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訓練就業導向論文
時間:2022-05-23 03:31:00
導語:職業訓練就業導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目前就業市場存在的問題;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步驟;以職業訓練為背景、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的優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大學生就業困難使得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認識到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人荒”嚴重,無人可用、新員工培訓費用高昂、與實踐對接慢,找工作困難、對自己的職業能力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與用人單位結合,找出用人單位對本專業人才能力的需求點、建立基于崗位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崗位能力定量化評價指標體系為依據對學生進行針對訓練、實踐教學目標化和可考核化、實踐教學目標與用人單位需求一體化、實踐教學與學生就業結合化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大學教育中實踐教學環節是課堂理論轉化為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主要環節,實踐教學也已經越來越被各個高校所重視。本文從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兩個方面入手,詳細分析了目前就業市場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職業訓練為背景,“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并對這種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步驟和其優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大學生就業困難使得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認識到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單純增加課時的做法并不理想,要想讓實踐教學有機地把學校教學和促進就業聯系起來,就要從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出發,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對學生進行實際訓練。
一、目前就業市場存在的問題
從用人單位方面看:
1.“人荒”嚴重,無人可用。在與用人單位的接觸中,發現很多單位實際是處在“人荒”之中。員工身兼數職,疲勞工作,但是用人單位卻很少用應屆畢業生,他們常參加各種招聘會,但是卻很難找到合適的、能馬上頂崗的新員工。
2.新員工培訓費用高昂。由于應屆畢業生實踐能力差,應屆畢業生上崗前就必須要進行崗前培訓,這對于用人單位來說既是一筆將被計人生產成本的支出,又是一筆風險投資,很多用人單位,尤其是中小企業不敢或不愿做這種風險投入。
從學生方面看:
1.與實踐對接慢,找工作困難。應屆畢業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差,絕大多數的畢業生,不符合用人單位、甚至不符合整個行業的“型號和規格”。我們的實踐教學往往是根據書本安排的實踐,而不是根據用人單位需求,所以與實際脫節嚴重;
2.對自己的職業能力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很多學生在初次工作時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或過低,造成盲目自信,或盲目自卑,不能正確給自己定位;二對自己的擅長與缺陷不能正確認識,進入角色緩慢。
目前各高校針對不同學科的要求都有各自的實踐教學環節,但是我們實踐訓練的內容往往不是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并常常使用人單位和學生自己對學校所學到的理論產生疑,其主要原因就是課程的實踐環節與實際需求脫節。以職業訓練為背景。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步驟:
以職業訓練為背景,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就是要探討如何在實踐教學環節搭建行之有效的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訓練平臺,目的就是使學生在畢業前,就掌握本專業上崗的實際技能和處理一般事件的基本能力,最終努力摸索一套完整的有利于學生就業和用人單位選擇的實踐教學模式。
1.與用人單位結合,找出用人單位對本專業人才能力的需求點。深入了解用人單位對員工能力的具體要求,尤其要了解用人單位對新員工崗前培訓的內容。改變目前以“課本和課堂教學為綱”的實踐教學訓練方式,與本行業內有代表性的用人單位結合,鼓勵一線教師走進用人單位,通過與管理人員和員工的深入交流了解用人單位對員工能力的具體要求,必要時一線教師甚至可以采用短期頂崗的方式親自體驗,以此為依據制定實踐教學的內容和課時。
2.建立基于崗位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能力需求點和具體能力要求,制作可以對學生各種實踐能力進行崗位能力定量化評價的指標體系,請用人單位和專家組成的專家團為崗位能力進行等級劃分,并確定每個能力指標的實踐教學學時。如針對用人單位對辦公室不同崗位員工打字速度的要求,可參考以下崗位能力指標體系對學生進行訓練和測評:(表內考核數字僅供參考)
3.以崗位能力定量化評價指標體系為依據對學生進行針對訓練。首先對學生的訓練前水平進行考核記錄,了解學生的基礎水平。第二在實踐環節集中對學生的各種能力分別進行訓練。此步驟最好選擇有用人單位培訓經驗的教師進行,可使訓練內容更貼近用人單位需求,可考慮聘請用人單位相關人員做兼職教師。第三學生的訓練后水平進行考核記錄。第四兩者對比,即可看出訓練效果,并且可以給出學生的考核等級。
最后把學生崗位能力定量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訓練測評結果進行綜合研究。學生可從綜合測評結果中清楚了解到自己具體擅長哪個職位(比如哪些考核結果在一級的崗位應該為其就業首選)。在經過崗位能力定量化評價指標體系中所有能力點的訓練后,測試都達到三級以上者實踐教學環節方為合格。
4.通過學生頂崗實習,由用人單位最終檢驗實踐教學效果。在學生的頂崗實習環節,首先讓學生按照最終訓練測評結果自己選擇實習單位和崗位;其次密切關注學生上崗速度和獨立頂崗能力;最后由學生實習的單位針對學生的頂崗能力,從用人單位角度給學生賦分,并把用人單位賦分和訓練考核結果進行對比,找出偏差和不足,在以后的實踐教學環節繼續改進。
三、以職業訓練為背景、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的優勢
1.實踐教學目標化和可考核化。本模式結合用人單位實際需要劃分工作中對能力點的要求,建立科學的崗位能力定量評價指標體系,依此體系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訓練,可在實踐環節中實現目標化教學。由用人單位和權威行業專家確定的考核內容、方法和標準能客觀反映學生訓練水平和實踐能力。
2.實踐教學目標與用人單位需求一體化。實踐教學的訓練考核點主要以用人單位崗前培訓內容為依據,既有利于降低用人單位的培訓和招聘成本,又有利于降低用人單位的用人風險。
3.實踐教學與學生就業結合化。以用人單位實際需求為實踐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縮短與用人單位的磨合期,綜合測評結果也可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降低求職的盲目性,提高學生就業成功率。
- 上一篇:系統闡述機關公共信息論文
- 下一篇:完善評價指標改進蛛網模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