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教師可塑性發展高校論文

時間:2022-05-28 06:03:00

導語:強化教師可塑性發展高校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教師可塑性發展高校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校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存在的素質問題;努力提高高校青年英語教師的素質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隨著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推進,知識經濟初露端倪、中國越來越深入地融入到國際社會中、教師專業化、教師的專業化標準被定義、現代性特征、教師的現代性特征是指教師應該樹立體現時代特征的教育理念、各高等院校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近年來不斷擴招、很多青年教師畢業于非師范院校、青年教師對教師職業缺乏理性技術程序、職業道德的專門化不強、做好人職前的教師教育工作、認真進行人職教育、定期進行教師培訓并培養研究型教師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隨著近年教師隊伍的不斷擴大,高校青年教師的素質培養問題已成為教師教育的一個重要話題。實現教師的專業化和現代化是對現代高校教師的要求。本文針對高校青年英語教師所存在的素質問題,從職前培養、入職教育、職后提高三個方面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論文關鍵詞]教師培養教師專業化現代性英語教師素質

隨著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推進,知識經濟初露端倪,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全球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日漸劇烈,世界各國著力培養和造就大批科技人才,教育成為重中之重。教師職業趨于專業化,教師教育面臨著高學歷化、開放化、標準化、信息化、國際化、綜合化的嚴峻挑戰,正朝著職前培養、入職教育、職后提高的一體化、終身化方向邁進。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越來越深入地融入到國際社會中。中國加入WTO以后迎來了更廣泛的國際合作空間。貿易往來,外國企業大批量涌入,中國企業的海外延伸及各種教育、科技的合作交流,都對大眾的英語交際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當今大學英語教育與社會要求之問卻存在著很大差距。已經學了多年英語的大學畢業生,面對日常生活用品的英語標志還是感到困惑,對進口商品及藥物等的說明更是難以弄懂,不知所云。高校生源質量越來越高,教學設施越來越完備,教學管理越來越完善,英語教學質量卻無明顯進步,這不得不讓我們再次思考一個永久而且具挑戰性的問題——英語教師的素質。

一、校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教師專業化

我們應以“教師專業化”的標準對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提出各項要求。20世紀60年代以后,世界發達國家對“教師專業化”的認識開始深化,教師的專業化問題也隨之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在美國,教師的專業化標準被定義為:(1)具有相應的實際教學能力;(2)具有教學設計的獨創性,能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3)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反思、總結和開展研究。比如美國卡內基財團,組織“全美教師標準委員會”制定的《教師專業化標準大綱》,對教師提出了五項標準,概括為:學生——知識——管理——研究——合作。國內學者對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行了探討,認為未來教師專業素養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未來教師應該具有與時代精神相同的教學理念,并以此作為自己專業行為的基本理論性支點。這些理念是在認識到基礎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和社會性的基礎上,形成的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和教學活動觀;二是在知識結構上,不再局限于“學科知識+知識教育”,而是強調多層復合的結構特征;三是有與未來教師專業相適應的能力。主要有理解他人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慧是教師專業素養達到成熟的標志。因此,根據“教師專業化”的標準,英語教師首先應該實現英語教師專業化。英語教師專業化是指英語教師必須具備英語教師資質。而根據定義,英語教師是英語語言專業人才和外語教育專業人才的有機統一體。按照英語教師的這一定義,就澄清了一直以來存在的模糊認識,即“會講英語就是英語教師”的錯誤觀念,從而明確教育目標的基本定位,確定了英語教師教育和非英語教師教育的標準。按照英語教師的這一定義,就能科學地制定英語教師教育的課程體系,完備英語教師應有的基本的語言能力、廣泛的文化知識、專門的語言科學知識和職業的外語教育科學知識及其技能,層次有異而又整合有序這一合理的知識能力結構,從而明確教學內容體系和評價體系。按照英語教師這一定義,就能有效形成教師教育專業特有的“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有機地把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和反思學習統一起來。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有助于整合多學科的學習內容,有助于開發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將來自主教育的能力。

2.現代性特征

教師的現代性特征是指教師應該樹立體現時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了解和掌握教育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的本質與規律,以始終保持改革者的形象。具體來說,就是將現代教育思想、現代教學設計、現代教育技術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進行得如火如荼,這一改革必然牽動高校教育。因此,高校英語教師的工作應與基礎英語教育改革相接軌,實現由英語教師到教育工作者的轉化,具體講,就是實現角色的轉變:由“統治者”向“組織者”轉變;由“灌輸者”向“引導者”轉變;由“導師”向“參與者”轉變;由“知識源泉”向“開發者”轉變;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教師角色轉變的前提是具有創新意識。黨中央、國務院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及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都指出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新和實踐。實踐是創新的手段,創新則以人為本,必須落實到學生身上。為此教師必須自我創新,不斷地豐富自己、改變自己,使自己能夠按照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去幫助學生取得創新能力。創新型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善于吸收最新英語教育科學成果,將其積極運用到教育、教學、管理等過程中,并且富有獨創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學方法。

二、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存在的素質問題

為了達到高等教育毛入學率15%的目標,各高等院校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近年來不斷擴招。199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108萬人,2005年達到504萬人,在校生比1998年多出1000多萬。為了平衡生師比,大部分高校,尤其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批量招進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做教師。

到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教師總數為105萬人,年輕化則成為高校教師的新趨勢:40歲以下的教師約占2/3。而英語教師更表現出年輕化的特點。以下是陜西省某地方師范學院外語系教師年齡結構:全系教師總人數為67人,其中30歲以下34人,比率為50%;3o__40歲20人,比率為30%;40—50歲11人,比率為18%;50—60歲1人,比率為2%。以上數據表明:英語教師隊伍相當年輕化——這是一個難以改變的事實。實際上,據筆者近五年來的深入調查發現,英語教師隊伍不僅僅存在過于年輕化的問題,主要在于年輕教師的素質令人擔憂。

1很多青年教師畢業于非師范院校,缺乏基本的教育基礎理論和教育實踐。仍以陜西某地方師范學院外語系為例,35歲以下青年教師有60%畢業于非師范院校。這些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師范教育.崗前也沒有進行過正規培訓,對教學法、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規等一無所知,直接上講臺。

2.青年教師對教師職業缺乏理性技術程序。普遍認為教學過程不需要復雜的技術和嚴格的程序,沒有與其他職業相區別的專業性要求,憑個人經驗,非理性的“教書育人”。經調查,幾乎沒有幾個青年教師主動研究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英語教學法,認真分析學生心理,探討每一個教學環節,最多只是聽聽資深教師幾節課,繼而閉門造車。

3.職業道德的專門化不強。作為一位人民教師,應該熱愛教育,忠誠人民教育,獻身人民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誨人不倦;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而不厭,刻苦鉆研,虛心求進;團結協作,尊重集體,互勉互進。但處在社會轉型期的青年教師,卻表現出了一定的浮躁和非理性行為。如一些教師備課不充分;有領導聽課一個樣,沒領導聽課另一個樣;埋怨學校待遇,時刻準備跳槽……自我價值迷失,育人不專心。

三、努力提高高校青年英語教師的素質

中國高校有如此大量的青年教師,這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青年教師的可塑性強,是高校發展的希望之所在。目前我國教師普遍專業化、現代化水平較低,實現教師專業化、現代化需要各級政府、各級各類教師培訓機構和廣大教師共同努力。現階段我國師資儲備充足,中小學生源性萎縮,教師職業吸引力增大,已為實現教師專業化、現代化創造了條件。為了培養高素質的英語教師,應該做到:

1.做好人職前的教師教育工作。由于教師專業具有雙專業性,因此需要延長教師的培養時間,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現行的本科教育,很難完成專業學科知識和教師教育知識的雙重學習任務。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延長教師的培養時間。即專業學科知識教育階段由綜合大學各專業系完成,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臺m~Jtl練階段由綜合大學教育系完成;學生完成兩個階段的學習后,方有從教資格;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才能正式聘為老師。

2.認真進行人職教育。各院校須首先制定教師資格認定標準和辦法,嚴格按照標準選拔專業化教師。在新聘教師正式上崗前一年的時間,組織新教師認真學習本專業教學法和進行師德教育。要求教師必須經過嚴格的教學設計訓練,因為教師專業的核心是教學設計。要完成教學設計,還要具有闡明學習目標、分析知識結構、制定教學策略、選擇與應用教學媒體以及評價教學設計的能力,這是其專業素養的綜合體現。學校須有規范的師德標準及師德評價制度,人職新教師要認真學習標準及制度,樹立高尚師德典范,形成良好師德氛圍。

3.定期進行教師培訓并培養研究型教師。教師職業不是一勞永逸的職業,具有極強的現代性特征。現代教學技術日新月異,教師的專業化知識也必須不斷更新。目前世界各國都制定了教師定期培訓制度。我國雖然對教師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但尚未形成全體教師輪訓制度。目前我國各大院校師資儲備充足,這為教師輪訓提供了條件;在一些重點師范院校設立的師資培訓中心為接納這些待培訓的教師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使教師具有現代化思潮、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觀念,并把這些思想滲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現代教學方法應積極倡導研究性教學,培養研究型教師,使其真正具有既是學習者,又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的綜合素質。通過教師的教育科研,優化教育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豐富和發展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