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完善之議

時間:2022-08-02 05:24:00

導語:自我完善之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我完善之議

摘要科技等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造就出了如經濟人等不健全的人,淺析弗洛姆“自我完善的人”,汲取其精髓,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和提升自我,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關鍵詞自我完善積極自由創發性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特別是科技等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隨著這樣的社會發展,作為創造這一切的人卻在慢慢的變質,經濟人等不健全的人的出現就是很好的證明,因而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提倡人本主義,要求實現人的全面性。在西方馬克思主義中,弗洛姆的人本主義理論頗具影響。在下文中,我就弗洛姆人本主義理論中的“自我完善的人”的理論作簡要顯的分析,希望對我們正確認識“人”有幫助,使我們積極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從而促進我們的社會更好地發展。

一、弗洛姆探討人本主義思想的背景

一切事物都有起因、經過和結果,驅使弗洛姆研究人本主義的因素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家庭因素的影響:由于母親患有精神疾病,造成他不愉快的童年;第二個方面是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一,在他少年時,鄰居家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子,為陪伴其父親而愿意終身不嫁,但當其父親死后,這女孩子也自殺了;其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他認為人類都是希望和平的,但是為什么會發生戰爭?他被周圍戰爭的不合理性和破壞性所困擾。他后來寫到:“戰爭結束時,我是一個內心混亂重重的年輕人,經常思考戰爭怎樣成為可能的這樣的問題,希望理解人類群體行為的不合理性,渴望和平和國際間的了解。”

母親為什么會得精神疾病,正常人的那個女孩子為什么要自殺,希望和平的人類為什么要爆發戰爭?等等,這些困惑驅使著弗洛姆去研究人類本身。

二、理論來源

由他的困惑出發,弗洛姆認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類本身的個性問題以及社會中的人類的活動問題。因而他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批判地繼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克思的人本主義學說,并創造了自己的新的人本主義學說。

(一)弗洛姆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的批判繼承

弗洛伊德認為,精神疾病的產生原因分為機體性的和機能性的原因兩種。而機能性的,即屬于精神性的紊亂、失調的原因,是精神疾病產生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對這些精神病,就必須從發掘病人內心的隱秘著手,發現致病原因,使患者從受盲目的潛意識的支配,上升到受自覺理性的支配。他獨自創立了自由聯想法,即啟發病人拋開任何羞恥感和批判意識,愛說什么就說什么,由此摸清病人的治病原因和過程,從而有針對性的對病人進行治療。自由聯想法是精神分析法的實質和核心,它的確立也就是精神分析法的確立。

弗洛姆肯定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中關于對個人精神的特殊分析的理論,他認為弗洛伊德所發現的無意識心理過程是其人道主義思想的體現。其精神分析學說不僅捍衛了人的自然需要和權利,而且“是對人的科學的獨特貢獻,從而改變了未來關于人的圖景”。另一方面,弗洛姆又對弗洛伊德的理論進行了批判。他認為弗洛伊德的理論有片面性,即弗洛伊德過分夸大了人的無意識本能,并把人的本性歸結為性欲等生物的自然屬性。在弗洛姆看來,人的本性不僅是生理上的種種需求的綜合,也包含著社會過程所創造的需求,即人的個性也受社會環境或社會文化的影響。

(二)弗洛姆對馬克思的人本主義學說的批判繼承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弗洛姆認真研究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并贊同馬克思主義的“人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發展的辯證關系”等等理論。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的一切理論的出發點是人類,因而馬克思主義其實是人本主義學說。他肯定馬克思的學術從社會經濟方面考慮人類行為,但是,他也批評馬克思過分強調社會經濟因素對人的決定作用,從而忽視了人的心理因素,即本能的欲望沖動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和作用。

因此,他認為,當前迫切的任務就是把二者科學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建立一個完整的人的形象,這也就是他自己理論研究的任務。

(三)兩個理論來源的結合

弗洛姆將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結合起來的契合點歸根到底就是人。他吸收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中關于對個人內在的分析的合理內核和馬克思主義中社會因素等對人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其關于“自我完善的人”等理論。

三、對不完善的人的理解

在弗洛姆看來,由于科技等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自由,這種自由既有積極的自由,又有消極的自由,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前者日益凸顯出來,即人類獲得了更多的積極自由,但是,這種自由造成了人類的孤獨感和恐慌,使人們喪失了社會歸屬感,因而人類開始尋找各種方式逃避這種自由,希望擺脫這種孤獨感和恐慌,這就造成了人類在心理上某些方面的缺失,甚至形成精神疾病,從而使人走向不完善。

四、人將如何自我完善

根據前面對弗洛姆理論來源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弗洛姆認為人的完善應該從兩方面著手,即個人方面和社會方面。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無論怎么區分,我們都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而去單獨研究人,所以,這就要求對人的研究要時刻與對社會的研究結合在一起。

(一)個人的自我完善

弗洛姆認為,一切時代文化中的人,永遠面臨一個如何消除孤獨、達到與他人結合的問題。而心理革命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設法使人們滿足這一人性的最基本的要求。

弗洛姆的心理革命理路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治療與拯救原理;二是培育創發性的愛的原理。前者針對的是有機能性原因的人而言,主要講的是如何治療這些人的心理疾病;后者則是針對健康人而言,主要講怎樣積極有效引導一般健康人,促使他們的人格健全地發展。很顯然,這兩方面的內容都貫穿著把心理革命與社會革命結合在一起,甚至號召進行徹底的社會改革,作為心理革命理論的歸宿。同時,這兩方面也有共同的方法,即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弗洛姆認為,一定的時代都會為該特定時代的所有成員建立一種共有的社會潛意識,社會正是通過這種社會潛意識制約著社會成員的思想和感情,執行著對社會成員的壓抑,它就像一個“過濾器”一樣,通過對各種事物的篩選,它通過產生社會壓抑的文化機制,如語言、邏輯和禁忌等等,它依靠這些來向人傳達某種固定的經驗、思考模式、習俗等,使人無形中接受這種固有的模式或思維,放棄或者拋棄反抗;或者當人在期望或做出違反社會潛意識的行為時,促使其產生的孤立與排斥的焦慮,即要人陷于“失去人性”與“脫離社會”的兩難選擇之中。

另一個造成不完善的人的因素是社會性格。我們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結構及人在社會結果中的作用決定了該時期的社會性格,即該歷史時期的主流意識形態,它促使人們形成與自己相同的意識,從而達到控制人的目的。社會性格有創發性性格和非創發性性格兩種。而現今社會的發展狀況,給人以中世紀人們所期望的自由,卻切斷了人們獲得安全、得到保護的把自己與他人聯系在一起的紐帶,因而使人產生了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人們為了逃離這種孤獨和不安,形成了接受、剝削、囤積、市場、尸戀型等不健康的非創發性性格,導致了人的不全面。綜合上述原因,要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成為完善的人,就必須消除其兩方面的不良影響,培育創發性性格。

創發性性格是人發揮自己的力量并實現其固有的各種潛力的能力。其實質內容是理性和愛,理性使人意識到自己的創造力,理解和把握世界的表面及其本質;愛能使人擺脫孤獨感,能使人與自然、人與他人和諧一致地發展。這一人格就是弗洛姆人本主義的基礎和目標,是人格充分發展至善至美的象征。

(二)健全的社會對人的完善

人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人的全面發展能很好的促進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全面發展能給人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因而弗洛姆認為病態的社會必然產生病態的人格,只有擁有健全的社會才能更好的促進人的完善。

現代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但是人們卻成為了自己產品的奴隸。正如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中的論述:生產的發展“超出生物學水平的人類需求的強度、滿足乃至特性,總是被預先決定的。獲得或放棄、享受或破壞、擁有或拒絕某種東西的能力,是否能當作一種需求,取決于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制度。”“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廣告來放松、娛樂、行動和消費,愛或恨別人所愛所恨的東西,這些都是虛假的需求。”要擺脫這種社會對人的禁錮,就必須對社會進行健全。

在經濟上,要實施生產資料公有制。目的是為了消滅剝削產生的根源---私有制。只有在經濟基礎得到最全面的保障時,人才會考慮其他方面的事情,這是健全社會的基礎。在政治上,使民主原則真正貫徹。這里的民主不是盲目的民主,而是指在理性的、權威的觀念引導下實行的民主。在這樣的民主下,人民充分發揮自己的權利和權力,參加國家管理,更有利于社會的健康全面發展。在文化上,建立人本主義的人本主義倫理學。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要使人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社會主體性,對社會有責任感,充分發揮意識對物質的積極的反作用,促進社會的發展。這三個方面是健全的社會的最根本的保證,它們相互促進和制約,共同為社會的完善服務,進而為人的完全服務。

五、自我完善的人的表現

弗洛姆認為,自我完善的人應該是具有創發性性格的人,即克服了孤獨感并擁有個性的人。如前所述,自我完善的人應當認識到自己所擁有的理性,同時要擁有一顆博愛的心和愛人的能力。他認為這種博愛,不在于取得什么,而在于給予對方什么。所以總的說來,自我完善的人就是一個運用自己對周圍環境等因素的全面認識,對自己的人生、思想、與他人的關系等等方面作一個個人的主觀設計,然后在與他人的接觸中,按照自己先前的設計給予對方自己的愛,如關懷、負責、尊敬、了解等,而這種愛的給予是因自己的人本主義良心的呼喚而產生的,不牽扯功利性的目的。

每個完善的人,正是因為這種愛的存在,使自己既保持獨立而又不感到孤獨,使自己重新獲得了連接自由與安全的紐帶,走出現代人生存的困境,與他人互動,在交流中不斷豐富發展自己,進一步實現人的雙方進步,最后得到人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雙贏局面。

六、弗洛姆“自我完善的人”的缺陷

我贊同弗洛姆從個人和社會兩方面去探討人的自我完善問題,并且理論相當完備,但是我仍有異議的地方。我個人認為弗洛姆的愛的理論不夠完備。他片面強調人的愛的給予,卻沒有考慮到對象性的問題以及愛的程度問題。對方是否愿意接受這種愛,對方愿意接受自己的愛,但是接受的程度如何?等等,這都不好把握,所以我認為愛的理論應該再增加被愛以及愛與被愛的關系兩方面內容,如果缺少這兩方面,人在接受他人的愛等方面可能產生矛盾,同樣會造成人的缺失,這是人的自我完善的重要內容,在此不做過多論述。

以上便是我對弗洛姆“自我完善的人”的全部認識和理解,他的理論特別是他理論里所體現出來的那種對待他人的積極的態度,對正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我國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實踐意義。他要求人要完善自我,積極改變自己,影響社會和被社會影響,而不是要求別人來適應自己或怨天尤人,這種觀念應該得到倡導,它對改變人們的自私、消極、頹廢的心理有很大作用,同時,也可以適當或者減輕社會競爭所造成的壓力,教會人們用另外一種觀點看問題,促進人的成長。我國正在進行和諧社會建設,其中人是重點,擁有那種積極的態度,不僅可以改善人之間的關系,形成人的關系的和諧,更可以增強人民對黨,對和諧社會和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信心,使人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投身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事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