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衛校的醫德教育風范

時間:2022-05-18 11:46:00

導語:淺析衛校的醫德教育風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衛校的醫德教育風范

當前,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由于比較嚴重地存有醫患關系緊張、藥品回扣盛行、就診暗送紅包等不正之風,使傳統的醫德觀念和醫德價值受到嚴重的沖擊。為此,作為培養初級衛生人才的衛生學校,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造就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便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同時,這也是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社會文明建設的實際考驗。怎樣才能把醫德醫風教育搞好呢?

一是教師隊伍的示范作用

長期以來,教師一直被譽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既然為人師表,就要在努力提高自己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的同時,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嚴于律己,以身示教,時時處處事事做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尊重和信任的良師益友。

二是學校管理的規范作用

作為衛生學校,是為醫療衛生保健單位培養人才的基地。學生的質量如何,與醫院的工作息息相關,千萬不能忽視,絕大多數學生由初中升入衛校時,平均年齡都在16—17歲左右,正是對一切感到新鮮好奇的階段,學校必然會成為他們認識人生和社會的窗口,學校管理的規范,將對他們的思想道德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定型產生強有力的可塑作用。因此,學生入學后,學校必須要著力抓緊職業道德教育,把醫德醫風教育貫穿于每個學年之中,使學生在學校規范化的管理之中邁出通往社會至關重要的一步。

三是教育方法的靈活多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循序漸進的辦法,使之樂于接受,自始至終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通過學校經常舉辦的演講會、報告會、主題班會、匯演、智力競賽等課外活動,讓學生逐步樹立起救死扶傷、助人為樂,做患者知心朋友的高尚醫德和情操。根據我們多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多開展一些有力扎實的學生政治思想工作,不但不會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而且取得了可喜的社會效益,從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普遍受到了基層醫療單位的歡迎,并有不少人已成為各醫療單位的骨干力量。

四是教育內容的豐富多彩

對學生進行醫德醫風教育,首先要從愛國主義教育入手。并且要始終突出這個主旋律。為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應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偉人傳》。黨史專題片以及歷史資料片,讓他們明白青年人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激發他們的熱情和歷史責任感。每年“五四”青年節前后,學校都組織一次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賽,此外,還經常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組織板報、演講會、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等,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既能開拓學生的政治視野,又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一舉兩得,收效不凡。對學生進行醫德教育、人生觀教育必不可少。只有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才能指導學生認識人生,認識社會,認識自我價值,認識社會責任。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學校堅持組織學生收看有關人生道德、境遇與價值等方面的錄相,堅持在政治課教學中突出人生觀教育,從而使廣大學生認識到繼承偉大的白衣天使南丁格爾事業,是自己的責任,要像白求恩大夫那樣對技術精益求精,為人民貢獻一生。愛崗敬業,立足本職,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追求。其次,對學生進行醫德教育,學習先進人物和模范事跡至關重要,遠從白求恩、柯棣華,近到雷鋒、孔繁森、李向群……,都是光明磊落的學習榜樣。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只有精湛的醫技不行,同時更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以精湛的技術和高尚的醫德服務于病人,這才是社會和人民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于患者,高尚的醫德更重于技術,學生在校期間,應結合當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對其進行引導和教育,讓學生認識醫療衛生行業不正之風的危害,并告戒學生畢業后管自己,要把《醫務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和《護士職業道德規范》牢牢記住,時刻約束著自己,做遵守職業道德的模范。

總之,對學生進行規范化的職業道德教育,是新時期學生正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各級各類學校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只有把職業道德擺在德育為首的重要位置上,才會真正培養出一批德才兼備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