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新媒體藝術專業教學
時間:2022-04-24 10:12:00
導語:探討新媒體藝術專業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入2l世紀,人類的生活逐漸依賴數字化科技,人們交流的方式也從文字交流慢慢轉變為圖像交流。如今,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是一個高度技術化、標準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時代的發展帶給我們先進的技術和觀念,然而這些又會被市場迅速消化。這個消化過程正逐漸呈加速化和激烈化狀態。市場變得日益龐大,貫穿各個方面。它的信息更新速度也是空前的,讓我們目不暇接。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時代,對于在象牙塔里面的高校美術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怎樣不被社會淘汰,怎樣面對這種社會現實,怎么適應并能在這個社會中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呢?面對種種的問題與困惑,我們有必要好好分析一下高校新媒體藝術專業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并探討對策。著名的美國藝術心理學家艾倫•溫諾(ElenWinnner)曾指出:“藝術歷來就被當作缺乏任何必要和充分特征的開放性概念。
藝術的疆域必須能無限延伸以便容納新的、以前根本沒有想到過的藝術形式,藝術是擴展的、探索性的,永遠不是靜態的,因而,無法預見的全新的藝術形式的出現始終是可能的。因為藝術的概念必須保持它的無限可伸延性,所以不可能用圖表列出據以確定藝術的各種特性,這樣做會使藝術的概念封閉起來。因此,原則上是無法給一件藝術品下定義的。”慚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的區別,顧名思義,就是數碼藝術與傳統藝術的主要區別。也可以說是創作媒介的不同,創作手段的不同,這主要表現在創作的工具方面。新媒體藝術專業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緊密聯系高科技。它是以非物質形態呈現的,同時,它與傳統的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專業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及教學實踐都存在很大的差別。這些差別主要體現在創作媒介和觀念問題上,藝術也從靜止的到運動的,再到交互地進行著不斷更新的變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也從傳統的架上繪畫轉移到視頻、數字三維藝術上來。新媒體藝術進入高校對學生們的學習方式和他們對藝術的理解方式起到了顛覆性的作用。但到目前為止,我國仍處于新媒體藝術產業的起始階段。阿凡達我國與新媒體相聯系的技術開發和數字化的生產內容還達不到市場的需求。新媒體專業的技術匱乏,設備更新跟不上時代,使得高校新媒體專業教學舉步維艱,很難培養出高質量、高水平的人才,而新媒體人才的嚴重缺乏則成為中國新媒體產業發展的重要缺陷。在我國,新媒體產業發展矛盾重重,與新媒體藝術相關的實踐積累不夠充足,新媒體藝術的理論研究和批評的水平不高,新媒體藝術的學科設備、新媒體師資等教育資源十分缺乏。我們的新媒體藝術專業教學與市場之間有一個很嚴重的矛盾:市場奇缺新媒體專業人才,然而作為高素質人才的資源庫,高等院校又不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高素質、高標準,能夠適應市場需要的人才。這從而導致中國新媒體產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產業鏈的不完整和不健全也就直接導致人才在市場中的發展的怪圈,沒有好的專業人才去培養新的人才。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新媒體專業的發展不縫全。從新媒體專業藝術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新媒體藝術教育從一開始就不順利。
20世紀90年代中期,新媒體藝術開始進入藝術院校。世界各國在這一新興的藝術教育領域幾乎處在同一起點。我國的許多藝術院校由于看好動漫產業的前景,因此,都開設了名稱各異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如數字藝術、數碼藝術設計、動畫、多媒體藝術設計、游戲制作、影視動畫等等。但是,這些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發展始終不完善甚至是很滯后的,并且沒有涌現出在這方面非常有建樹的專家,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的作品。然而,縱觀世界各國,美國在這方面的教育模式非常值得借鑒。美國的新媒體藝術教育是由工業產業推動的。新媒體知識的實際應用積極地帶動了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反過來也促進了圖形圖像相關學科的自身發展,結果就達到了良性循環的要求。例如電影(阿凡達,基本上是基于數字技術的發達,如此完美的數碼技術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眾所周知韓國的游戲產業十分發達。如今,我們玩的很多經典游戲,大都出自韓國人之手。游戲產業需求量最大的是設計和開發方面的人才。進入了產業鏈,市場的需求和人才的培養就都進入了一個循環軌道,這樣也就形成了互補。市場需要的人才培養出來了,人才又能在發達的產業鏈中得到鍛煉,從而促進產業鏈的發展。面對這些國家的先進經驗,我國高校新媒體專業的建設者們必須要學習有效的經驗。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和學校的教學條件和情況,通過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迅速地將傳統的學院教學與新媒體專業相結合,并將架上繪畫的時間縮短,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來接觸數碼技術,從而將數碼技術與傳統的學院教學結合起來。
綜上所述,我們在新媒體藝術教育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中國的高校新媒體藝術教育必須加強與市場的互動關系,及時從市場獲得最新的信息,從而不斷地調整那些不適應市場需求的教學內容。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走出去,多看看國外新媒體專業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多了解國外的美術院校在傳統繪畫與新媒體藝術之間是如何合理轉換的。有些問題是我們必須盡快完善和解決的,例如中國的高校教學一直都保持著傳統繪畫為主的教學結構。無論你學的是什么專業,素描、色彩教學是必須重點學習的。我們雖然都知道,無論是什么樣的當代藝術,其根源都已經牢牢扎在傳統文化藝術的沃土之中,但在市場經濟時代,市場決定一切,滿足市場的需求才是硬道理。如今,部分高校已經面臨這樣的問題:基礎課程在高校教學中的比例越來越少,然而,很多高校的教師都是純繪畫專業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設計專業教師與美術學專業教師的比例已經嚴重失調。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由于高校自身發展的一些特殊原因,中國高校新媒體藝術專業的教學步履艱難也是可以追溯其原因的,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培養一批專業素養到位的教師是當務之急。其次,新媒體藝術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門類,但現有的教育方式呈現出分割狀態,不但社會學科與藝術學科分割開,而且各大藝術門類在綜合性大學中也都各立門戶,這種教育制度與新媒體藝術產業急需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背道而馳的。綜合性大學開設新媒體藝術專業時,必須注重運用其專業齊全的學科優勢,重視利用相關學科的資源,以文理綜合性質的課程設置使學生能具備多種媒介相融合的創作能力,以形成學院自身在教育培養中的獨特性。新媒體藝術教育絕不是孤立的,因為它從來就是跨學科的綜合性藝術門類。它是將光、電、聲等進行有效組建的過程,這就要求創作者有扎實的藝術基礎、敏銳的藝術嗅覺。目前,國內的新媒體教育環境比較復雜,大規模的綜合性高校的專業教學ile]~的個人開辦的培訓課程相結合構成新媒體教育市場,可以說是互為補充。高校的新媒體教學與社會的數字培訓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高校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社會的數字培訓機構則更傾向于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最后,充分合理有效地安排學生的實習。在實習中,學生能夠進一步消化和鞏固學習成果,可以將很多在高校學的理論知識轉換成現實。因為整個課程設置更為系統,學生的知識面也比較豐富,知識也較為扎實,整體素質較高。如果能夠經過一段時間的業務實踐,學生就能知道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知道怎么去適應市場,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后再在學習和工作中繼續學習和補充,這樣的良性循環必然能適應各類相關專業機構的人才需求。新媒體藝術專業的教學讓我們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就業方向,也為我國的新媒體專業輸送人才。我們只有在學習中與實踐中不斷地汲取有益的經驗教訓,才能讓新媒體專業在高校教學中充滿活力。
羅伊•阿斯科特(RoyAscott)曾說:“新媒體藝術家將轉化成媒體技術專家,或者被媒體技術專家取代;新媒體藝術將更加商業化;新媒體藝術將為媒體技術的存在而存在,為媒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他的這段話充分體現了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趨勢,也充分說明了新媒體藝術專業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處理好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使新媒體專業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 上一篇:網絡環境藝術教育重要性
- 下一篇:全市高危企業安全崗位管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