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師生實現(xiàn)書育人論文
時間:2022-05-19 03:45:00
導語:構建和諧師生實現(xiàn)書育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展、教育改革的必然;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主要影響因素;教師如何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中發(fā)揮作用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將此二者結合的關鍵所在、師生關系是學校同學、同事等諸多人際交往關系中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教學過程的主體由教師讓位于學生,中心任務由教師的教讓位于學生的學、“以人為本”是現(xiàn)代教育價值觀的核心、師生關系就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熱愛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讓學生當主人等,具體請詳見。
書育人乃教師的重要職責,但在實際工作中,要真正把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并非易事,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將此二者結合的關鍵所在。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作為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成長氛圍的構成因素,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本文就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的必然性進行了探討,結合分析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影響因素,從師的角度提出作為教師應如何在建構和諧師生關系中發(fā)揮好自身作用。
關鍵詞:師生關系構建作用舉措
師生關系是學校同學、同事等諸多人際交往關系中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重要的人際關系[1]。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體現(xiàn)出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學活動中的民主、在相處氛圍上的融洽,以師生心理相容為核心,以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fā)展為宗旨。
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教學過程的主體由教師讓位于學生,中心任務由教師的教讓位于學生的學[2]。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曾有過這樣的描述:教師的職責已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與學生互相了解,影響、激勵和鼓舞[3]。教師由學生的管理者逐步轉化為學生發(fā)展的引導者,由知識的傳授者逐步轉化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因此,舊的“師道尊嚴”式的師生關系勢必遭受強烈的沖擊甚至瓦解。
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大大擴展了人們的視野和知識領域,活躍了人們的思想。當代青少年的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求知欲望比較強烈;愛思考、多疑問、求新奇的思維特征比較明顯;平等感、民主意識比較突出[4]。師生關系極易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緒,學生常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教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嚴厲而冷漠的教師,雖然也可以保證講課正確無誤,但他卻可能使學生陷入無動于衷或反感的情緒中而一無所得。因此,面向當代青少年的教書育人特別要重視師生之間的溝通,營造和諧師生關系。
此外,從教育改革的角度看,“以人為本”是現(xiàn)代教育價值觀的核心[5]。教育的過程是雙方互動、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過程。現(xiàn)代教育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師生關系作為現(xiàn)代教育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這一關系處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關系到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高;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fā)展等。因此,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2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主要影響因素
簡單說來,師生關系就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受學校的管理體制、學校領導者的觀念和要求、學校所在地區(qū)的教育發(fā)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師生關系更多的還是取決于教師和學生。
教師的領導方式、個性特征、業(yè)務能力、對學生的理解等因素會影響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多年來傳統(tǒng)思想影響,尤其在“應試教育”沉重壓力下,仍然有些教師對自己的角色身份缺乏清醒的認識,對學生缺乏足夠的誠心與耐心,師生關系逐漸緊張化[6];有些老師對自身的職責任務不夠明確,不能滿足學生獲取知識外的其他需求,使師生關系的發(fā)展受到局限[7]。
網(wǎng)絡技術飛速發(fā)展,許多學校紛紛推廣網(wǎng)絡教育,這使得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寬,學生從學校教學渠道獲取信息的比例減低。而教師由于繁忙的工作獲取社會信息量相對不足,這使得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降低。另外,教育體系中,成績至上的評價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尚未得到落實,常常導致部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人潛能被忽視掉,也造成了師生關系的疏遠。
3教師如何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中發(fā)揮作用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學校大環(huán)境中,教師面對的多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整體,不同的教師與這樣的學生班級所建立的關系是很不相同的。這說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在于教師。
教師應改變自己。近年來,新教師學歷學位的提高為師資隊伍的建設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這并不能等于教師教學素質和能力的提高[8]。營造和諧師生關系,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師德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唱的不再是“獨角戲”而應是伴奏者,舞臺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在學習舞臺上演義的激情,而不再是學生的監(jiān)督者。
教師要熱愛學生。正象夏沔尊說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應貫穿教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9]。熱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手段。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伙伴,與學生一起探索、反思、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努力開發(fā)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積極情感因素;教師應注重師生情感交流,達成默契,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及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
教師要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要對學生一視同仁。要把學生看成一個獨立完整的人,雖不可能喜歡學生的一切,但要認識到學生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把學生看成是與自己有著平等關系的公民,愛“金鳳凰”也愛“丑小鴨”。同時,把尊重和自我嚴格要求相結合,教師要敢于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采用合理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讓學生感到教師的坦誠和求實精神,這種人格魅力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師要讓學生當主人。教育是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在社會規(guī)范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個人獨特性和潛能。知識最終要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和應用,這就決定了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未開發(fā)的潛能、智慧和精神力量,確信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才,接納、引導他們,并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成績,表達出由衷地贊美。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展示。
參考文獻
[1]馬榮秀.談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2004(7):38-39.
[2]李正田.樹立現(xiàn)代學生觀念構建和諧師生關系[J].新課程研,2008(5):175-176.
[3]包小紅.教育主體與師生關系闡釋[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2):18-21.
[4]張曉翠.談談教書育人中的“師生溝通”[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1(1):64-66.
[5]石峻寶.“以人為本”教育觀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啟示[J].體育理論與教學,2004(6):02-06.
[6]李云浩,李振.淺析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2009(3):178-180.
[7]李偉平,歲輝.新時代環(huán)境下大學師生關系研究[J],2007(1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