允許教材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鼓勵教師采用各種有利于檢驗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考試考核方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新思想、新觀念,創新素質逐步在其中培養形成。
三、創新人才的培養
1.創新人才內涵
創新人才是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并且能夠取得創新成果的人才。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認為:創新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包括6個方面:一是博專結合的知識基礎;二是以創新思維和能力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三是以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為中心的自由發展的個性;四是積極的人生價值取向和崇高的獻身精神;五是國際視野和競爭意識;六是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2.創新人才的培養
(1)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指對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創造出新事物的思維方法。創新思維是多種思維的綜合表現,是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等的有機結合。創新思維是對人的認知活動而言的更多地體現在與發散思維的關聯上。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往往與問題情境的設置、認知策略等聯系起來。還有的利用頭腦風暴法和戈登技術,極大的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塑造創新人格
在創新活動中,創新思維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但創新人格在人的創新活動中也是舉足輕重的。沒有創新人格,人的創新活動就將陷于困頓。創新人格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和高度發展,是創新型人才表現出的整體的精神風貌。
(3)提高創新能力
一個人的創新意識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得到增強,但是一個人的創新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創新需要合理的基礎知識體系。只有腳踏實地學好知識,真才實學,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提升創新能力。
高校歷來是傳播、擴散和創造知識的重要基地,是知識創新的主要動力和源泉。我國要充分發揮高校的作用,積極迎接時代的挑戰,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國家的未來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家倫.創新型人才培養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中國高等教育,2006,(5).
[2]關注創新人才培養,關注大學生就業.中國青年報,2006-9-23.
[3]溫恒福.從創新教育走向教育創新.中國教育報,2002-12-21.
[4]岳曉東.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高等教育研究,2004,(1).
- 上一篇:農行內外勤副主任竟職演講稿
- 下一篇:銀行業務部經理競職演講稿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