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02-26 10:01:00
導語:學生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效的語言學習不是教育傳授性的,而是經歷性的?!叭蝿招汀苯虒W,主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強調做事情的過程,這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新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級上),增加了許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興趣的話題,提供了很多真實的語境和語言材料。因此,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宗旨,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實行“任務型”教學。如在教unit3goingplaces這一單元時,在課前安排任務,提出一些學生對旅游感興趣的話題。
①whataretheadvantagesoftravel?
②whatisadventuretravel?
③whatshouldwedoifwegoeco-travel?
經過學生兩人之間、四人之間或在小組內開展“任務型”的學習活動,他們帶著問題思考、討論、組織材料。學生之間的互動,相互配合,取長補短,直接影響著任務的完成。由此產生豐富多彩的答案。有的學生會說:“iliketravel,becauseitisinteresting.lastsummervacation,iwenttobeijing.itisaverybeautifulcitywithmanyhighbuildingsandmanyplacesofinterest.”有的會說:“weliketravel,becausewewanttoseeothercountriesandvisitplacesthatarefamous.wewanttomeetnewfriends,totrynewkindsoffood,toexperiencelifeinotherpartsoftheworld.”有的會說:“ifihavetime,iwanttomakeanadventuretravel.itisexciting.ilikehiking.hikingiseasytodoanddoesn’thavetobeveryexpensive.wecangetclosetonatureandtakeexerciseatthesametime.”有的會說:“ilikeeco-travel.itisaformoftravelthatcombinesnormaltourismwithleaning.wecanuseourtripasawaytoprotecttheenvironment.eco-tourismcanlearnabouttheworldandcanfindoutwhatcanbedonetohelpanimalsandplantsaswellaspeople...
教師在這“任務型”學習中應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事做,尊重個性差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能力的機會,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總結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告知學生旅游的時候應注意的一些事項。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讓學生學到了課本知識,又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訓練,培養他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其中把學習策略納入英語教學的內容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3]。高中階段的學生,其個性、性格、認知風格和學習外語的策略漸趨成熟,學習能力開始慢慢形成,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和綜合語言技能。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
新課程的重要指導思想是要讓學生改進學習方式,形成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新編高一教材中為了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學生用書的goals的部分較詳細的列出教學內容和要求,并在checkpoint中列舉了主要的語法句型,這些都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明確的目的和要求。在教學中還應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利用其它學習資源完成學習任務。如可以通過圖書館、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等資源獲得更廣泛的英語信息,擴展知識面。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制訂具有個性的學習計劃,并根據自我評價自己的英語學習進展情況,總結成功經驗,反思學習效果欠佳的原因,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教師應經常與學生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同志說過:“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難以屹立于民族之林”?!皠撔率庆`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也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之一就是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然,一個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它的造就賴于長期的培養和教育。
1、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創新心理素質的培養。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總以滿堂灌的方法對課文重難點進行教學。此法實際上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只是人云亦云,培養不了創新精神。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結合有利于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內容,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例如,我們可以用圖形、表格、模型和語言描述,去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閱讀課與寫作課上,我們除了讓學生閱讀文章內容,回答相關問題,還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多練習續寫和擴寫,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如在遇到居里夫人、林肯、愛因斯坦等著名人物的傳記文章,應盡量引導學生去了解,概括主人公的個性和成功因素,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因素與偉人們在平凡工作和勞動中善于聯想才有創造發明的關系。
2、鼓勵聯想求異的思維方法,激勵學生創新意識。
善于聯想求異思維的人不容易受傳統理論和舊觀點的束縛,而會不斷探索未知領域,不斷提出多方面的新觀點。善于聯想的人才能夠最大限度地萌發新思維。如在學習unitl0theworldaroundus(新編高一教材)時,讓學生對目前的環境進行討論。教師可提出一些實質性的問題,如:whatkindofpollutionisitnow?whatarethecauses?doyouknowanyofotherendangeredanimals?whatcanwedotohelpendangeredanimals?這樣學生不但了解目前的生態環境狀況,而且對怎樣治理污染,保護人類賴于生存的地球,使他們認識到環境保護人人有責,應做到人人參與,人人都有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的教學活動在不斷地激勵著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形成,能達到顯著的效果。
四、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應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言學習,而且要關注整體素質的發展,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2]。
2、教師工作方式的轉變
教師要形成開放的教學和研究的工作方式,新的知識結構需要教師之間合作、配合與研究,共同思考,相互支持、相互學習。避免閉門造車,共同提高業務素質[2]。
3、教師需要新的技能
教師必須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英語課程力求合理利用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內容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音像、廣播、電視英語、書刊雜志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為學生創造自主的學習條件,創造性地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2]。
教師應熟練掌握和利用計算機與多媒體教學軟件,合理利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英語教學,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結合。
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專業化能力提高的新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進取,善于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擴大知識面,積極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2]。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
版社,2001.1.
[2],教育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m].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12)2-3
[3],馬若文注重學習策略培訓優化英語課堂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摘要]筆者依據新課程所設定的標準,本文提出了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如何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倡導“任務型”教學,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學生能力提高的保證。
[關鍵詞]新課程,學生能力,培養。
- 上一篇:希望學校揭牌儀式上的講話
- 下一篇:勞動模范先進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