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探討

時間:2022-07-27 08:54:00

導語:芻議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芻議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探討

[摘要]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后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物理人類生活科學學習

物理學科是一門自然學科,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2)自行車的腳踏板與中軸也相當于一個輪軸,實質為一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個省力杠桿.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缺(3)自行車的飛輪也相當于一個省力的輪軸.少的影響。從亞里士多德時代的自然哲學,到牛頓時代的經典5、杠桿方面力學,直至現代物理中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等,都是物理學家自行車的剎車把相當于一個省力杠桿。科學素質、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思維的有形體現。隨著科技的發6、慣性方面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人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生(1)當人騎自行車前進時,停止蹬自行車后,自行車仍然向活中的自行車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有:前走,是由于它有慣性.

1、自行車的基本結構(2)當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若遇到緊急情況,一般情況下要

1)車把,前叉、前輪、前軸、后軸和后輪組成執行部分,起導先捏緊后剎車,然后再捏緊前剎車,或者前后一起捏緊,這樣做向和行駛的作用。是為了防止人由于慣性而向前飛出去.

2)腳蹬、中軸、鏈條、飛輪、等部件組成傳動部分,推動車子7、能量轉化方面前進。(1)當人騎自行車下坡時,速度越來越快,是由于下坡時人

3)前后閘部件組成控制部分,騎自行車可以隨時操控車和自行車的重力勢能轉化為人和自行車的動能。閘,使行駛的自行車減速或停止。(2)當人騎自行車上坡之前要緊蹬幾下,目的是增大速度,

2、有關摩擦方面來增大人和自行車的動能,這樣上坡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1)增大有益摩擦上得更高一些。

a,自行車車輪胎、車把套、腳踏板以及剎車塊處均刻有一(3)自行車的車梯上掛有一個彈簧,在它彈起時,彈簧的彈些花紋,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性勢能轉化為動能,車梯自動彈起。

b,剎車時,需要纂緊剎車把,以增大剎車塊與車圈之間的8、聲學方面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自行車的金屬車鈴發聲是由于鈴蓋在不停的振動,而汽笛

(2)減小有害摩擦發聲是由于汽笛內的氣體不斷的振動而引起的。

a車軸處經常上一些潤滑油,以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減9、齒輪傳動方面小摩擦力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如圖5所示,設齒輪邊緣的線速度

b所有車軸處均有滾珠,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來減小摩為v,齒輪的半徑為R,齒輪轉動的角速度為。,則有v=wRo擦,轉動方便10、熱學知識

(3)摩擦力方向在夏天自行車輪胎內的氣體不能充得太足,是為了防止自

緊蹬自行車前進時,后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車行車爆胎,因為對于質量、體積一定的氣體,當溫度越高,壓強越前進的動力,前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大,當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若超過了輪胎的承受能力,就會發自行車靠慣性前進時,前后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這生爆胎的情況.兩個力均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

3、認識自行車中的壓強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車的后面都裝有一個反光鏡,它的設計

(1)一般情況下,充足氣的自行車輪胎著地面積大約為很巧妙,它是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鏡組成一個立體直角,用其S=2x10厘米x5厘米二100平方厘米,當一普通的成年內表面作為反射面,這叫角反射器.當有光線從任意角度射向尾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F=(500N十燈時,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當光線射向反光鏡時,會使后面的150N)-650N,可以計算出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P=650N/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間,當汽車燈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車尾燈上,100cm2-6.5x104Pa。無論人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車上,其光強遠大于一(

2)在車軸擰螺母處要加一個墊圈,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般的漫反射光,就如發光的紅燈,足以讓汽車的司機觀察到。小壓強。這樣的例子很多,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

(3)自行車的腳踏板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它對腳的壓強,然現象的總結與抽象。

(4)自行車的內胎要充夠足量的氣體,在氣體的體積、溫度談到物理學,有些同學覺得很難;談到物理探究,有的同學一定時,氣體的質量越大,壓強越大。覺得深不可測;談到物理學家,有的同學更是感到他們都不是凡

(5)自行車的車座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人。誠然,成為物理學家的人的確屈指可數,但只要勤于觀察,對身體的壓強。善于思考,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從生活走向物理,你就會發現;

4、認識輪軸方面其實,物理就在身邊。正如馬克思說的:“科學就是實驗的科

(1)自行車的車把相當于一個輪軸,車把相當于輪,前軸為學,科學就在于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軸,是一個省力杠桿,們的一門學科,更重要的,他還是一門科學。物理存在于物理學家的身邊,也在同學們的身邊。而身邊的事物是取之不盡的,對于現實生活聯系很緊密的物理學科來說,更是時時會用到的,用身邊的事例去解釋和總結物理規律,學生聽起來熟悉,接受起來也就容易了。只要時時留意,經常總結,就會不斷發現有利于物理教學的事物,豐富我們的課堂,活躍教學氣氛,簡化概念和規律。新課標告訴我們“義務教育教育的物理課程應貼進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今天,人類所有的令人驚嘆不已的科學技術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網、核電站、航空技術等,無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學家們對身邊瑣事進行觀察并研究的基礎上的。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后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