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語文教學中做好范讀的途徑論文

時間:2022-10-26 04:58:00

導語:教師語文教學中做好范讀的途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語文教學中做好范讀的途徑論文

關鍵詞:教師范讀;朗讀;方式;學生;語文素養

摘要: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的內心世界容易和文本達成共鳴,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朗讀是我國幾千年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之一,也是傳統的行之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三分文章七分讀,涵詠工夫興味長;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話無不在告訴我們朗讀的重要性。一篇范文,只有反復誦讀,涵詠其中,才能得其妙處。朗讀作為閱讀的方法之一,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目前朗讀訓練的現狀

然而,睜眼看看現狀,原本應是“讀書課”、“誦書課”的語文課成了“講析課”、“習題課”;教室里教師聲情并茂、抑仰頓挫的朗讀越來越少,校園里的瑯瑯讀書聲似成美好的回憶;配音演員們聲情并茂的課文錄音越來越多,學生們準確無誤的個性化的誦讀卻越來越少;學生們的思想越來越成熟,對事物的理解越來越深刻,讀課文的熱情卻越來越冷,對語言的感受越來越弱……開口讀書,常用漢字讀錯、常見語句讀破,文章韻味讀沒,感人肺腑的文章被念得傷痕累累、支離破碎,如此現實,怎能不令我們驚心、擔心、憂心!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筆者認為原因之一是與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不重視范讀有一定的關系。

二、教師范讀的重要意義

人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的“身教”、“領門”,即恰到好處的范讀對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乃至語文素養的達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范讀是教師從教材中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從教材的字里行間理解了作者的情思,把無聲的語言文字通過有聲的朗讀,正確地示范性地表達作者情感的一種方式。教師的充滿情感的朗讀往往很容易感染學生的情緒,當他們在細心聆聽時如身臨其境,陶醉其中,愛其所愛,恨其所恨,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的內心世界容易和文本達成共鳴,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教師范讀是讓學生感知教材、生發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在《往事依依》中回憶了她中學時代的國文老師和白話文老師,她在文中這樣寫道:“國文老師教古文喜歡大聲朗誦。記得有一次教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師朗誦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著,真是悲歌慷慨,我們這些做學生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滿眼風光的北固樓,望著滾滾長江水,回顧千古興亡事,總是感慨萬端。不用說,這首詞‘我’至今還能背得滾瓜爛熟?!摇褪菑哪菚r開始愛讀辛棄疾詞的?!?/p>

寫教白話文的老師教到田漢《南歸》中的詩:“模糊的村莊已在面前/禮拜堂的塔尖高聳/依稀是十年前的園柳/屋頂上寂寞地飄著炊煙”,她寫道,教師朗誦著,進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這種感情傳染了整個教室,一堂課鴉雀無聲,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此后她對新文學有了興趣,讀了很多有名的中外小說,開闊了眼界,使自己的心與時代貼的更近了。

劉國正先生在對他的私塾先生陳小溪的回憶中寫道:他給我們講解《詠懷》、《北征》、《秋興》等,在簡要的講解詞語之后,他開始朗讀或朗吟,讀一聲“妙啊——嗯!”他并不說出妙在何處,但從他那眉飛色舞的神態,從他那喝彩般神情的語氣,知道他的心境已經化入詩中,深深地受到感動。此時的“我”,也無須追問妙在何處,感情同教師一起交融在詩中了。魯迅筆下的壽鏡吾老先生,莫不以自己情動辭發的朗讀影響著自己的學生。正是有了教師的全情投入,搖頭晃腦,音調或婉轉,或鏗鏘,如癡如醉的朗讀,才成就了于漪、劉國正、魯迅等杰出的人才。試問,從古到今哪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演說家、文學家、教學家,不受教師朗讀的影響呢?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一輩子的,他聲情并茂、抑仰頓挫的朗讀是點燃學生朗讀的火焰,是激發學生文學興趣的歌聲。

如今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很少范讀,我認為:一方面是大家對朗讀教學重視不夠,為單一的應試考試而搞講析,搞題海,忽視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整體提高;另一方面,可能與老師自身素質也有關,朗讀水平不高,擔心在學生面前出丑。如果是后者,那做語文老師的就必須要提高朗讀水平,以自己高水平的朗讀來服務教學,給學生的朗讀以引路,給學生的朗讀以指導和啟發。

教師如何做好范讀呢?首先教師的范讀要做到用普通話、正確、流暢、有感情。前三者比較容易做到,關鍵是最后一點有感情,即指朗讀要感情充沛,節奏鮮明,恰當地傳達作者的感情。如特級教師韓軍教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課起始,他有一段感人之深的范讀,直把聽課的成百上千的師生感動得熱淚盈眶。之所以有如此效果,根本原因是韓老師設身處地地走進了艾青的心靈深處,儼然化身為艾青,與作者一體,用韓老師的話說是:“我在朗誦時,我的心目中,的確歷歷在目地幻化出乳母大堰河的形象,我(艾青)坐在獄中,漫天飛雪,我(艾青)思念大堰河,思念媽媽一樣的大堰河——”在這里,韓老師的感情朗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對學生的感情朗讀做了個例子,對學生的個性朗讀也是個啟發。其次應注意朗讀的技巧,即突出停頓、重音、語調、節奏等四個方面,重音包括詞重音和語句重音。詞重音是指多音節詞里那些重讀的音節。語句重音是指在朗讀時需要強調或突出的詞或短語甚至某個音節的重音。重音在詞句中出現,是體現語意的重要手段。例如:“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薄拔姨氐仄饌€大早?!薄把嘧语w倦了。”重音的確定還要根據作者的著眼點和表情達意的重點。如:“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薄芭瓮币辉~反復出現,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盼之情,均應重讀?!敖弊种刈x,突出春天臨近大地時給人帶來的親切感。朗讀中的停頓,有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和感情停頓。語法停頓基本上是與段落、標點符號一致的;邏輯停頓是揭示思想邏輯或揭示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而做的停頓;通過延長或縮短語法停頓的時間是感情停頓。教師范讀一定要準確把握。范讀的語調把握也是顯示教師朗讀水平的一個重要因子,它用抑仰頓挫、輕重緩急的調子來表情達意。它有四種類型:平直調、上揚調、下降調、曲折調等。朗讀敘述性的句子或比較嚴肅的內容,一般用平直調;表示疑問、驚喜、命令、號召等感情,多用上揚調;下降調多用于表示堅決、自信、祝愿、感嘆、心情沉重;曲折調多用來表示驚訝、幽默、含蓄、諷刺等。教師朗讀前要仔細琢磨文章中的語句含意,是悲、是喜、是豪邁、雄壯,還是婉轉、細膩,朗讀時才能控制好語調,讀出感情來,才能對學生的朗讀有指導意義和啟發性。此外,朗讀時要注意節奏的把握,運用節奏應從具體作品、具體層次、具體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入手,要考慮語氣的停連和轉換、聲音的力度和速度,不要讀得忽高忽低、忽快忽慢,要讀得從容鎮定。

至于課堂上范讀的多少,范讀的形式和方法,那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而定。教無定法,范讀也是如此,葉老說:“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范讀是為了有一天不用教師再示范,學生自能讀好。語文教師的范讀給學生引了路,給了指導和啟發,終有一天,不待老師教,學生的個性朗讀也會異彩紛呈、百花齊放的,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將會得到全面提高。公務員之家

參考文獻:

[1]王文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韓軍.韓軍與新語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