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為目標計算機教學方法
時間:2022-07-15 05:13:00
導語:技能人才為目標計算機教學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我國已進入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時代,人們應用計算機開展的各項活動越來越多,計算機已完全融入到人們工作、學習、生活中。同時,信息化社會的高速發展使科學與技術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因此,培養能將最新科學技術研究成果與生產實際相銜接的人才,已成為社會的迫切需求。計算機專業課程強調實踐性、可操作性,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地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提高計算機專業技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
一、引言
(一)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產和服務等領域崗位一線,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術,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實踐中能夠運用自己的技術和能力進行實際操作的人員。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制造業的崛起,對技能型人才產生了旺盛的需求,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嚴重影響著我國新型工業化的進程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充分認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快培養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優化勞動者結構,是我國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
2007年3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綱要》,《綱要》提出,至“十一五”期末,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要達到1.1億人,高級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要達到25%以上,其中技師、高級技師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要達到5%以上,并帶動中、初級技能勞動者隊伍梯次發展。力爭到2020年,使我國高、中、初級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為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計算機教學
21世紀是信息時代,良好的信息素養即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成為創新人才的基本素質。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任何一種高新技術的產生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而國際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加快了世界的溝通,所以一個新型的技能人才應該必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能。而且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高技能實用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如何在計算機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水平也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
二、職校計算機教學方面存在問題
(一)學生學習起點參差不齊
現在許多初中開設了計算機課程,許多學生在職校入學前就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城市經濟繁榮地區的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普遍高于來自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學生。造成學生學習起點參差不齊,給教學實施帶來了困難,難以滿足不同基礎的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存在課程內容和安排不合理現象
目前部分職校教材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的應用實踐性及知識更新都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一些課程的教學計劃也制訂得很混亂。教材和課程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適應就業崗位更新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造成學生理解和自學困難。一些關聯性課程由于開設順序不正確,造成教學脫節現象。例如一些學校先開設數據結構課程,再開編程語言課程。造成學生因為不懂編程語言,無法理解、分析、實現數據結構模型。
(三)教學模式傳統陳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低
部分老師仍采用“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落后教學模式,有的老師理論課和實踐課相脫離,或只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這使得學生學習主動性被忽視、被壓抑,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由于教學模式陳舊和學生入學時技能水平有差異,學生學習反應和效果不一。據統計,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為:學生上課聽懂的占40%,含糊的占30%,不懂的占30%。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不到40%。學習興趣能持續和能自覺復習預習的學生占10%,說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低,學習態度急需端正。
(四)一些機房軟硬件落后
由于科技的發展迅猛,計算機軟硬件的更新日新月異,計算機教學軟硬件設施嚴重滯后,這不僅使學生所學與社會實踐嚴重脫節,甚至導致學生理論和操作水平都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導致就業困難。
三、改進方法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中職教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一)建立以培養技能為中心的計算機教材體系,保持教材體系的及時更新換代
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必須以就業為導向,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相結合,堅持精理論、多實踐、重能力、求創新的原則,在此基礎上建立以培養技能為中心的計算機課程體系。計算機課程體系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模塊:一是“基礎技能模塊”,主要是一些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專業技能模塊”,即根據專業分類、崗位就業目標確定的各類具體學習模塊。學??梢詮挠嬎銠C這個大專業中再細分出多個具體的小專業,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可以選擇不同的小專業,也可以組合多個模塊進行學習。
(二)國家和學校應加大對中職硬件基礎設施的投入
學校領導和教育部門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育設施的建設和更新。例如購買新的電腦、投影儀等,專門設立一個多微機教室、電化教室等。購買先進的硬軟件來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并對困難學生進行適當的幫助。
(三)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建設,更新教學觀念
中職師資隊伍中,中青年教師是重要的力量。加強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優化,又需要學校各部門的合作。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直接關系到中職教學質量,因此要加強教師隊伍素質建設。
(四)提倡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互動作用
教師的教學設計不應只是單純設計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設計自己的“教”,又要考慮到學生參與的“學”。而且“教”與“學”的根本目的不再是純粹灌輸知識,而應該是能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與人格的全面發展。
(五)積極引導,啟發學生創造思維
創造是發展的靈魂。中職生喜歡獨立地獲取知識,所以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創造空間,把握好教師講授與學生實踐的空間與時間的尺度。
如果說剛接觸新軟件時,老師課前精心設計的任務實例對學生還有吸引力的話,那么,當他們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技能后就不再滿足于完成那些照貓畫虎的模仿性任務了。他們希望探索,喜歡自己去尋找軟件中新的精華,但卻常常不知該怎樣入手。此時我們不妨為其設置嘗試探索性任務,為他們提供一定的再創造空間,幫助他們學會觀察、學會想象、學會學習。例如,在Word2000教學中,給出用“繪圖”工具欄里“自選圖形”中的橫卷形按鈕畫出“詩卷”,在其內用“豎排文本框”加入某詩句的例子后,就有同學不失時機地利用自己創造性的頭腦大膽發揮。他們有的從Word自帶圖片剪輯庫中找到教師講課的圖片,用“繪圖”工具欄中取消組合的方式將其中的教師分離出來,移于“詩卷”一側,做出教師講解詩句的樣子,而有的同學則從Internet網上下載人物圖片作為教師附于“詩卷”旁;也有的同學用“繪圖”工具欄里的“自選圖形”中的注釋圖形按鈕,在教師頭上畫出注釋標記,在其中加上語句,作為教師對詩句的講解說明;更有美術觀念較強者,將“詩卷”的顏色設置為過渡顏色(雙色、單色、預設)、紋理(預設紋理、其他圖形紋理)、圖案(各種效果)、圖片(任何來自文件的圖片)等填充效果,種類繁多,目不暇接。學生們將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表現于作品的適宜創作空間中,真是樂此不疲。在創造的同時,也會遇到某些技術上的難題,同學間的切磋、老師的點撥,都會使得他們豁然開朗。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同學的交流合作、老師的啟發引導的良性循環中逐步得到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盡量避免教學中的面面俱到。因為給學生留出發揮創造的空間,也是教學中的一種藝術。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將有利于其終身學習。
四、結語
在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中許多問題還有待于探索、研究和總結,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改革計算機教學,教學要為就業服務,培養出能適應社會的技能型人才。
- 上一篇:貫實醫院部門要點總結
- 下一篇:詮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