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師應具備的師德素養

時間:2022-04-20 09:46:23

導語:淺談教師應具備的師德素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教師應具備的師德素養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發展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在教書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首先必須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那么我們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師德素養呢?

一、忠心

“熱愛是最好的教師。”愛因斯坦的這句話道出了熱愛(忠心)對一個人成就一番事業的重要作用———熱愛(忠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礎,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卓有成效的教育家,都具有崇高的素養,對教育事業無限忠誠和熱愛,教師是道德準則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教師的工作直接關系到民族的盛衰和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成敗。我們明確自身的工作價值和肩負的歷史責任,就能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把對祖國、人民的無限熱愛之情化作動力,積極投身到推進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去,像“吐絲的春蠶,流淚的紅燭”,把畢生的精力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相反,如果把教學工作只是當作謀生的手段,就會敷衍塞責,“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同教師的職業是背道而馳的。同時,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加強師德的自我教育,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尺度。

二、愛心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也是一種責任和要求。蘇霍姆林斯基說:“要通往兒童的心靈,并是一條潔凈平坦的小路。教師要在路上經常‘用心’做拔除野草———根除惡習的事……”。對于教育者來說,愛學生是神圣之職,缺乏愛心的教師不會是一個稱職的教師。教師對學生高尚而純潔的愛,是溝通師生心靈的通道。教師服務的對象是學生,教師不但要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真摯的感情投入到學生身上,尊重、關心、幫助他們,做他們的良師益友,而且還需要掌握愛的藝術,懂得怎樣去愛學生,教師的愛應是一種博大無私的愛,是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歧視后進生,不偏袒成績好的學生,以一顆慈愛之心對待自己的每一個學生。教師要把愛心灑向每位學生,尊重、理解、信任學生,做他們師長、知己,成為他們的忘年交。當然,教師的愛不是溺愛、寵愛,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嚴寓于愛,愛寓于嚴,愛而不縱,嚴而不兇。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要把“嚴”與“愛”有機地結合起來。當然,嚴也要有策略,嚴出于愛,愛寓于嚴,做到嚴而有理,嚴而有度,這里的“嚴”也正是愛的體現。

三、苦心

教師是清苦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的付出是巨大的,許多教師甘為人梯,耕耘一生,清苦一生換得桃李滿天下,正如《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歌曲里唱到的那樣:長大后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淚滴。教師難能可貴的是苦心鉆研,提高自己。知識是全方位的,學習是無止境的,具有不斷進取,積累知識,解決“杯水”與“桶水”的關系,才能在教學工作中得心應手。

四、誠心

有道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以心交心,以心換心,真誠相待,這是育人的有效途徑。誠心,就是要求教師要坦誠、真誠,“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教師要用誠心去撥動學生的心弦,同學生多談心,多關心,總之,只要我們捧出一顆愛心,學生總會感受到您的真誠。

五、耐心

教師要有耐心,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列為擔當教師的首要條件,他還說: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學生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因此,要允許學生有缺點,他們有些方面不盡如人意,往往“學得快,忘得快”,這就需要耐心教育和正確引導,反復抓,抓反復,持之以恒,便一定能用愛在師生之間搭起友誼的橋梁,把愛傳遞到學生心中。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實施者,無疑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我們肩負著時代的重任,因此,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以出色的勞動、良好的道德素養,培養出新世紀的有用人才。

作者:劉林和 單位:江西吉安縣永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