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生禮儀教育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31 05:19:00

導語:高師生禮儀教育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師生禮儀教育分析論文

一、禮儀的含義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孔夫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本褪钦f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荀子也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p>

“禮”廣義而言是指一個時代的典章制度,狹義而言是指人們的行為規范、規矩、儀節;“儀”是指禮節、儀式、法度、準則。儀側重體現禮的外在形式,使禮更具有權威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把人內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過美好的儀表、儀式表達出來就是禮儀。所以,禮儀既是一種內在的修養,又是一種行為的規范,具體表現為禮貌、禮節、儀表和儀式等。禮貌,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通過言語和動作向交往對象表示謙虛和恭敬的表現;禮節,是指人們在交際場合,待人接物的行為規則,如鞠躬、握手等;儀表,是指人的外表,一般包括容貌、姿態、風度、服飾和個人衛生等方面,是禮儀的美的表現形式;儀式,是指禮的秩序形式,即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在一定場合舉行的,具有專門秩序的規范化的活動。

二、禮儀教育的措施和途徑

現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萬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我們的教育要培養人,

首先就要注重培養有教養、知禮儀的人。禮儀教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引導大學生自覺地把社會的道德規范轉化為個體的道德品質、道德實踐的過程。開展禮儀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要提高廣大師生對師德和禮儀重要性的認識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工作具有示范性、輻射性和潛移默化等特點。高師生的行為直接影響著今后要面對的下一代青少年的文明素質,因此,注重在高師院校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和訓練,就是在源頭上為整體國民文明素質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明確禮儀不是區區小事。誠然,從現象看,禮儀確實是細小瑣碎的,并且只是一種外在形式,似乎無關緊要,但由于禮儀是道德的外在形式,因此它折射的是人的行為全貌,反映的是人的道德修養水平,在對學生進行“成才教育”的同時也不忘記“成人教育”。(二)要把禮儀教育作為培養高師生高尚道德品質和道德情操的起點

“德成于中,禮形于外”,禮儀本身是人們道德意識、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內涵的外化,沒有對禮儀的正確認識,對禮儀精神內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產生積極德情感和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所以,對高師生的禮儀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層。而是要以此為起點,引導他們通過“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等良好的道德行為實踐體認道德,逐步把社會的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的道德品質,樹立起內心的道德信念和禮儀修養準則。三)要以高師生禮儀行為養成為核心,注重養成教育

以高師生禮儀行為養成為核心,從基本的禮儀為入手,規范高師生的基本行為和基本文明用語,提倡文明舉止,扭轉不文明行為,增強學生守禮、行禮的實際能力,教會學生尊重他人,完善自己,逐步把禮儀作為一種自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和方式,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從自尊、自重、自信、自強、自律開始,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良好道德品質和遵守社會公德、國家法律的意識。

(四)開設禮儀課程,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

“達禮先知書”,禮儀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完善自我”。禮儀教育,一要開發“禮”——讓學生知道人與人間要互敬;二要訓練“儀”——讓學生知道怎么做。因此,禮儀教育要課堂化,讓學生明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做到既明“禮”又懂“儀”。因此,應該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使學生通過掌握禮儀規范,并在實際生活中按照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五)制定必要的制度,發展健康的輿論,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禮儀的作用主要是靠人們的自覺來維持的、靠社會輿論來監督的。換句話說,禮儀是以“自律”為特征的。但“自律”是通過“他律”逐步獲得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發展健康的輿論,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于引導大學生規范自身行為,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逐步提高自我約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將禮儀制度化,并且嚴格考評可以強制性地使學生改掉一些不良習慣,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文明禮貌修養。倘能如此,學校一定會形成崇禮尚禮風氣,學生會感到“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六)以身立教,發揮教師的表率和垂范作用,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币岣邔W生的文明素質,提高教師的素質是關鍵。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必須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務必先正已的道理。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師人格的作用。”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重視自己的道德修養,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自己彬彬有禮的表率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來。

[摘要]禮儀,作為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優良傳統文化,是當代高師生提高人文素質和塑造良好形象不可或缺的修養內容。然而,高師生的禮儀修養水平卻不容樂觀,校園里仍有許多不知禮、不守禮、不文明的現象存在。高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直接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高低。因此,對高師生進行禮儀教育勢在必行。

[關健詞]高師生禮儀教育思想道德素質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的美稱,禮儀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美德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和睦謙和的風貌為世人所稱頌。禮儀不僅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更能折射出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高師生是未來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提高全民素質歷史責任,其思想道德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高低。而禮儀,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對師范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對他們將來成為師德高尚的優秀教師,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陸文澤.關于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思考.甘肅科技縱橫,2005,(6).

[2]龍平平,韋筱青.論禮儀教育與高師生成才發展.柳州師專學報,2004,(12).

[3]張廷俊.論師范院校的禮儀教育.樂山師范學院學報(綜合版),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