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師應如何扮演文化工作者角色
時間:2022-08-17 02:42:52
導語:探索教師應如何扮演文化工作者角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人一向以燦爛、悠久的文化傳統為榮。然而,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促進文化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并地沖擊著文化前進。因此,作為文化工作者的教師,理應深刻認識并積極探索如何在現代的經濟環境中實踐文化工作者角色。
一、社會背景
縱觀當代社會,一方面,社會文化讓我們感到慶幸。從60年代學習好榜樣的雷鋒同志,到現代的活雷鋒郭明義、航天英雄楊利偉以及自立自強的優秀大學生洪戰輝等等,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身份,但他們卻都有著感人的故事。他們讓我們看到了一種理想,一種信念,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他們以自己的行動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真諦。另一方面,我們也憂心忡忡。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我們覺得吃東西都是在慢性自殺;摔倒在地上的老人無人敢扶,被車撞倒的孩子,路人視而不見。我們驚訝是什么讓人們對社會如此冷漠。
誠信缺失、道德失范、扭曲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等等一系列問題,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審視文化建設問題。以互聯網、手機等為代表的信息時代,大潮迭起,席卷全球。作為青年主體的80后和90后,在享受當今時代信息爆炸的成果和傳播優勢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承受著商業社會急功近利浮躁喧囂的巨大沖擊。如若不能批判地對待成果與沖擊,怎能不迷失自我、誤入歧途?而身處文化工作前沿陣地的教師,更應該積極投身到文化建設當中去,引導學生壘起巍巍長城!
二、哲學依據
20世紀著名哲學家弗萊德認為,教師必須是一個自覺、批判、反省、行動和實踐的文化工作者,對于社會及宰制階級采取批判與質疑的態度。在深刻反省與實踐自己的同時,作為文化的特殊傳播者,教師必須抗拒宰制的意識形態,并以實際行動投身于教育與社會轉化的改革,培養學生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個體。
首先,弗萊德主張對話教學論。他認為,教育者必須秉持一種普遍倫理學,這種倫理學要教育者誠實、公平、尊重、自由地跟學生進行對話教學。弗萊德強調對話是意識醒悟過程的必要部分。他認為,對話代表著民主的攻略行為,不能僅以單純的教學技能看待,更應是促進人類成為一個更能理性溝通的必要素質。
其次,弗雷德主張提問式教學。弗萊德嚴厲批判“存儲式教育”,即學生機械地抄寫、背誦、和重述教師的言詞,而不知覺真正的意義,結果是教育變成一種儲存的行動,學生成為“儲存所”,教師則變成了“儲存王”。
三、課堂案例與分析
在一次英語課堂中,談及亞裔的學生們在學習成績上為什么優越于美國孩子時,教師順應原文作者的分析,概括了三個觀點:第一,亞裔的學生更加努力學習;第二,亞裔的學生們持有為家庭榮譽而學習的情感;第三,亞裔的家長們跟孩子關系更為緊密。然而,當筆者問及大家是否有其他因素更為重要時,學生們都覺得已經沒有其他可以挖掘。
原文作者分析似乎合情合理,沒有任何瑕疵之處。然而,如果批判地看待,確實還是有許多有待研究與考證的因素。例如,作者所分析的亞裔群體很多是生長在美國環境中,接受的是美國教育。學生們是否想過如果他們是在中國成長和被教育,是否會有同樣的成就?中國的學生擅長縱向思維,做事喜歡逐步深入,這并不是壞事。然而,從學生們對老師的提問所表現出的反映,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學生們相對比較依賴,缺乏自己獨立的判斷與分析。因此,如果在受到外界因素的誘惑情況下,他們就很容易把持不住。
- 上一篇:創建和諧社會音樂藝術的意義
- 下一篇:探索公允價值的運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