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課程建設思考
時間:2022-02-16 05:28:00
導語:生命教育課程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命教育是一種尊重生命存在,喚醒主體意識,引導生命發展,追求生命意義、體現教育本真的全新教育。東北師大附中明珠學校在倡導生命教育特色的過程中,以崇高的生命責任和前瞻的教育理性,在學校課程改革實踐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為學校課程建設注入了生命活力。
一、“生命教育”思想解讀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人”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終點。而“人”又是什么呢?人是一種雙重的生命存在。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生命的存在,必然要去追求自然生命生長的需要。另一方面,人又是一種精神生命的存在,人能夠感知生命存在本身,并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地去提升生命存在的價值,進而追求生命存在的意義!基于以上分析,東北師大附中初中部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在尊重生命生長規律的前提下,喚醒生命的主體意識,通過學校創設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生命體驗中實現知識的有效轉化,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進而引導學生追求生命的意義,給予學生體現生命價值的能力。因此,“生命教育”的內涵被概括為:“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培育人的主體精神;反映教育的豐富內涵,促進生命的全面發展。點化學生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藝術境界;讓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讓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
二、“生命教育”課程建構:
1.生命教育課程目標:
生命教育的課程目標是在一種全人、全程教育的生命發展觀基礎上確立的課程理念,它倡導在生命教育的思想下,學校通過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奠定學生的“五基”:“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持續發展的基本能力、融入社會的基本經驗、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維?!?/p>
2.生命教育課程結構:
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統整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建構多元立體的“五基課程結構”。
五基課程結構立體圖:
3.生命教育課程建設路徑:
第一,國家課程校本化改造
國家課程是指學校中各學科的必修課程,如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地理、生物、體育、音樂、計算機等。國家課程校本化改造,就是教師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結合本學科學生能力培養側重點,對國家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重組,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側重學科能力的培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語文學科采取“4+2”的課程模式,即每周的6課時,4課時進行國家必修課教材的教學,z課時是語文學科能力培養。語文學科能力包括:書法寫字、戲劇表演、演講口才、閱讀寫作能力。英語采取“5+1”的課程模式。其它周課時較少的學科則采取專題嵌入式的方式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改造。如政治學科情境模擬、禮儀修煉課程的嵌入;生物學科家政與營養學課程的嵌入等等。
第二,校本課程精品化發展
校本課程作為對國家課程的一種補充,它的開設原則是:體現初中學生發展的需要、體現學科知識的拓展與應用、體現“生命教育”的“五基”課程理念。東北師大附中初中部校本課程經歷了五年的開發,目前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因此我們提出了校本課程精品化發展的目標?,F在作為精品的校本課程:
語文學科:書法寫字課程、戲劇表演課程、
數學學科:數學思維訓練
理科綜合:科技創新制作課程
生物學科:插花藝術、家政營養學
政治學科:禮儀訓練
4.生命教育課程建設責任分擔:
三、生命教育的課堂教學改革:
1.生命教育的教學策略:
小學剛畢業的學生,無論是知識儲備,還是認知能力都處于較低水平。一些教師往往因為忽略學生現實的低起點,而造成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水平的脫節,使學生在初中學習的起點上就產生畏懼和逃避心理。為了幫助學生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學校提出“低起點,小臺階,體驗成功,促進發展”的教育教學策略。
“低起點、小臺階”要求教師以現實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為起點;“小臺階”倡導降低臺階、分散難度,循序漸進地拾級而上?!绑w驗成功、促進發展”,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建立成長的自信,從而激活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人翁意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發展。在這個教育教學策略中,“低起點”是前提,“小臺階”是策略,“體驗成功”是關鍵,“促進發展”是目的。
2.生命教育的教學原則:
學校是點化和潤澤生命的圣地,課堂是師生生命智慧涌動的樂土。課堂教學既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承,更不是教師個人“獨自”的舞臺。正是在教學的涓涓細水中,師生的生命潛質被激活;正是在課堂的激情碰撞里,師生的生命內涵才進發出火花!基于對生命終極關懷的教學思想,學校確立了生命教育的課堂教學原則:“激發學習興趣,創設靈動課堂,培養思維品質,促進生命發展”。
3.教學的最佳境界:
“生命教育”所要追求的教學最佳境界是:“以知識的傳授為載體,賦予每一項教學活動以意義,真正實現師生之間思想與思想的交流,心靈與心靈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建構充滿教育智慧和生命活力的課堂!”
4.建構有生命力的課堂:
(1)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是多樣化的課堂
多樣化的課堂既體現在學校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求從而設計的立體課程的多樣性上,更體現在學科教學特色的多樣性上。在學?!吧逃闭w辦學思想的引領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全校13個學科的教師不斷地把“生命教育”理念與具體的學科課程改革實踐相結合,努力探索本學科教學規律,創造性地提出了鮮明的學科教育教學特色,不斷充實著學校“生命教育”的內涵。語文教育民族化、數學學科的發展數學思維、英語學科的情境教學、物理學科的感悟物理、化學學科的生活化學、歷史學科的感悟有生命的歷史、政治學科的人格教育、地理學科的綠色生活、生物學科的生活·生物·生命教學、美術的以美育人、音樂學科的重在感受與表現的教育、體育學科的科學運動、信息技術學科的主題探究式教學。正是由于各學科特色鮮明,在長春市優秀學科教研基地、優秀教研組評選活動中,初中部13個學科全部獲得市級優秀教研組、優秀學科教研基地的榮譽稱號。
多樣化的課堂還體現在教師教學的個性化上。學校鼓勵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展自主創新能力。每個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師個體的教學風格,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以知識的有效轉化和學生的思維發展為準繩。
(2)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是體驗式的課堂
新課程改革既是一場教育的革命,更是一次學習的革命。學校遵循建構主義知識觀,認為學生對知識掌握不是一個“教師講授——學生聆聽”的簡單過程,而是學生“課前預習——聽課理解——想象探究——動手實踐——鞏固練習——生成創新”的動態過程。在此動態過程中,學生進行生命體驗,實現知識的有效轉化、思維品質形成、綜合素質發展。
體驗式學習意味著學生參與知識的建構,親歷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領悟知識的內在規律、掌握知識的科學結論、感受知識帶來的豐富情感,從而在領悟與體驗中形成每個生命的個性化理解。
為了讓學生在各個學科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學校創建了10個非實驗學科功能教室,這些教室成為學生體驗式學習的快樂空間。語文學科的戲劇表演專業教室、書法專業教室、科技創新教室、生物學科家政與營養學專業教室、信息技術學科的機器人實驗室、錄播專業教室、歷史考古專業教室、天文地理專業教室、政治學科的禮儀訓練專業教室、英語的國際理解教室等等。
(3)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是生成性的課堂
初中學生往往對客觀事物充滿好奇,但對人生目標和生命價值卻懵懂迷惘。學校生命教育的課程改革不僅把課堂教學視為傳承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的場所,更把課堂教學作為培育生命、發展生命、讓生命更有價值的教育載體,讓課堂真正成為教師和學生知識、能力、思想、智慧共存共生的舞臺。為此,學校要求每一個教師通過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為學生建構“三個世界”:為學生建構科學的世界;為學生建構生活的世界;為學生建構意義的世界。
六年來,東北師大附中明珠學校以對教育發展的前瞻理性和對教育內涵的深刻理解,用生命教育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不斷地詮釋著教育的價值。我們堅定地相信:有了正確的素質教育方向,在實施生命教育、創辦精品初中的發展進程中,東北師大附中明珠學校將不辱使命、遵循規律、大膽改革、潛心實踐,必將創造出生命教育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 上一篇:農村完善德育應用探討
- 下一篇:淺析新課改后中考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