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內容協調與整合

時間:2022-02-06 11:58:00

導語:思想教育內容協調與整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教育內容協調與整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及其解構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一種結構性的存在。”[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不同構成部分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過程中,各自發揮自己的作用力,各種作用力通過相互之間的協調與整合所形成的綜合作用力,這種綜合作用力是為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服務的。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五個構成部分,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過程中各自的地位以及各自所發揮的作用力是各不相同的。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進行解構,就是要明確不同內容部分發揮的是怎樣的作用力。

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主要內容,是一種認知性的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思維方式的教育,思想教育的內容和作用決定了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處于根本的指導性的地位。思想教育中的世界觀,“作為人們對自然、社會、思維的總的看法,它從根本上決定著人們認識和實踐的方法論,并在此基礎上制約著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而它在思想教育中處于基礎和首要地位”[2]。思想教育具有探索性、理論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對于世界觀的形成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思想教育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中發揮著核心力的作用。

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鮮明的政治色彩和階級性的集中體現。政治教育“主要是進行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情感、政治方法、政治紀律等方面的教育,重點是解決對國家、階級、社會制度等重大政治問題的立場和態度”[3]。在性質上政治教育是一種方向性教育,具有主導性、控制性、傾向性和斗爭性的特點,這些特點和性質決定了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的主導和保障地位,這就內在地決定了政治教育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中發揮著主導力的作用。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的基礎性的內容,它作為一種規范性的教育,涉及到提高受教育者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等道德素質方面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道德素質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起基礎性的作用,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具有滲透性、基礎性等特點。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的基礎地位,決定了道德教育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中起的是基礎力的作用。

心理教育,是針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而提出的新課題,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的重大課題之一。心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并使其形成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內在心理動機,完善自身的政治素質和理論素養。因此,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中所起的是內驅力的作用。

法制教育,是社會對其成員進行法律常識、法律思想、法制觀念等方面的教育,其核心內容是法律思想的教育,即一定階級將其對于法的關系、規范和設施的觀點,理論內化為受教育者本人的法律觀念和思想的教育。法律本質上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因此法律體現了突出的政治性和鮮明的意識形態性。法律作為一種調節人們的行動和行為的最基本的準則和最低要求,是保障人們正常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線。如果說道德能夠維護和實現他人利益的話,法律則能保障他人的基本利益不受到損害。相應地,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中發揮著保障力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地位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能有效地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具體化。它是黨和國家對社會成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時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諸素質方面的要求,是決定民族素質的重要方面。”[4]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種作用集中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所產生的內容力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要做到合格和可靠就必須要求我們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心理素質、法制觀念等方面都能夠達標,能夠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作用,促進這五個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從而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總目標。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能有效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資源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不僅專職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兼職的也要做,黨政干部、共青團、婦聯都要做,各方面的力量齊抓共管,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同樣也是處在這個系統里面,各方面的內容資源都在發揮自己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形成之前,各方面的資源各自發揮作用,這樣不但會出現資源的重復使用,也會造成資源的配置的不合理,造成各方面資源的浪費。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在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資源的過程中,實際上是發揮著一種溝通協調機制的作用,使各資源部門權責明確,并及時反饋調節,從而有效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資源,避免資源的浪費。

(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創新,根本目的是為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為受教育者的成長成才服務。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全部過程所產生的綜合效應所帶來的有益結果,這種結果是一種肯定意義上的正效果,它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預期設定的教育目標在性質上是符合的。實現良好的正效果,單靠各個不同部分的內容難以實現最佳的效益。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合力作用,能有效地將不同的內容的分力凝聚到一起,擰成一股繩,一方面能夠使各種力量之間實現有效協調,避免在方向上出現不一致而產生內耗的現象,另一方面能整合各種分力,形成整體大于各個部分之和的整體效應,產生分力之間簡單相加無法達到的整體效果,從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得到極大地增強。

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協調與整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內在協調

1.五種內容力相互協調的內在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五個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五種力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的。這就產生了一個各種內容的作用力之間界限不清、職責不明的問題。因此,必須搞清楚各種作用力之間的相互滲透關系,并協調好五種內容力各自的作用范圍和工作機理,才能有效地防止內耗,更好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因此,五種內容力之間的相互滲透構成了它們之間相互協調的內在原因。其中主導力和保障力、核心力和基礎力以及核心力和內驅力之間的相互滲透顯得最為典型,下面就這三個方面展開淺顯的探討。

政治教育所發揮的力量既具有主導性,又具有保障性,它既能主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政治方向,使其能穩定地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又能起到保障作用,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會偏離正確的政治方向。法制教育所傳播的法律思想,是一定階級意志的體現。法律法規是人們行為的最底線,人們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里面進行,簡而言之,就是人的所作所為不能違法,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保障,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起到一個保障力的作用。但法律思想的階級性,尤其是國家憲法所規定的根本內容,帶有強烈的政治主導性,在一定程度上起著主導力的作用。由此可見,主導力和保障力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

思想教育所起的核心力和道德教育所起的基礎力也是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思想教育的主要目標是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世界觀又是最根本的,它是人們對于世界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教育的核心力正是體現在它對世界觀的形成所起的核心作用上。人生觀和價值觀與人的道德品質和素質緊密相連,人們對于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人們進行價值判斷的根本觀念直接決定了人們的道德品德素質是怎樣的。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種價值教育,它的目標是使受教育者學會正確處理個人價值、集體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個人價值和他人價值之間的關系。在這一點上尤其體現了價值觀對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道德教育所起的基礎力是思想教育的核心力的重要體現,而思想教育的核心力也在道德品質的形成中發揮了基礎性的作用,體現了基礎力的功能。核心力的體現包含了基礎力,基礎力是核心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核心力和基礎力之間是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的。

心理教育所形成的內驅力和思想教育的核心力同樣有著內在的聯系。內驅力的實質是在培養受教育者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基礎上,使其產生強烈的理論需要,從而自覺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利用心理教育的契機,有效地滲透到心理教育中去。這種滲透必須通過對于受教育者的理論動機的培養來實現。歌德在《浮士德》中講到“理論是灰的,生活之樹常青”,理論是對現實的總結,它往往滯后于實踐,然而理論又具有內在性、根本性、穩定性,能夠指導實踐的發展。內驅力的實現,必須大力發揚理論的優點,使受教育者感受到理論的巨大魅力和作用,從而產生對于理論的迫切需要。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是系統的理論灌輸,因此理論魅力的展現必須通過思想教育核心力的發揮來實現。反過來,內驅力的實現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作用,從而有利于思想教育的核心力作用的發揮。一方面核心力能促進內驅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內驅力又有利于核心力的發揮。由此可見,內驅力和核心力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的。

2.五種內容力之間相互協調的內在機理。五種內容力之間既互相包含,互相滲透,又相互獨立,各自在自己的范圍內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形成發揮著自身的作用。要避免相互滲透帶來的范圍不清、職責不明等問題,就必須對五種內容力進行有效地協調。五種內容力的獨立地位正是通過相互之間協調來實現的,其中的每一種內容力正是在與其他的四種內容力的交互作用過程中才具有了自己的獨立地位的。這種獨立是相互依賴、相互依存,是其中的任何一種內容力相對于其他四種內容力的絕對依賴中的相對獨立。

五種內容力之間的相互協調應該符合如下機理:主導力是對于核心力、基礎力、保障力和內驅力的主導,它的主要作用是將這四種力緊緊團結在一起,使任何的一種力都不偏離正確的方向,防止各種力之間出現內耗,使得整體的合力得到最大的發揮。基礎力是主導力、核心力、保障力和內驅力的基礎,任何內容力的發揮都是在一定道德基礎上的,任何力的發揮首先要致力于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打好了道德品質的基礎之后,再提高受教育者其他方面的素質。核心力是相對于主導力、基礎力、保障力和內驅力的核心,它構成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主體內容,是形成合力的基本力量。核心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中處于中心環節,這個中心是通過其他四種力對核心力的環繞來體現的。內驅力是產生政治思想需要、理論觀念需要、法律思想需要和道德規范需要的內在動機,是實現主導力、核心力、基礎力和保障力的內在驅動力,是增強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使其產生持久學習動力,不斷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內化的關鍵環節。保障力是對于主導力、核心力、基礎力和內驅力的保障,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力在法律法規的范圍內實現,保障其他四種力的有效發揮不偏離憲法所規定的根本方向和基本原則。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外部整合

整合是系統科學中提到的一個概念。“社會整合指調整或協調社會中不同因素的矛盾、沖突和糾紛,使之成為統一體系的過程或結果。在此過程中,社會中各相互對立、相互矛盾的要素,可以通過相互適應,共同遵守一種行為規范而達到團結一致,形成一個均衡的體系。”[5]社會學中的整合原理,同樣也可以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形成中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整合,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作為一個系統,一方面是把系統內各要素即思想教育所形成的核心力,政治教育所形成的主導力,道德教育所形成的基礎力,心理教育所形成的內驅力,法制教育所形成的保障力,通過聯系、滲透、互重組綜合起來,形成合理的結構,實現整體優化、協調發展,發揮整體的最大功能;另一方面是在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系統的性質和特點的前提下,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與其他系統一起,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既能夠維持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作為一種合力系統的完整性,又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系統的整體合力的一部分,參與到整體合力中來。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有機整合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

1·從宏觀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進行整體上的統攝和規范。

首先,對五種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力本身進行統攝和規范。思想教育所形成的核心力,政治教育所形成的主導力,道德教育所形成的基礎力,心理教育所形成的內驅力,法制教育所形成的保障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整體合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樣的。這五種力之間的相互交錯形成幾個力的平行四邊形,所產生的合力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合力。五種力中的任何一種都對這個合力有所貢獻,都是包含在這個合力里面的。但五種力之間的結合方式不一樣,所產生的合力大小也不一樣。五種力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不同,所負責的范圍也有所區別,如果沒有一個自覺地統攝和規范過程,它們很可能會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力的方向不一致,就會導致內耗,部分力之間會相互抵消,從而影響到整體合力的發揮,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有機整合,就是從根本上確立一個標準和規范,使五種內容力按照統一的方向和原則來進行,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統攝整合,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最優化。

其次,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系統和其他合力系統之間的統攝和規范。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系統并不是孤立和封閉的,而是與其他的力的系統相聯系而存在的,它一方面與其他的平行系統相互聯系和制約,另一方面又和平行系統共同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合力這個更高一層的系統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有效發揮,不能僅僅依靠系統內部的結構優化和有機整合,而且還必須與它的平行的合力系統保持方向上的一致,避免出現相互抵消的現象。因此,從整體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進行統攝與規范,還必須從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系統這個全局出發,對其子系統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系統進行統攝規范,將分散的多樣的子系統力經過統攝整合形成統一的系統力,生成新的合力。而只有經過了這樣的一個統攝和規范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才不至于與其他平行系統的力相互抵消,從而從根本上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的有效發揮。

2·從微觀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進行有效地滲透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五種內容力之間是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既相互依賴又相互獨立的關系,它們的相對獨立性決定了它們能夠各司其職,在整體的合力中發揮自己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的相互依賴性和相互滲透性則使它們喪失自己的絕對獨立地位,使得五種內容力不可分割地融合在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之中。五種內容力的有機融合,一方面使得它們自身發生質變,喪失了原來的獨立地位,另一方面使得合力的內部結構發生了變化,從而產生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整體合力。弗蘭克指出:“盡管歷史拼圖中的每一片看上去都可能絢麗多彩,但是只有把它們放在整合的宏觀歷史中的適當位置,才能更充分地鑒賞它們。”[6]正如歷史拼圖中的每一片一樣,五種內容力的作用和功能都能在它們滲透融合之后所形成的整體合力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五種內容力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之后形成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合力,可以起到培養正確“三觀”和科學思維方式的作用,可以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同時具有培養道德品質的基礎作用,能夠起到約束各項教育內容于法律法規之中的保障作用,還具有培養對于理論的迫切需要的內在動機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必須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合力的協調與整合的機理,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力形成規律,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有效梳理、篩選和融合,以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