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中醫院護士繼續教育培訓體會
時間:2022-10-11 09:48:10
導語:基層中醫院護士繼續教育培訓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基于院校聯合模式下探討基層中醫院護士參加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的體會,為促進中醫院護士繼續教育培訓提供借鑒。方法:采用質性研究的現象學研究方法對12名全程參加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的護士進行一對一的半結構式訪談,并提煉主題。結果:1)培訓體會。促進了中醫學的傳承發展,擴大了中醫學的社會影響;提升了護士的社會地位,提高了護士的職業認同感;營造了中醫護理的學習氛圍,形成了護理人員自我提升機制。2)教學反饋。建議進行延續性教育;建議進行反饋式教學;建議采用鼓勵式教學。3)問題反饋。中醫護理項目收費標準不完善;基層醫師中醫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結論:采用“院校聯合”的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為基層中醫院護理人才培養探索了新道路,促進了中醫護理技術的推廣,為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養模式的發展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基層中醫院護士;院校聯合;繼續教育;培訓體會;調查研究
在我國,中醫護理教育起步較晚,且目前中醫院的護士大多為西醫院校畢業,未受過系統的中醫護理教育,其中醫護理知識有待提升[1-2]。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供給與需求不平衡的問題出現并逐步明顯[3],為實現要素最優配置,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因此必須提高醫療質量,進行供給側改革。基于此背景,我校與湖南省部分市縣級中醫醫院展開合作,采用院校聯合模式,對中醫院護士進行中醫繼續教育培訓,以提高其中醫護理水平,培養中醫護理人才。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擇2018—2019年全程參加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的12名中醫院護士進行訪談,受訪者全部為女性;年齡24~45歲;工齡3~26年;臨床護理管理者3名,臨床護理工作者9名;副主任護師5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1名,護士1名;工作科室涉及護理部、骨科、內科、外科、血透室、急診科、婦產科、腰腿痛專科、ICU。
1.2研究方法
1.2.1資料收集采用質性研究的現象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訪談法對中醫院12名全程參加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的護士進行一對一的半結構式訪談。首先向研究對象介紹本項目的研究目的、方法及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保證嚴格遵守醫學倫理原則,保護研究對象的隱私和相關權利。訪談前,就談話錄音問題征得受訪者同意并做好現場筆記。訪談過程中,研究者根據事先擬定的訪談提綱對研究對象進行提問,主要問題包括:1)請您談談參加此次培訓最深的感受;2)您參加這次培訓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3)請您談談近一年來,此次培訓給醫院、醫師、患者分別帶來了什么變化?4)請談談您對于“院校聯合”教學的體會?并有何建議?5)基于中醫院臨床實踐需要,您覺得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中醫護理水平?每次訪談時間在20~40min,訪談者不把自身的價值觀強加于研究對象,并運用引導、重復確認、追問等技巧獲得準確資料。1.2.2資料分析及質量控制訪談結束后,研究組成員及時結合訪談記錄進行資料整理,并運用錄音翻譯軟件將訪談錄音轉換為文本資料,并由研究組成員對每份文本資料再次進行雙人人工核校。采用Colaizzi的現象學資料七步分析法[4]進行資料整理、分析和歸納。研究者反復、仔細閱讀訪談記錄,同時結合訪談時的情景記憶,發現其中關鍵的部分,從中提取重要觀點和意見,必要時與受訪者核實是否與其原意相符,最后通過研究人員之間的討論,檢查所得資料的可信度,歸納總結出合理結論并完成分析報告。
2研究結果
2.1培訓體會
2.1.1促進了中醫學的傳承發展,擴大了中醫學的社會影響受訪者普遍認為參加此次培訓促進了中醫學的傳承發展,擴大了中醫學的社會影響。通過培訓,受訪者認為:“我們不再只是每天把傳承中醫國粹掛在嘴邊,更多的是付諸實際行動。”“我們晚上在小區跳中醫保健操,很多人都會跟著學,我想把廣場舞改成八段錦,應該也會有很多人愿意參與。”“最大的收獲就是對中醫學的認同感,真心認為應該把中醫傳承和發揚下去。”“醫院的中醫護理技術開展起來以后,鄉鎮醫院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仍會分批派出護士來進修學習。”2.1.2提升了護士的社會地位,提高了護士的職業認同感目前我國醫院管理者、患者及家屬對護士的專業認可度不夠,護士社會地位較低[5]。同時陳鳳等[6]也提出護士職業認同感雖處于中上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間。受訪者通過此次繼續教育培訓,普遍認為自己的職業認同感和社會地位得到了提高,如:“我覺得這次培訓明顯提高了我們的中醫自信和職業自信。”“現在我們醫護合作好多了,我們和醫師現在都是互相提供信息、互相交流,我們也能夠為制定治療方案提出一些建議,完全改變了醫師心目中只會打針發藥的護士形象。”“我的副高職稱是外科護理方向,正高職稱準備報中醫護理,我想好好學習中醫護理知識。”“現在有些患者對我們的稱呼由某某護士變成了某某醫師,他們認為護士也能用中醫護理技術治療疾病、緩解癥狀,和醫師一樣了不起,所以我覺得中醫護理技術的廣泛應用對護士地位的提升很有幫助。”2.1.3營造了中醫護理的學習氛圍,形成了護理人員自我提升的機制受訪者一致認為此次培訓提高了醫院中醫學習氛圍,同時激發了她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形成了自我提升的機制,如:“醫院有好幾個癡迷中醫的護士長,她們在此次培訓后,又自發去全國各地學習,回來后還在醫院培訓其他有興趣的護士。”“通過這次培訓后,我們醫院的中醫氛圍越來越好了,特別體現在我們護理方面。”“現在她們都是主動去外面學習,什么類型的學習都愿意參加,而且科室都自發買了針灸等用具。”
2.2教學反饋
2.2.1建議進行延續性教育受訪者都十分肯定“院校聯合”的繼續教育模式,它充分將高校優秀師資和醫院繼續教育培訓相結合。同時也提出了希望進行延續性教育的想法,如:“我們希望可以一期一期地辦下去,按照分期辦班的形式,深入開展一些專項技術班、提高班。”“希望以后能和學校合作推出同步的網絡課程,讓我們能繼續聽課。”“我希望以后能通過一些短視頻來學習、鞏固。”“我希望這種培訓能連續下去!”“希望培訓可以繼續開展,最好可以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這樣就可以保證更多的人一起學習。”2.2.2建議進行反饋式教學反饋式教學模式是教師在培訓結束一段時間后,再次返回幫助護士解決實踐過程中有難度的問題,以提高護士的思維探討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教學方法[7]。通過院校聯合的培訓模式,受訪者建議:“我覺得我們可以開展師生交流會,因為在臨床實踐一段時間后會發現很多問題,希望老師隔一段時間可以進行回訪,解決我們臨床遇到的實踐難題。”“我希望培訓后能有老師去科室進行實地指導,或者選派醫院相關人員去學校的附屬醫院進行實地學習,同時根據科室病種進行具體指導。”2.2.3建議采用鼓勵式教學受訪者均表示頒發資質認可證書的獎勵式教學能激發她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受訪者建議:“我們希望辦一些寬進嚴出的班,通過考核的形式來獲得一個資質認可的證書。”“護士對參加我們今年護理部組織的穴位辨識大賽表現得非常積極,榮譽是很好的學習動力。”
2.3問題反饋
2.3.1中醫護理項目收費標準不完善目前我國中醫醫療服務普遍存在定價較低,收費項目較少且調整較慢的問題[8]。受訪者指出:“現在很多中醫護理項目都沒有納入醫保,患者不得不考慮費用問題。”“收費標準沒有明確,一般按照部位收費,總體收費很便宜,對于那些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往往予以免費。”“因為收治的患者經濟條件大多不好,只能開展不收費的中醫護理技術。”2.3.2基層醫師中醫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在我國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存在淡化傳統、偏向西化的問題,且目前基層中醫院工作環境差、待遇低,很難吸引高學歷、高技術人才,使得基層中醫院水平處于落后狀態[9]。受訪者指出:“醫院很多醫師是西醫專業,中醫基礎薄弱,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的開展往往是護士單方面在執行,缺少醫療上的協助,如中藥、針灸等治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療效果,所以我覺得醫師護士都要參加培訓,尤其是西醫院校畢業的醫師,這樣才能形成協作小組。”“我覺得醫師也需要積極開展繼續教育,保持中醫知識的持續鞏固和更新,大家共同進步。”
3討論
3.1中醫院護士繼續教育培訓后產生何種影響
繼續教育培訓能提高基層中醫院護士的理論和操作水平,增強她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職業認同感。同時在臨床工作中,護士能更好地將中醫護理知識與疾病的健康宣教相結合,提高患者滿意度。培訓結束后,護士也能逐步參與治療的決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護理地位。這與周小蘭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
3.2如何對中醫醫院護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
此次繼續教育培訓采用了院校聯合的模式,充分將高校師資力量與醫院臨床專家相聯合。此模式提升了護士中醫護理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更好地滿足了臨床需求,提高了患者滿意度,這與唐榮芳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但由于臨床繼續教育存在培訓時間短和學習不深入的問題,所以我們可以針對其開展延續性教育,幫助護士進一步深入學習中醫知識,培養出更滿足于臨床需求的護理人才。同時建立反饋式教學模式,當護士工作遇到難題時,能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解決,不斷提高護士的中醫護理技術,并通過頒發資質認可證書的鼓勵式教學來充分調動護士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促進護理人才的培養。
3.3如何更好地在臨床中推廣中醫護理技術
物價等管理部門未制定完善的中醫護理項目收費標準以及基層醫師中醫水平的欠缺是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難以推廣的重要原因。為推動中醫護理技術的發展,醫院應結合中醫特征,建立新的定價制度,使其充分體現中醫服務價值,并建立調整機制,科學合理地調整中醫醫療服務價格[8]。同時國家政策需要對中醫藥人才配置和待遇給予適當傾斜,不斷提高基層中醫醫師水平。綜上,本研究通過對全程參與了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的護士進行調查研究,對其參加培訓的體會和反饋意見進行了初步探索。受訪者在談及培訓體會的同時,強調了延續性教學、反饋式教學以及鼓勵式教學的重要性,也指出了臨床推廣中醫護理技術時存在的問題,為中醫院開展中醫護理繼續教育培訓,推廣中醫護理技術提供了借鑒。但訪談時間距離項目結束已有1年,間隔時間較長,且定性研究的方法限制了研究結果的推廣性,下一步將擬采用量性研究進行調查。
作者:彭麗麗 石奧利 羅堯岳 陳紅濤 龔小枚 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 桃江縣中醫院
- 上一篇: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探討
- 下一篇: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