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01-07 11:11:03
導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紅軍長征精神的內涵實質
在1934年10月,由于王明等人“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和中共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導致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被迫相繼實行戰略轉移,歷時兩年。第一、二、四方面軍于1936年10月在甘肅省會寧地區會師,紅軍長征宣告結束。在兩年的浴血奮戰中,中國工農紅軍從中央蘇區到陜甘寧革命根據地,長驅兩萬五千里,縱橫十一個省,渡過二十四條河流,占領大小城市六十三座;翻越十八條山脈,他們爬雪山過草地、吃野菜啃樹皮,忍受饑餓寒冷,歷盡千辛萬苦,走過了世界上最難行走或沒人行走過的道路,征服了自然界的各種艱難險阻。在兩年的艱苦環境中,紅軍究竟是靠什么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奇跡,取得了偉大的創舉,熔鑄了長征精神?歸納起來,長征精神的內涵包括:第一,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紅軍長征中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前有強敵、后有追兵,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局勢下,戰士們卻知難而進、勇往直前,表現出了不怕困難和犧牲,堅定革命前途必勝的信心和勇氣,這種精神是革命勝利的力量源泉,也是長征精神的靈魂。長征的勝利表明:共產主義理想和革命必勝的信念是紅軍長征戰勝困難、爭取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這種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鑄造了長征之魂。第二,艱苦奮斗、獨立自主、勇于創新的精神是革命長征走向成功的精神力量。紅軍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根據當時的客觀實際勇于創新,形成了“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長征精神。第三、顧全大局、團結一致、互助合作的精神是革命長征取得勝利的有力保障。在長征途中,紅軍各部隊圍繞黨的作戰意圖,密切配合、互相協同、風雨同舟、生死與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
教學工作不同于其他任何工作,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語言、眼神、肢體等各方面進行有效互動的過程,其中教師作為這項活動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甚至一句話就可以影響學生的終生,改變學生的命運。正如我們所說的“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教育的影響是無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就來自于教師本人,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職業情操才能做好教育工作。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主陣地、主渠道,也是學生接受“三觀”教育的重要基地,思政課教師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專業導師,對自身的要求應該更高,但在實際工作中思政課教師卻良莠不齊,甚至一些教師存在嚴重的問題。體現在:第一,一些教師對思想政治德育與學生工作教育工作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對所從事的工作沒有認同感,缺少職業素養;第二,有些教師缺乏甘于寂寞,刻苦鉆研、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精神,業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第三,有些教師缺乏團隊精神,缺少對學生的關愛和敬業精神。
三、弘揚長征精神,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
教師師德建設的途徑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長征精神的內涵實質,提出以下對策:
1.發揚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職業認同感
樹立為思政工作奉獻終生的思想在長征過程中,“為了北上抗日”“為了蘇維埃新中國”“為了實現共產主義”這些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使紅軍戰士心甘情愿地面對險惡而無所畏懼,攻關破敵而奮勇當先,血戰沙場而沖鋒在前。鄧小平同志也曾經指出“: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現實生活中,一些思政課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予認可和接納,甚至羞于跟別人談論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只把這份工作看成養家糊口、獲取報酬的來源,而沒有真正地看成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事業去面對。因此我們每一位思政課教師要想在自己工作的“長征”中取得勝利,首先必須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要有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認同感和自豪感,要有忠誠于本職工作的態度和責任,只有這樣,才能腳踏實地、勤于研究,才能在這片沃土中破土發芽,開花結果。
2.發揚長征精神,艱苦奮斗,勇于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能否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愛戴,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教師的學識、能力、性情、品德、修養等綜合素質,是教師自身魅力所決定的。因此,思政課教師要想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取得一番成就,必須具有甘于寂寞、不怕吃苦、知難而進、刻苦研讀、勇于創新的精神,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練就一身過硬的真功夫。當年長征途中,紅軍為了北上抗日,憑著一腔革命的熱血,身穿單薄軍衣,頂著風雪、忍受高山缺氧的困難,沒糧食,吃野菜、草根,吃光了野菜、草根就煮皮帶吃。紅軍將士就是靠著一怕苦二不怕死的艱苦奮斗精神,戰勝種種困難,勝利完成長征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思政課教師作為當今革命火種的傳播者,我們要繼承紅軍當年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樂觀主義精神。他們堅信“爬過雪山就是勝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雪山死神和草地惡魔,表現出勇于探索、開拓創新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們也要堅信“研讀百部經典就是成功”“突破理論難點就是進步”,以頑強的意志和創新的精神克服來自學術研究、教書育人等工作、生活的壓力,成就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3.發揚長征精神,團結互助,勇于奉獻,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紅軍在長征途中雖然遇到了各種艱難險阻,但他們相互扶持、互幫互助、互相鼓勵最后取得了勝利。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職業生涯中也需要這種抱團互助的精神,要有團隊意識和大局意識。植物界有一種現象:當單株植物生長時倍顯黯然,缺乏生機與活力;當與眾多植物共生時,則植株茂密,生機盎然,學界把這種現象稱為“共生效應”。實質上人在發展過程中也有“人才群”現象,也就是所謂的人才“共生效應”。經驗證明,“獨行俠”難有大作為,只有在與他人的交往合作中互相啟發,互相砥礪,才能超越平凡;只有努力與優秀的人在一起,加入優秀的隊伍,才會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長征精神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也是我國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今天我們重溫歷史,把長征精神融入到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中,面對當今存在的問題,我們只有不斷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堅定信仰,勇于探索,才能取得質的飛躍。
作者:張瑞榮 單位: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外活動的開展
- 下一篇:小學數學課堂實效性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