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文化意識調查分析詮釋

時間:2022-05-11 09:23:00

導語:英語文化意識調查分析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文化意識調查分析詮釋

摘要:街課程標準為我們明確了街時期英語教學的目標,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鮮活的教學資源,創街的教學方法,為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了保證。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把握契機,加強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深化改革,為提高我國的英語教學水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程目標文化意識調查培養

高中英語課程目標之一是“文化意識”。著名的語言學家拉多(Lado)在《語言教學:科學的方法》一書中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在整個人類文化產生和發展過程中,語言始終是與文化同步發展的。因此,外語教學應注意文化的差異性,避免學生因文化遷移而出錯。同時,文化具有演化特點,語言也應該合著時代的節拍,展示給學生鮮活的語言與文化。文化意識的培養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何為文化意識?根據《高中英語標準》,文化意識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文化知識指學生了解的有關中外文化的知識(knowledgeaboutculture),比如歷史、地理、風俗習慣等知識。文化理解指學生對中外文化及其差異的理解過程或理解能力(understandingofculture)。跨文化交際意識指對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異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英語)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自覺性(cultureawareness)o跨文化交際能力指學生根據所處的文化環境及交際雙方各自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際雙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當、得體地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這四個方面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理解是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基礎,而較強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又能促進學生進一步獲得文化知識,增強文化理解力。意識與能力又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意識是能力的基礎,在正確的跨文化意識的指導下,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選擇恰當、得體的語言進行交際,而使用恰當、得體的語言又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由此可見,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是可以培養的。

為了更深入研究高中生英語學習方面文化意識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系,我在本校高三年級部分班級進行了文化意識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發放有效問卷89份,收回有效問卷87份。其中喜歡英語、文化意識強的學生歸類為高分組,共有28人,對英語不感興趣、缺乏文化意識的同學為低分組,共有9人,其余歸類為一般情況,共有50人。

調查結果表明: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對文化敏感性強,理解文化的自覺性好,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對英語學習感興趣,能享受英語學習;較多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不足,在語言輸入或輸出上有理解障礙,未能恰當、得體地使用語言進行交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文化意識淡薄,學習目標模糊,學習英語時更多的是機械、被動地學習一點語言知識,忽略了語言所承載的文化知識,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學習信心明顯不足。

調查結果表明了高中生英語學習文化意識上的差異影響英語學習成績。

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Sapir在Language一書中就指出:“語言有一個環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傳統和信念”,并說:“文化是社會所做的和所想的,語言是思想的具體形式。”著名語言學家Jesperson曾說過:“學習他國文化是語言教學中最重要的目的。”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讓他們更有興趣、更有目的地學習英語,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英語教學:

(1)充分認識培養文化意識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幫助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

(2)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識。要教給學生文化意識,我必須首先學習并掌握廣博的文化知識和了解中英文文化的差異。

(3)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以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為外語教學目標,盡可能滲透文化知識,指導學生理解不同的文化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無論是使用何種教材,還是自己開發課程資源,在教學中我都要先考慮它所包含了什么文化知識,讓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貫穿白己教學的每個環節。

(4)我把文化意識的培養建立在科學使用教材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滲透相關文化信息,拓展文化學習空間。新編SEFC教材收錄了多種文化知識,包括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為課堂教學中文化滲透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更重要的是,生動有趣的素材可以營造出一個個準英語環境,搭建一個個展示學生才華的舞臺。通過討論,對話,表演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而且可以幫助他們了解異國文化,風俗,特別是在交際中讓他們學會準確表達自己,并在交際中傳遞文化信息,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得以實現。

對于科學使用教材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通讀教材,把握單元主題,有的放矢地培養文化意識。下表是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2文化教學的總體要求。

這里以Unit4,Book2為例具體說明我的做法。

本單元的文化知識主題是Nature-Wild-lifeProtection,文化交際要求初步學習Inten-tions&purposeso緊扣主題,我在課前精心準備了關于這一主題的圖片,包括不同的動物、鳥類以及人們用它們的皮毛做成的luxurygoods,兩個視屏片段,WildGeese和ARhinoWar,一首英文歌曲,HealTheWorld,還有關于WildlifeProtection的一些素材。在課堂組織上,我首先以一幅關于美麗的丹頂鶴(red-crestedcranes)的圖片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對Wildlife的熱愛。然后觀看視屏片段WildGeese和ARhinoWar,通過觀看和聽說訓練,讓學生了解Thestoryofmigratingbirdsisthestoryofpromise.Theypromisetoreturn.Thejourneyoverthousandsofmilesisfullofdanger,servedasinglepurpose,survival.Their而grationisafightforlife。讓學生明白Whyisthenum-berofrhinosdeclined?讓他們分享他們的感受Howdoyoufeelwhenyouseetherhinoisbeingshot?接著以圖片展示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待動物的不公平現象,進一步激發學生對WildlifeProtection的關注,緊接著讓學生對問題Whydoweneedtoprotectwildlife?發表看法,然后我及時給與反饋Wildlifeisnaturalresourceanditishumanfriends.Theycankeepthebalanceofnatureandmakethewholeworldcolorful.Toprotectwildlifeistoprotectourselves.這時同學們學習興趣高漲,期待了解更多,于是我利用教材Warmingup所提供的信息,通過設問①WhataresomeendangeredspeciesinChina?Why?OOWhathasChinadonetosolvetheproblem?OOWhatchangeshavetakenplacesinceChinatookactiontoprotectwildanimals?滲透了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現狀。了解了本國的,同學們自然很關心世界的情況,于是我們順理成章進入閱讀理解let’sgotoseehowwild-lifeisintheworldbyflyinginachairwithDaisy.這里我采取任務型教學,讓同學們帶著任務閱讀,當他們自己或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寫,他們已經了解到世界上的一些WildlifeProtection情況了。

其實教材中包涵了許多文化知識,只要我們用心發掘就能提供給學生培養文化意識的機會。如本文中就不斷出現TheWWF,于是文章整體理解結束后,我不失良機,TheWWFappearsthreetimesinthetext.Whatisit?又讓學生學習了TheWWFisanorganizationthatworkstosaveendangeredwildlife.TheWorldWildlifeFund(WWF)wasfoundedintheUKin1961.Theirmottois"Let’sleaveourchildrenalivingplanet.”Theirlogoisapanda.當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后,我不忘創設機會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流,于是進人RolePlay。所創設的情景是:SupposeyouareamemberoftheWWFandyoumeetanendangeredanimalinyourmagicaltripinnature.Youinterviewtheanimalinordertofindoutwhattheirlifeislikeinnature.

要求:Roleplayinpairs一oneisamemberoftheWWF,andthe-otherisanendangeredanimal.Use"why,soasto,inorderto,sothat,inorderthat"inyourconversation.在讓學生準備的同時,我播放了歌曲HealTheWorld,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井培養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濃厚興趣(歌曲的主題與課堂教學主題一致),更指導了他們更多的學習方式,聽歌唱歌也是學習。毫無疑問學生能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大膽表現,溝通地道而自然。還是緊扣文化主題,同學們表演結束后,我讓他們討論Whatshouldwedotoprotectwildlife?創設更多運用語言交際的機會。當然討論后我都會給與反饋,因為這是對文化知識學習的進一步指導,建議是stopkillinganimalsbuttrytoliveinharmonywiththem;stopde-stroyingthehabitatofanimals;stopusinganimalstomakeluxurygoods…更引用了ChiefSeattleoftheSuwamishTribe’slettertoPresidentFranklinPierce里的一句話Ifallthebeastsweregone,menwoulddiefromagreatlonelinessofspirit,forwhateverhappenstothebeastsalsohap-penstotheman.Allthingsareconnected.WhateverbefallstheEarthbefallsthesonsoftheEarth.最后升華教學Wehaveonlyoneearth.Let’sprotecttheworldaroundus.課后通過作業①SurftheInternettoknowmoreaboutwildlifeprotectionandendangeredanimals.OOWritetotheStudentTimes;Asastudent,whatwillyoudotoimprovetheenvironmenttoshowyourconcernaboutwildlifeprotection?更拓展了學生對WildlifeProtection的了解和進一步讓所學知識得以運用與交流。對于學生的作業,我把它看作一個讓學生互相交流的好機會。通常我會把好的作業張貼出來或在課堂教學上與他們分享美文美句,有時也讓學生互改,讓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相互欣賞。

事實證明通讀教材,把握單元主題,有的放矢地培養文化意識,能讓英語教學更自然得體,更有意義,收效更大。上述是筆者在我校2005年12月全省開放日上的一節公開課,得到在場老師的一致贊賞。

在課堂上,我關注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重視教材利用,把握單元文化知識主題與文化交際要求,用心挖掘教材,搭建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學習的橋梁,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盡最大可能在課堂上給學生滲透更多的文化知識和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同時滲透了學法指導,潛移默化品德教育。

(5)利用選修課,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高一階段,我們學校嚴格按照新課程要求開設了選修課,這為我們的教學開辟了更廣闊的天空。于是我們充分利用這個好機會,開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在2004一2005學年,我和備課組成員一塊開設了《走遍美國》的教學。通過觀看學習這一系列真實的美國人生活片和聽讀其中的對話,學生不但了解到美國人日常生活習慣、人際關系、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還學習了中美文化在稱呼、問候、道別、贊揚、致謝、隱私等方面的差異,甚至學習了他們的理語,這無疑有利于學生日后跟美國人的交往。在2005-2006學年,我自己開發了《英語幽默》課程,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幽默,從而了解中英文化差異,培養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經過兩輪的選修課教學,我體會到選修課不但是師生共同學習文化知識和提高文化意識的好機會,更是我們體驗異國文化的樂園,其開發的空間不可限量,我將更珍惜這個教學機會,學習并傳授更多的文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6)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培養文化意識。

文化內容本身既廣又雜,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但課堂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效地增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積累,我鼓勵和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實踐。高一學生認知水平較低,所以我著眼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主要結合教材單元提供的文化主題,指導他們及時上網了解更多的知識,并在課前5分鐘給機會他們做報告,此外還要求他們閱讀訂閱的報紙Stu-dentTimes上的文章。高二,他們英語學習能力增強了,我要求他們讀背《新概念2》,個別能力好的學生讀背《新概念3》,繼續要求閱讀StudentTimes上的美文,鼓勵部分同學訂閱TheTwenty-FirstCentury.高三,他們學習任務繁重,我并沒有放棄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繼續要求閱讀StudentTimes上的美文,要求有能力的同學訂閱TheTwenty-FirstCentury.對于指導課外閱讀,我認為,光指定閱讀材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明確閱讀的具體要求并要檢查落實,及時反饋。比如,我要求學生把所讀過的文章的主題及圍繞該主題的詞匯做好讀書筆記,把他們欣賞的好詞好句收集起來,把遇到的中英文化差異收錄起來,寫下某個方面的感想,有時還要求寫讀書筆記,定時檢查,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學生和發現間題,優化教學。定時定期地我會提取一些熱門話題或典型的作品,象教學必修課課文一樣在課堂上和學生一道學習,并指導他們課外閱讀的方法。這一做法能激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課外閱讀。

(7)高三復習,增強文化意識。

高三備考任務繁重,時間緊迫,但我校堅持教學完畢選修9和選修10,部分較好的班級還完成了選修11的教學,因為新課程不但在經濟、政治、教育、體育、宗教、法律、文學、藝術等方面為我們的英語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知識,而且在內容編排上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不斷重復加深有關方面的知識,讓學習者的文化意識和語言知識不斷增強。新課改后,我兩年的高三英語教學表明,同學們對高三備考這個環節的學習是感興趣的,學習的效果是明顯的。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只有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和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相結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將文化意識滲透到聽說讀寫中去時就能更準確、更完整地把握交際內容,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其實,高三的練習和測試以及高考本身就是從文化的各個角度,以不同的題型和不同的形式考查學生的,這個復習過程是讓學生不斷增強文化意識的過程。當我們老師和學生都了解這一規律時,我們備考復習的意義就更深遠了,我們的復習也就更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復習的效果也就會更好。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一些探討和嘗試。事實證明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明確了新時期英語教學的目標,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鮮活的教學資源,創新的教學方法,為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了保證。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把握契機,加強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深化改革,為提高我國的英語教學水平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