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情感教育
時間:2022-02-06 11:47:00
導語:論高校情感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涵義
在近年英國沃里克大學主辦的研討會上,來自10個歐洲國家的與會者一致同意情感教育的下述定義: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學生的情感、信念以及情緒。它包括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以及他們的自尊。更為重要的一面,是超越學生個體,關注他們與別人之間關系的效果。因此人際關系和社交技能被認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1]我國的一些學者認為,情感教育是一個與認知教育相對的教育概念。德育中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培養大學生的社會性情感;提高他們情緒情感的自我調控能力,幫助他們對自我、環境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2]終極目標指整個教育目標的完成和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筆者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應關注并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學生的情感調控能力,幫助其對個體、環境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使其健全個性的形成。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特征
凝聚性:情感教育的凝聚性特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能通過情感的交流、啟發等方式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內容和方法把千差萬別的學生個體凝聚成一股力量,學習熱情不斷提高。情感教育的凝聚性,應該在培養大學生的集體觀念上表現出來。情感教育的這種以培養大學生集體觀念為基本內容的凝聚性,可以幫助大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樹立熱愛集體,為集體盡義務的集體榮譽感;可以教育大學生懂得堅持集體的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為了集體利益,在必需的時候犧牲個人利益的原則;可以引導大學生不斷增強集體主義觀念,養成善于在集體中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與習慣,從而發揚相互尊重、團結友愛的精神,克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不顧集體的錯誤思想和行為。
調節性:情感教育的調節性特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通過各種情感形式對受教育者進行情緒調控、心理調適和人際關系調整,使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內容產生肯定性的情感態度。情感和意志在人的思想內化、轉變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情感作為人對外在事物的體驗,對主體的認識和行為起著積極或消極的驅動作用,通過調節學生的情緒,讓學生不斷地得到具有積極心理意義的成功體驗,抑制其消極的思想行為,更高質量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傳遞和情感發展的任務。
滲透性:情感教育的滲透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融合各種教育因素與方式,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情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目標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
激勵性:情感教育的激勵性指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表揚、鼓勵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其思想和行為向著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方向變化發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情感教育的教育者運用多種手段,使個體把社會和組織的要求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認識、情感、信念,然后在意志的作用下又把內在的思想信念外化為符合社會和組織規范的行動,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任務的實現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根本目標和任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道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使每個人確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著未來闊步前進,時時刻刻想著未來,關注著未來。由理解社會理想到形成個人崇高的生活目的,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條漫長的道路?!庇纱丝梢钥闯?情感在人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三觀”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和任務。所以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的促進因素。
2.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順利進行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響的雙向活動過程。一個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包括三個階段,即內化階段、外化階段和反饋檢驗階段。[4]901三個階段的順利進行都離不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動。積極的情感有利于受教育者把外在的思想品德要求轉化成內在的思想品德認識,并由內在的思想品德認識到思想品德行為的轉化。因此,情感教育是聯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橋梁與紐帶。
3.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增強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可以通過情感教育重視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教育者在積極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自覺追求更高層次的思想品德目標,從而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認識。[4]100
三、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途徑
1.豐富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內容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當我們談到人的時候,首先應該確立的前提是,人“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系”。[5]人是有生命的客觀存在,是有血有肉的現實的人,而不是某種無人身的精神或意識。強調現實的人目的在于,懂得研究人就應該以生活實際為出發點。實踐證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越是符合受教育者的生活實際和內心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越顯著。反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則會減弱。
2.改進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具有體驗性、自控性、互動性等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實踐活動,引發學生深刻的情感體驗。學生由于情感的變化,改變了對事物的看法,積極性得到了調動,這種情感體驗方法還可以和實驗法、討論法等方法綜合作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根據情感教育的互動性特點,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語言、動作以及行為等方式進行信息傳遞,而使情感和思想互相交流、碰撞、感染,達到相互一致。最終達到這樣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情感既滿足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激發教育對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使教育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機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必須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才能保證情感教育機制的有效運行。由于情感是人與客觀事物直接接觸中產生的態度體驗,所以,高校情感教育需要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重視實驗教學。首先,重視學生集體活動。學生社團是學生集體活動的形式之一,應該被納入情感教育范疇,并得到學校的支持、參與和引導。學校應開展多種學生社團活動,并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其次,增強教育者對學生情感教育的功能。班級是一個基本的組織單位,學生的各種日常生活和學習都要通過班級組織才能進行。教育者是教師和學校,學習和書本知識是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因此應該增加教育者對學生情感教育的功能,有計劃地自覺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再次,完善領導機制。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大意義,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這一重大課題擺在學校教學和管理的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嚴格規章制度和各種獎罰條例。學校實施的各項管理措施和教育手段,應該有利于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使學生在心理上發生根本變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品質,激發學生自覺成材的意識。最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評估機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評估應該與學生心理素質、情感教育的水平、教育的方式等掛鉤,加強情感教育的責任意識。
- 上一篇:商貿市場股工作報告
- 下一篇:就業民調工作宣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