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09-17 10:48:57
導語: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意義,著重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內容、創新創業教師與專業教師、評價體系五個方面的融合進行了探討,并介紹了保障機制建設的經驗。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有機融合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要求:各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1]。2016年起,創新創業教育得到各個高職院校的重視,基本制定了《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普遍開展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調整、方案修訂、課程體系重構、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培養等工作,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了人才培養全過程。經過幾年改革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離預期目標差距還很遠。隨著大數據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類專業如何做到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意義
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如,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定位不準、課程體系構建不到位、師資水平不高、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存在的主要的問題是沒有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作者所在學院的計算機專業群也是如此。因此,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計算機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消除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之間的隔膜,讓兩者有機融為一體。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既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和較強實踐技能,又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知識和創新思維,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職業生涯更大發展,這將具有重要意義。[2]
二、努力做到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五融合
(一)人才培養目標融合。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要求學生崇尚憲法、遵法守紀、崇德向善、誠實守信、尊重生命、熱愛勞動,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具有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工匠精神、創新思維;勇于奮斗、樂觀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學習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和創新創業訓練,掌握創新創業基本知識,具有一定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包含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因此,必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機融合,有效實現目標鏈的貫通。(二)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為有效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需要把創新創業理論與創新創業訓練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2018年起,學院實施“1+1+1”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包含1個主修模塊、1個輔修模塊、1個素質拓展模塊。把《創新思維與創業基礎》作為公共必修課納入主修模塊。另設置2~3門專業拓展課。[3]如,《大數據概論》《Python數據分析與應用》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創新實踐能力,輔修模塊包含《創業營銷》《創業案例分析》等5門課程,學生可選擇性學習,素質拓展模塊設置《創新實踐》《創業訓練》等實踐性課程。通過近一年的實踐,學生選擇創新創業輔修模塊的學生占全校學生的63%。學院整個計算機專業群遵循創新創業人才成長成才規律,形成了普識教育(100%)——實踐體驗(80%)—創新創業輔修專業教育(60%)—創新創業訓練(15%)—項目團隊(5%)的“金字塔”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三)教學內容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要讓學生掌握創新創業基礎知識,更關鍵的是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要有效實現教學內容融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實現以下兩方面教學內容的融合:一是創新創業通識課程教學內容要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創新創業通識課程教學內容全部選取與專業發展息息相關的內容。如,CPU、筆記本電腦的技術發展、更新換代等及IT行業經典創業案例等。二是專業課教學內容要有機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在研討、制定課程標準時進行合理安排,教學設計更要反復推敲。把IT項目分析、設計、開發錄制成微視頻,逐步建立基于專業特色的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案例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四)創新創業教師(導師)與專業教師融合。要解決雙創教育教學水平低的問題,就必須建立一支強有力的雙創教學團隊,實現創新創業教師(導師)與專業教師融合。計算機類專業是純工科類專業,必須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建立一支由雙創理論教師、專業教師和校外實踐導師組成的教學團隊,實現了雙創理論課教師從專業基礎課教師中遴選。一年多來,通過強化師資培訓,加強專業教師創新創業知識,派遣到企業頂崗學習,鼓勵科技成果孵化和轉化,培育創業意識、訓練創新思維。雙創理論教師、專業教師和校外實踐導師相互學習,有效提高了專業群雙創教學團隊的教學能力、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和學術水平。(五)評價體系融合。為有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目標有效支撐人才培養目標,課題團隊重新設計了創新創業課程的評價體系,基本實現了與專業教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融合,更加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以創新思維與創業基礎課程為例,過程性評價分占考核比例的40%,期末考核注重創新思維、創業構思、設計,以開放性試題為主。評價體系的有機融合,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考試不用再死記硬背了,更多體現創新創業思維、知識的綜合性運用,案例的綜合分析,模擬實戰環節。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保障機制
要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必須從學院層面建立一套保障機制。近三年來,學院為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建立了相對完善的保障機制。[4]一是全面實施“1+1+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得以完善。二是總體構建了“兩線結合,三級遞進”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采取線上線下聯合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通過慕課、視頻公開課實現線上教學,線下完善課后深度指導,把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相融合,實現優勢專業、創業教育服務產業發展,努力打造國家級“金課”,構建并實踐啟蒙入門、興趣激發、精英培育的三級遞進模式,保障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實踐環節。三是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出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學分認定與轉換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對學生自主創業、參賽獲獎、創新實驗、、獲得專利、科技成果轉化等多種自主學習、實踐形式實施置換課程、替代學分”;實施彈性學制,修訂《學籍管理規定》,休學創業可以保留學籍1~2年,支持學生參與創新創業。
四、結束語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是一項系統的、綜合的教學改革工程,涉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重構、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評價體系優化、雙創師資隊伍建設等環節。計算機類新工科專業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搭建顯得更加關鍵。因此,我們應全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OL/EB].國辦發〔2015〕36號.
[2]寇月,鮑玉斌,于戈,張天成.創新創業教育與計算機專業教育的四位一體融合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8(6):36-40.
[3]梁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6):19-24.
[4]陳希.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4-6.
作者:袁乖寧 鄭倫川 單位: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學院
- 上一篇:解析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關系
- 下一篇: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