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大學持續改革難題和出路

時間:2022-12-09 11:07:00

導語:師范大學持續改革難題和出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師范大學持續改革難題和出路

20世紀末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變革,如合校、擴招、繳費上學等,這些變革給我國高等教育帶來了嶄新的變化。在此背景下,師范大學受到外部形勢挑戰和內部發展需求雙重的壓力,也進行了大幅度改革,整個體系發生了重大變化。

一、兩個共識

師范大學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和探索,在自身發展路向上.基本形成了兩個共識。

(一)綜合化:從師范大學向綜合性大學轉型

建設綜合性大學的目標是師范大學在當前國內高校激烈競爭下,和綜合性大學競爭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師范大學普遍熟悉到這一點,大多確立了建立綜合性大學的目標,并將其列入自己的“十一五”規劃發展目標中,形成共識。

對于綜合化的實現,各師范大學主要通過兩個顯性層面來推進:一是調整學科設置,增設一些應用學科、交叉學科和前沿學科,改變以前僅僅針對基礎教育的傳統師范學科面貌,呈現出基礎學科、應用學科、交叉邊緣學科等綜合發展的態勢;二是對原有師范專業進行剝離和再造,加強非師范專業建設。對一些針對中學教育的傳統師范學科分設師范和非師范方向.titan:英語專業分設英語教育、外事翻譯、涉外英語等專業。因為學科和專業的設置改造。師范大學從培養基礎教育師資人才為主轉為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為主,學生培養模式、教學模式發生了改變,影響著高等教育發展的格局和走向。

(二)增強教師教育特色:從傳統師范教育向現代教師教育轉型

隨著綜合化戰略的提出及實施,師范大學里傳統基礎學科、師范專業比例相對減少,師范生比例大量減少,大部分地區原來的三級師范體系逐步轉變成二級師范體系。從表面上看,師范體系、師范性似乎大大削弱,以致一度有人質疑整個師范體系、師范專業被邊緣化,于是師范大學紛紛提出要保持特色,改革師范教育,建立新型的現代教師教育。師范教育改革看似來自這種質疑壓力的推動,實際上主要來自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師范大學向綜合化轉型中對學科和專業發展自足性的重新熟悉,即通常所說的將專業教育和教師教育相分離,讓專業教育回到專業本身;二是基礎教育體系對更加優質師資的需求日益增強,要適應這種需求,顯然原有的師范教育模式必須改革。

對原有師范教育模式的重新熟悉和向綜合化發展的戰略,促使師范大學對自身品牌發展的要求更加突出,紛紛對原有的師范生培養模式做出種種改革。它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將學科專業教育和教師教育相分離,即通常所說的4+X模式,前4年學習專業知識,后面x時間專門學習教師教育專業課程;二是仍然采取4年制模式,但是突出了教師教育課程非凡是技能的培養,如加強教學實習實踐環節、加強和中學的聯系、采取頂崗實習的方式等。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其根本指向都是為加強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培養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教師。

二、雙重困境

近年師范大學所作的改革基本圍繞綜合化和教師教育特色這兩個目標進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面臨諸多困境。

(一)綜合化的困境

1.綜合化和師范特色的沖突

師范大學綜合化一度受到廣泛誤解,被認為師范大學要辦綜合性大學,不辦師范了,以致引發對師范大學將消失的種種猜疑。對此,很多師范大學也做了充分的解釋,表示綜合化并不削弱師范特色.甚至會增強教師教育特色。近年來的做法也證實了這一點。但消除誤解并不意味著新問題消失。對于辦綜合性大學是否會取消師范大學原有的特色,實際上蘊含著綜合化是否和師范特色相沖突的新問題。要厘清這個新問題,須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師范大學綜合化,只是其內涵擴大了,原來的師范專業并沒有取消,只是專業總量增加了(非師范專業增多),且師范作為師范大學最重要、最具有特色的一部分而存在,師范特色更加凸顯。二是專業范圍擴大,在辦學總體資源并沒顯著增長的情況下,師范大學資源分配一般傾向于大力發展優勢學科,淘汰或合并發展遲緩、缺乏潛力的學科,師范大學的教育學科及一些基礎師范專業學科原本相對較強,優勢明顯.故從學科發展角度來看,師范大學并沒有因為綜合性而忽視師范特色,反而普遍更加重視師范特色的增強和發揚。

但新問題是,師范大學必須對師范專業和非師范專業同等重視,因為大多非師范專業是新辦的,更加需要大力的扶持和發展。從這個層面看,綜合性和師范性確實存在一些矛盾,這些矛盾實際上是學科協調發展的矛盾。所以綜合化和師范特色的沖突,實際上是協調好非師范專業和師范專業發展的矛盾。

2.從淺層綜合化向深度綜合化跨越的困境

過去一個階段,師范大學對于綜合化的辦法基本上以設置非師范專業和學科、打破師范專業唯一性的局面為主,人們亦很輕易將設置非師范學科專業理解為綜合化。但這只是一種淺層次的綜合化。從今天學科綜合化發展形勢來看,這只是具備了綜合化前提,或只是實現了多學科發展,而非綜合化發展

所謂綜合化主要是指學科的綜合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學科門類逐漸增多、覆蓋面不斷擴大的基礎上,學科間的關聯即學科交叉、滲透日益增強,使得原有學科形成新的生長點,產生新的邊緣性、交叉性、綜合性學科。學科綜合化的一個重要基礎是跨學科探究。跨學科探究領域已不局限于鄰近學科之間,跨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乃至人文科學的探究活動也廣泛開展,從而大大改變了科學和大學學科結構的圖景。二是大學從單科或多科性向綜合性轉型,從單一的理工科或文科跨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這兩大領域。如:英國牛津、劍橋大學從原來的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發展到文、理、工結合的綜合性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伯克利加州大學從專業化的技術學院到工、理、文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學的轉變。

目前,師范大學雖然設置了很多學科,但并非綜合化的第二種含義,因為它一開始就跨越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即通常所說的師范大學一開始就具備綜合化的基礎。現在的學科增設。基本上是擴展綜合性的外延,對其內涵的提升,卻少有有成效的舉措。當前大部分師范大學學科門類齊全,但發展分化孤立比較嚴重,跨學科的溝通、交叉探究遠未充分展開,整合的學科和綜合探究意識不明顯。有的師范大學也設置了一些新型的帶有交叉探究、跨專業特色的學科,但基本上是生硬模擬出來的,非本校學科內部邏輯發展的產物。雖然是交叉學科,卻很少和其他所交叉的學科產生聯系和交叉探究.這種交叉學科仍是孤立的學科。

3.綜合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困境

在向綜合化轉型中,師范大學由原來單一的培養教師轉為培養各類專門人才,這必然要求對原來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但目前在人才培養上.師范大學培養出來的非師范畢業生被社會認可的程度低。非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從專業理念、定位到目標都極為模糊,沒有特色,簡單地套用傳統師范教育模式培養非師范生。比如同是英語專業,師范英語專業和非師范英語專業的差別多是有和沒有教育實習,其學習課程基本相同。這些都極大地制約了綜合性人才培養的質量,影響社會對師范大學綜合化的認可。

(二)增強教師教育特色的困境

1.教師教育專業性提升和地域發展差異化需求的悖離

師范大學普遍認同要走教師教育專業化的道路,需將教師教育放在本科階段之后,作為一種學士后的人職教育,這也是教師教育專業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但是,由于當前就業競爭壓力較大,同時因為地區經濟發展差異較大,教師教育專業化重心后移對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非凡是都市是可行的,它們需要更加優質的師資,然而對一些欠發達地區而言,現在需要解決的往往是教師學歷基本達標的新問題。這里就存在一個矛盾,發達地區競爭激烈,欠發達地區師資嚴重匱乏,它決定了師范大學的教師教育不能全盤采取重心后移的方式,這也是當前師范大學教師教育改革多種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顯然,要完全實現教師教育重心后移.有賴于社會整體發展水平和教師地位的提高。

2.國家教育政策對教師教育專業化重心后移態度不明

要實現教師教育專業化,就應將專業教育和教師教育分離。對于學士后的教師教育給予何種名分,是頒發專業教師從業資格證還是頒發教育碩士學位目前沒有明顯的國家政策支持。一般學校都采取授予教育碩士學位的做法,但是這種做法受到指標限制,全面推行有困難。加之地區發展差異,顯然政策支持還有賴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教師待遇和教師職業受社會尊重水平的提高。

3.教師教育專業化自身建設的挑戰

教師教育專業化是一系統工程,涉及到專業的培養理念、教學目的任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等等。如何科學合理設置教師教育的專業內容、內涵,目前仍沒有較為一致的熟悉。同時基于對過去師范教育存在新問題的理解不同,各校采取加強教師教育的辦法和手段也呈現出差異化。差異化在改革中是必然的,但如何推進教師教育專業化自身的建設確實還面臨諸多挑戰,必須予以應對。

三、師范大學發展前瞻

從整個高等教育發展趨向和發展目前狀況來看,師范大學顯然無法再回頭去辦傳統的單一性師范專業。師范大學在新時期要獲得進一步發展,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新問題。

(一)加深對綜合化的理解,提升綜合化的內涵

師范大學經過上一輪簡單的學科專業增設之后,大多設置了比較齊全的學科,下一輪必然面臨學科深入的綜合化改革。綜合化這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優化學科專業,提升有潛力的學科專業,淘汰缺乏競爭力的專業學科,增強競爭優勢;二是加強跨學科培植交叉學科的探究,力爭產生內在的綜合化機制和動力,促使綜合化學科自生而非外在的移植。同時應加強文理學科的交叉滲透、提倡各學科的聯合,設置跨學科課程,強化基礎練習,推行通識教育,實行專業綜合等。目前我國綜合性大學都在嘗試通識教育架構,以打破文理分化的局面。對此,師范大學也有一些呼應,但目前還停留在試驗階段。有待深化。

除了要做探究的綜合化外。在教學、人才培養模式上也要實現綜合化。只有實現了深度綜合化。師范大學才可稱之為真正的綜合性大學。

(二)確立各級師范院校教師教育發展定位,建立多層次的教師教育發展體系

我國地區發展差異較大,完全實行教師教育專業重心后移顯然不符實際。從目前的二級師范體系來看,為滿足優質師資的需要。每個省份或者地區的重點師范大學應該嘗試部分實施教師教育重心后移的培養模式(部屬師范大學當然可以走得更遠),這是符合教師教育專業化發展規律的:同時也要保留原有的4年制師范培養模式,但是在這種培養模式內應加強課程、實習實踐的改革,吸收現代教師教育探究的新成果,以適應基礎教育,增強教師教育特色。作為一般師范院校,為滿足欠發達地區的師資需求,仍應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實行4年制或者3年制的師范教育。

(三)加強教師教育專業化的探究和實踐,探索推進開放、多元化的教師培養模式

加強教師教育專業化探究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教師職業的內涵,增強其專業性,使師范生從事教師職業時,較之其他未經過教師教育專業學習而從事教師職業的人,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非凡在現今基礎教育及教育新技術發生諸多改革和變化之時,師范大學在此方面顯然更需進一步提升和加強。

同樣,教師培養的多元化也是不可避免的趨向。多元化教師培養模式從教師培養主體來講,就是師范和非師范大學都可以培養教師;從培養時段來說,既可以職前培養也可以職后培養;從培養專業類型來說,所有經過它類專業學習后的想從事教師職業的人,只要經過教師教育專業學習之后都可成為教師。多元化培養是對整個教師教育發展形勢的系統應對,也是對師范大學的挑戰,需要我們以更加開放的心態面對,并且在面對挑戰的過程中促進師范大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