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人才實施知識產權教育現狀探究

時間:2022-07-01 05:38:00

導語:對教育人才實施知識產權教育現狀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教育人才實施知識產權教育現狀探究

[摘要]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利用法律手段保護和推動科技發展進步的法律制度,因此,分析教育人才知識產權教育的現狀,研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教育的對策,對鼓勵教育人才進行創造發明、開展科技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教育人才;現狀及其對策

1教育人才實施知識產權教育現狀

(1)現狀不容樂觀。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利用法律手段保護和推動科技發展進步的法律制度,因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教育對鼓勵教育人才進行創造發明、開展科技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人才能夠正確認識商標權的保護對象,但對著作權以及與教育人才的發明創造活動關系最密切的專利權的認識仍然不足。另外,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直接作用認識較為深入,面對其保護創造力開發和培養的本質意義的認識則較為膚淺。

(2)高校教師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亟待提高。我國建立知識產權制度以來,高校中的教育人才對知識產權教育重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但還遠遠不夠。目前很少有學校將知識產權作為除法律專業外的必修課開設,即使在開設知識產權課的學校,老師也更多地把該課程當做一種法律知識向學生灌輸,知識產權教學理論多,實務內容少。高校中有些有著豐富創新成果的教育人才,對如何依法保護自己的智力成果也知之甚少。理工科高校的人才畢業后大部分將成為各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干,而他們在知識產權方面知識和意識的匱乏為以后科研和商業活動埋下隱患。

(3)教育人才對知識產權的概念、作用認識不夠全面。有一項調查表明,我國大部分教育人才在近幾年打擊盜版的行動方面做得較好,但在有關宣傳教育、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糾紛案件的好評率卻不高。這表明無論是學校還是大眾傳媒,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教育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差距需進一步加強。香港已經啟動了一個耗資220萬美元歷時三年的滾動式公眾教育計劃,利用某些媒體,如廣播、電視和流行報紙的作用對公務員隊伍、新聞界和媒體、教育界、中小型企業進行一般背景知識的宣傳教育。內地也應就此方面出臺更多的政策和措施,推進知識產權教育。針對以上提出的關于我國知識產權教育的種種問題,加強知識產權教育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我們要創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教育的環境和條件,著眼于知識產權經濟對教育人才素質的要求,把知識產權教育和創新教育結合起來,廣泛開展包括創新意識、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和知識產權應用能力在內的知識產權教育。

(4)近年來,我國有關方面對加強教育人才的知識產權意識已逐漸達成共識,知識產權教育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有關部門已開始舉辦一些旨在普及與宣傳知識產權知識的活動。由中國和阿爾及利亞共同提出的設立世界知識產權日提案,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第三十五屆成員國大會上被一致通過。2001年4月26日,我們迎來了第一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我國設有法學院或法律系的高校,紛紛開設了知識產權方面的課程或設立了相關的專業,這些高校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知識產權方面的專業人才。目前,部分高校開設了知識產權或涉及知識產權內容的選修課,如《知識產權概論》、《法律基礎》等。但這顯然與增強教育人才的知識產權意識,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與水平的要求相差較遠。因此,在教育人才中開展知識產權教育顯得更為緊迫與重要。

2對教育人才開展知識產權教育的重要意義

(1)迅速提高教育人才的知識產權意識是迫在眉睫的現實需要。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使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中國要全面履行自己在知識產權領域中所承擔的權利和義務,這將對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日益開放的國內市場。迫使我國的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在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上下工夫,盡快地、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一種制度,來鼓勵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世界發達國家實施知識產權制度的歷史和我國十幾年的實踐表明,知識產權制度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和促進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因此,我們必須更多地依靠和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來激勵和保護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

(2)開展知識產權教育是激發教育人才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的財產權,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專利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利制度的基本宗旨就是保護發明創造、激勵研究與創新。通過申請專利,發明人將獲得具有排他獨占的專利權。發明人不僅能收回研究開發所付出的投入,而且還可獲得豐厚的回報。例如,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就非常重視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來保護企業的利益。該企業研制出的環氧乙烷銀催化劑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都申請了專利,并獲專利權。該專利產品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僅節約催化劑進口外匯一項就達3000多萬美元,近年來,年綜合效益達8億元。專利制度的這一機制激發了人們發明創造的熱情,調動了人們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從而使技術創新活動走向良性循環。

(3)開展知識產權教育是培養教育人才良好科研作風的重要途徑。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著作權,工業產權主要包括專利和商標;著作權主要包括文學、音樂、照片、技術圖紙、計算機軟件等。教育人才在科學研究、文學或藝術創作的各個環節,應全面地了解有關技術、產品、文學或藝術作品等的知識產權狀況及受保護范圍,避免發生侵權行為。充分利用專利信息,可避免重復研究,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專利信息是檢索科學技術文獻的一個重要信息源,這是由專利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所決定的,專利文獻是報道新技術最快的信息源。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通過專利文獻獲得的技術信息通常比任何其他渠道要早3~5年;全世界最新的科學技術信息,95%左右首先出現在專利文獻上。專利信息是一個數量巨大、內容廣泛的信息源。專利文獻是最詳盡、系統地描述有關技術特征的技術文檔。因此,在確定研究方向,選定科研課題之前,應對該領域的專利文獻進行檢索,了解該領域現有技術狀況,在最新的起點上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避免重復研究。在研究方向確定之后,可對有關的專利文獻進行分析與研究,從而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充分利用專利文獻提供的技術情報,可以縮短60%的科研周期,節約40%的科研經費。

3大力開展教育人才的知識產權教育

(1)知識產權教育的概念。知識產權教育就是指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如培訓、講座和授課等方式,向教育人才傳授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方面的相關知識,以及知識產權發展的最新動態與研究成果,其主要任務是引導教育人才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的精神,增強他們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與水平,使教育人才能夠主動、及時地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同時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營造鼓勵知識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的環境。

(2)宣傳、普及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法律。增強教育人才知識產權意識和法制觀念,加強知識產權法制教育,使教育人才充分了解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的有關內容以及保護的范圍,做到學法、知法、守法。圍繞“4•26”世界知識產權日,開展系列宣傳活動。以“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為宣傳重點,同各省、市地區知識產權協調指導小組成員單位、科技部門組織開展大規模的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并同工商、文化等部門合作通過媒體進行有關專利、商標、版權宣傳片以及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大知識產權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法律知識的宣傳普及以宣傳《專利法》為重點,抓好知識產權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圍繞世貿組織的知識產權規則、科技創新、國有企業改革與知識產權保護的關系等重點主題,全面提高全社會公眾特別是領導干部、科技人員的專利意識。切實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和專利管理秩序。針對不同部門和對象的專利普法現狀,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式廣泛開展宣傳,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專利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激勵發明創造、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的良好風尚,努力營造有利于科技進步的專利保護法治環境。

(3)向教育人才傳授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知識。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受知識產權保護的人類知識成果在科技與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已成為決定一個國家科技、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知識產權已被認為是當代除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外國家富裕的第四大支柱。教育人才作為國家科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應對知識產權的作用有充分的了解。擁有知識產權不僅能使個人的利益受到保護,而且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在高新技術領域擁有較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將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4)向教育人才傳授知識產權利用方面的知識。知識產權是人類智力勞動的成果,知識產權的有效利用為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提高教育人才知識產權利用的意識,培養他們利用現代化手段獲取知識產權信息的能力是知識產權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5)開展知識產權教育的途徑和方法。①可通過報刊、宣傳冊以及網絡等媒體,結合國內或國外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情況,向教育人才普及與宣傳知識產權方面的基本知識。②定期舉辦講座向教育人才宣傳、普及知識產權方面的有關知識。可聘請著名的知識產權專家,就國內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方面的典型案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最新進展與動態舉辦專題講座。③就知識產權某一個方面的知識對教育人才進行短期的專題培訓,例如,如何申請專利、專利信息檢索的途徑與方法、計算機軟件版權的保護等。④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大知識產權宣傳工作的力度。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抓住知識產權重大活動和先進典型進行重點宣傳,積極組織有關知識產權的新聞征文活動,及時地反映知識產權工作動態,喚起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的廣泛關注。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全面、客觀、及時地反映知識產權工作動態,全方位展示和宣傳我國的知識產權工作,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