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人文素養教育策略
時間:2022-11-18 09:48:17
導語: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人文素養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各項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的時代背景之下,教育行業的關注度也日漸加增,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教育,已成為國家關注的教學重點。對于學生施行人文素養教育,可提升學生對社會學科的學習興趣,實現大學英語與專業相結合的公共文化課程教學目的,促進我國財經類大學教育可持續性發展,進而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財經類;大學英語;人文素養
財經類大學是我國以社會學科為主的高等院校,針對財經類大學中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定位應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實現現代化公共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作為教學重點,使教學內容得到全方位提升,開拓學生英語視野,促進教育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使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充分發現自我、完善自我,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教育人才。
1人文素養的含義
人文素養主要指人文科學的知識水平及研究能力,將人文科學中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得到完全體現,以挖掘人內在品質為重點進行的教育模式,深度思考人類生存的意義與價值。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蓬勃發展的趨勢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實踐到各大院校當中,財經類大學作為社會學科的教育院校,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實踐到英語課程教學中,提升學生對人文素養的認知程度,并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推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相互結合,實踐素質化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1]。
2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起因
2.1符合客觀教學理念設定
在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應結合國家教育部門的教育指針,教育部門提出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指出,英語并不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而應結合國內外的文化知識,開拓自身語言視野,增強學習者的知識涵蓋量,進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由此可見,教育部門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給予了高度重視,因此在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中,合理運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養具有較深的教育含義。
2.2符合時代教育思想
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曾提出教學過程中應將理論知識與德育教育進行完美結合,如今在我國各大院校也已將德育教育完全融入課程教學當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財經類大學作為代表性的社會學科院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是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有效途徑,任何院校的理論知識教學都離不開思想道德教育輔助,因此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需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開始,為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道德觀[2]。
2.3提升學生對英語課程核心的理解
英語是現今世界運用相對廣泛的語言之一,擁有著較強的人文特征,在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結合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思想人格。基于此,對于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人文素養培養教學模式,應結合學生的興趣開展教學,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中,掌握英語的理論知識并完成相對應的模擬訓練。英語作為現今多個國家所認可的語言形式,擁有著各個國家的融合性特征,包含國家的歷史、文學、藝術、地理等多種因素,使學生對其背后的文化底蘊進行深度剖析,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3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人文素養培養現狀
3.1缺乏對人文素養培養的關注程度
理論知識的傳授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學重點,英語作為社會性、系統性、工具性學科,逐漸被社會大眾所認可,近年來眾多學生選擇英語學科作為必修學科,但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只停留于考取相應的等級證書,理論知識相對豐厚,實踐經驗有待提升。在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著重于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認為人文素養教學并不能對學生提升考試成績產生有力的幫助,長此以往,忽略對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只執著于考試分數的提升[3]。
3.2課堂互動性不強
傳統意義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在現今新課改教育背景之下,教師已逐漸將學生轉換為教學重點,但理論知識的傳授仍由教師進行主導教育。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育重點集中在英語的語法、句型、詞匯的教導,因此學生只需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筆記記錄即可,導致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學氛圍過于呆板,學生對學習內容缺乏興趣。教師的固有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局限性的學習方法,部分教師以照本宣科的形式對課程內容進行宣讀,進而導致學生對英語失去興趣,制約英語課程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發展速度。
3.3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有待提升
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中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首先要選擇具備專業人文素養的教師進行教育,因此對于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培養應作為教育重點。正所謂“師者言傳身教也”教師的人文素養表現,可對學生產生直觀的影響,在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應充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但是在現今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諸多教師將自身的關注重點定睛與對教學理論知識的傳輸模式拓展中,忽略了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
3.4大學英語目標定位有待優化
在21世紀全球已進入經濟化社會發展進程,對于英語的運用覆蓋面積也在逐步加增,尤其是德國、日本等許多母語非英語的發達國家,也已將英語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培養基礎,強化公民的英語教學,提升公民英語掌握程度,進而提升國家整體綜合實力。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定位,應隨著國家的飛速發展而不斷更新,結合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對學生施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教育,使學生重新認識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可結合歐美文學課程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養。
4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
4.1合理融入英美文學教學理念
現今我國財經類院校以管理學類和經濟學類為熱門學科,原因源于國家對經濟管理型人才的極度缺乏,進而使得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偏向于經濟學與管理學,但在財經類大學教學中,應著重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及人文素養的專業培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缺乏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意識,使學生執著于對理論知識學習,將目光定睛在所學知識上,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在經濟市場競爭中獲得的競爭力,而忽略自身人文素養的培養。因此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師應結合這一現象更新自身教學理念,將英美文學課程有效融入教學設計方案中,培養學生養成英語教學理念中的人文主義精神,挖掘人類知識、能力、心態的綜合反應,增強邏輯分析能力與自然社會科學實踐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歷史哲學進行有效結合,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培養、增強學生藝術素養[4]。在財經類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可通過開設的英美文學課程鑒賞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英美文學文化底蘊,提升學生鑒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深入挖掘文章的潛在含義。熟知的英美文學創作者有莎士比亞,JaneAusten,蕭伯納,Shelley等,其中莎士比亞作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的劇作家和詩人,創作了大量流傳至今的優秀作品。如《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李爾王》《哈姆雷特》等,其中《哈姆雷特》主要敘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替父報仇,殺死篡奪王位的叔父的故事,教師可通過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鑒賞,充分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使之領悟文章的創作核心,豐富自身的文學儲備量,進而為培養學生綜合人文素養奠定夯實的基礎。海明威是世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以獨特的簡約、精煉、直截了當的文學風格而被人們熟知,在創作生涯中OLDMANANDTHESEA作為其代表作,描述了一個打不垮的硬漢老人形象,內心表現出的絕望與不甘放棄的精神得到完美詮釋,其中的經典名言“amancanbedestroyedbutnodefeated”,也成為眾多青少年的座右銘,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
4.2豐富大學英語課堂內容設定
財經類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豐富現有教學課堂內容設定,將英語教學分為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及跨界交際英語三種不同類別。引導學生對課程進行選修,可設置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及任意選修課形式,充分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國際視野,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使學生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從中提取自身所需的知識點,豐富自身的文學素養。英語作為世界運用相對廣泛的語言學科,近年來已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包含對國外語言知識環境的分析講解,有助于學生掌握國際語言使用環境,了解國際文化,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可充分融入西方文化中的至理名言,對其進行優化講解,例如“Hap⁃pinessisnotinthemerepossessionofmoney.Itliesinthejoyofachievement.Inthethrillofcreativeeffort”,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5]。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文章語法進行合理分析,探索文章背后的創作環境,增強對西方文化發展歷史進程的認知,培養學生的英語文章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4.3運用課堂討論模式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在財經類大學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課堂討論形式開展教學,可針對教學主題使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增加學生的課堂互動,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以Velues為主題展開話題討論,教師可提出“whatdoyouthinkrichnessis?/canmoneybuyhappiness?”等問題引發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充分明白金錢并不是萬能的,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5結束語
財經類大學主要以經濟學類和管理學類而聞名,在財經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應結合對西方文學的鑒賞教學模式,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使學生在英語理論知識掌握的基礎上豐富自身的文學儲備,進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曦.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2020(16):167-168.
[2]喬興蘭.非英語專業英語閱讀移動學習教學改革探索——以廣東財經大學為例[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0,36(1):13-19.
[3]白薩如拉.蒙古族非英語專業開設《英美概況》課程的探索[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9,17(6):118-120.
[4]杜欣霓,黃方方.大學英語與媒介素養教育整合的可行性及意義探析[J].紅河學院學報,2018,16(4):147-150.
[5]游莉萍.英美文學的導入對大學英語教學的作用及多樣化研究[J].科教導刊,2020(29):112-113.
作者:林景英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
- 上一篇:高校英語教學人文素養培育策略
- 下一篇:茶文化融入高職人文素養教育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