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正視教學中的誤區探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時間:2022-04-16 09:39:00

導語:探索正視教學中的誤區探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正視教學中的誤區探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摘要:在《英語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過程中,英語課堂教學在不斷地改革和變化。但在現有的改革和變化過程中,也出現了課堂教學的一些誤區,本文就英語課堂教學的一些誤區進行了初步的探究,并提出了相關策略。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誤區對策

《高中英語新課標》對外語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和任務,進一步明確了英語學習的目的。其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終身學習,持續發展。因此,高中英語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在新的目標和任務下,英語教學還存在著諸多方面的誤區,現就存在的誤區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英語教學過程中被廣泛倡導的學習方式,它有利于形成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社會化發展的過程,是一種目標引導性的學習活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然而在相當一部分課堂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只追求表面熱鬧,只重形式,不求實質和實效,走進了“合作學習”的誤區。

很多情況下,教師只熱衷于形式的討論,而且這樣的“小組討論”在教學中頻繁出現,的確做到了生生的不斷合作,但作為個體的學生卻減少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喪失了允許學生個體自由思考、自主探索的情境,從而抑制了個體學生富有個性色彩的求異思維的充分發揮和肯定。部分學生甚至過于依賴作為合作者的同伴,同時,師生雙方似乎都把眼光集中在了小組合作的成果上,過多地集中注意力于問題解決的結果上,教師常給出不恰當的評價,忽略了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許多細節,也可能在無意中扼殺了某些富有創意的思想。

面對如此的情況,教師應處理好個別學習、合作學習和集體學習的關系。同時合理設定合作任務,讓每個組員做到明確學習任務;明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己所承擔的角色;明確教師所期待的小組合作行為。此外,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平等地與學生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從而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二課堂教學模式轉變

課堂教學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幫助學生發展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施新課程理念的過程中,許多教師以為運用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技術代替原始的黑板加粉筆的模式,就是轉變了其教學模式;將過去的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轉變為熱烈的小組討論、隨意發言,就以為是在培養學生運用和交際能力;甚至認為提幾個問題,設置幾個懸念等等,就是“帶著學生走向了知識”……。

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要真正轉變教學模式就要做到以下方面的轉變:(1)教學研究焦點上的轉變;(2)目標上的轉變。

三教師在教學中角色轉變

在教學模式轉變的誤區中,有從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卻達不到預期的目的。究其原因,雖然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等的時間多了,教師們也在不斷創新一些“無懈可擊”的教學方法,也基本能用“精講”取代了“泛講”,然而“精講”還是固定的,只是從范圍和語言上進行人為的處理,“精講”的內容仍取決于教師,而不是來自學生的需求。課堂教學過程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師生的地位是主導和主體。課堂教學需要一個傳承、運用、交流、操練的學習情景,這個情景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設定和維護的,而不應是教師單方面的主控和設置。教師的任務是迅速地分析總結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引起帶動點撥的作用,即既要教給學生知識,又要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能力。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么辦.我覺得教師要根據課程的目標、學習活動的要求、學習過程的需要以及學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即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實現雙邊互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從而引導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四非智力因素培養

眾所周知,一個人的能力不只與其智力水平有關,從某種程度上說,非智力因素直接影響著一個人后天各種能力的形成。在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中,尤其是學生接受在知識主渠道——課堂教學中,非智力因素不容忽視,在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激發學生積極的智力因素至關重要。然而,在現行學校教育中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種偏向,對智力較高的學生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對智力水平較差的學生干脆放棄了其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面對這樣的誤區,首先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千方百計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積極的智力活動。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其保持學習英語的愿望和興趣。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總之,新課程改革既給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具體差異,注重個性化教學,創造性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教師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學會教學反思,并通過教學反思減少教學中的諸多誤區,然后將反思的結果再自覺地運用于教學過程中。這樣,我們才能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少進誤區,多出成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使英語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喜愛、快樂學習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