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耐心細心關愛學生論文

時間:2022-05-27 04:12:00

導語:具備耐心細心關愛學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具備耐心細心關愛學生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要讀懂學生;要見多識廣;要因人而異;要做到關愛學生;要懂得旁征博引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講“好話”,尤其重要,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工作者是否能做好學生工作、讀懂學生也就是要對現在學生的個性、興趣、性格作一個全面的了解、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感情方面,都要有個全面的了解、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性,我們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來開展學生工作、教育是根植于愛的、說服學生做一件事,要在學生立場上談其利,也要談其弊、做學生思想工作的時候,要使自己講出來的話更有份量、懂得如何讓學生接受我們的良苦用心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學生教育工作中教師是執行者,如何在學生管理中做好良性教育,提高學生素質最主要的還是要看教育者——教師的能力。筆者從兩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了一套自己的說“好話”教學法!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教學工作中運用“說好話”教學法,切盼教育學者分享、探討!

【關鍵詞】學生工作;說“好話”教學法;運用方法

常言道:“口說一句好話,如口出蓮花;口說一句壞話,如口吐毒蛇”,在人世間講話是一門重要的藝術,有可能因為一句話結識一個朋友,也有可能因為一句話多個敵人。在學生工作中,講“好話”,尤其重要,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工作者是否能做好學生工作。要使自己所講的話在學生當中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那就要講究技巧的。

那么如何在學生工作中“口吐蓮花”?結合兩年的學生工作經驗,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要讀懂學生

讀懂學生也就是要對現在學生的個性、興趣、性格作一個全面的了解。作為一個學生工作者,我們要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每一個同學,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就像做衣服一樣,要知道人身體的尺寸,我們才能做出合身的衣服。同樣的道理,我們只有掌握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講話的時候才能根據他們的性情量身定做,講出他心服口服的話。有些學生在老師面前表現的比較內向,不擅于表達自己,或許有些同學自小對老師產生偏見,這些都會給我們了解學生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障礙,那么此時我們可以通過身邊的同學們、學生干部或學生家長等了解這部分同學,以便更好的了解其個性、掌握其興趣,人的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有階段性的波動的,那么要做到讀懂學生還要我們做到隨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洞悉他們內心世界的變化,方能在學生工作中處于主動的優勢地位,把學生工作做的更好。

2要見多識廣

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感情方面,都要有個全面的了解。因為面對的學生多,遇到的情況也多,學生可能會碰到學習、生活或感情上種種的問題,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知識,自己的腦袋東西不夠,如何“授之以漁”呢?曾經有一位比較內向的男同學因為與女友的感情問題,一直想不通,找我談心,幸好我談過感情,在感情上暫時來說還是比較順利,當然也有過小波折,聽完他的訴苦后,我結合自己的經歷分析了他感情的現狀,一步一步地打開了他的心結,看到他緊瑣的眉頭打開了,我知道這次我與他的談話是成功的,假如我對感情這方面是一片空白的話,我沒辦法帶他走出感情的迷茫。師者解惑也,但我們肚子里面必須要有知識,所以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掌握一些新知識來充實自己,方可在工作中做到適時而答,做好不同類別的學生工作,解決不同方面的學生問題。

3要因人而異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性,我們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來開展學生工作,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每一個學生解決問題,做到因材施教。性格開朗,并且與自己的關系還不錯的學生,我們可以開門見山地談話;與性格比較內向、自尊心強的學生談話的時候,不要一針見血,以免其接受不了,可以用啟發式的方法;對于粗枝大葉、頑劣、履教不改的學生要嚴辭給于批評,樹立老師威嚴;對于要強、容易沖動的學生可以,要耐心全面分析事情,讓其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壞,理智來看待事情。

4要做到關愛學生

魯迅先生曾說過:“教育是根植于愛的”,所以在做學生思想工作的過程中要懂得關愛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全面分析問題所在。我們做學生工作的,經常會碰到叫同學們做某件事,但學生又不服從的局面。比如說學生搬宿舍,搬宿舍手續繁雜,學生都不想麻這個煩,那么,我們要全面分析搬宿舍的原因,搬宿舍產生的利益,然后再說服同學們。說服學生做一件事,要在學生立場上談其利,也要談其弊。只講一面好的,別人反而會生疑。當然我們要說服他們,指明有弊一面的同時,也要重點強調有利的一面,讓學生工作順利進行。總之,我們不能只讓學生看到陽光,也要分析到陽光下的陰影,這樣才能讓學生全面心服口服。

5要懂得旁征博引

做學生思想工作的時候,要使自己講出來的話更有份量,旁征博引也是方法之一。特別是針對一些比較年輕學生工作者,當面對年齡相對較大、思想相對成熟的學生的時候,說出來的話可能信服力不大,如果我們適當引用一些文獻、典故或名言等,就能讓自已的道理被學生所接受,加大說服力度。

學生工作中,我們不僅要說對學生有益的“好話”,還要懂得如何讓學生接受我們的良苦用心,那么掌握講話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有時候有些教育工作者可能會覺得比較難把握,我認為只要遵從“快速地想,慢慢地說”的原則,肯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與細心,關愛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循循善誘,這樣不僅有利于我們的學生工作,更能讓學生在思想上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行濤,郭東岐.新世紀教師素養.

[2]熊川武.學校管理心理學,1996年8月出版

[3]孟繁華主編.賞識你的學生.海南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4]陳孝彬主編.教育管理學.北京師大出版社,1995年5月第2版

[5]人民教育,2004年第18期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