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師德問題剖析與對策
時間:2022-02-28 03:44:21
導語:高校教師師德問題剖析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高校教師師德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有來自個人本身、學校、社會等多方面深層次原因,因此,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首先要從個體自身上吸取古今中外師德精華,修身養性,從學校層面上要加強制度、目標與監督激勵建設,做到評價有據、監管有力、引領有方。全社會應努力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切實提高教師待遇,使教師職業真正成為人們羨慕的崇高職業。
一、高校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
1、個人層面
1)理想信念淡化,敬業精神弱化高校部分教師把自己從事的工作看成是一種職業和謀生的手段,而沒有看作是傳播崇高理想和道德的事業,降低了職業認同感,淡化了理想信念,其表現是不關心政治學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政治覺悟較低,甚至發表了一些違背四項基本原則的錯誤言論。二是敬業精神弱化,不關心學校發展與學生發展,不關心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工作上是得過且過,教學上是照本宣科,不能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2)價值取向功利化,責任意識退化在價值取向功利化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學風浮躁,學術不誠信,甚至學術造假。在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價值觀的誤導下,個人利益被充分放大,一味追求個人工資職稱、學術成果與獎金而喪失了道德與責任。
2、學校層面
1)高校評價指標、管理不科學一是在教師職稱晉級考核中重智輕德、重形式輕內容,重科研輕教學,過分強調的數量與級別,在此政策的引導下,部分教師追求功利、唯求職稱晉升。二是高校在引進人才時,缺乏科學完善的考核機制,重學歷輕德行??梢哉f,高校教師師德缺失與高校評價指標的導向、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與不科學的關聯十分密切。2)高校師德建設與管理機制不健全多數高校教師管理權責不明確,沒有一個專門具體負責教師的管理部門,高校的人事處、教務處、黨委組織部門負責教師管理的職能,但缺乏必要的溝通與合作,同時,缺乏對師德的有效考核辦法和獎懲執行措施、不同程度存在著手段單一、流于形式等問題。3、社會不良因素對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的影響1)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潮泛濫,社會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已侵襲了各個行業,少數高校教師也受其污染。2)社會對教師過高的期望值教師也是一個普通平凡的人,不能以“圣賢”的道德標準來要求廣大教師,教師的職業道德不能脫離社會現實條件,拔高師德要求,使教師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做到,就會導致教師職業的虛偽與尷尬。3)尊師重教風氣的下滑由于社會普遍對教師的期望值過高,因為現實困境與個體以及大學生就業難等多方面的原因,教育與教師的形象大打折扣,因而形成了尊師重教風氣的下滑。教師受氣或受冷落的現象時有出現,高校部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工資及福利待遇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優厚,有的甚至還有一定困難,使一部分教師在現實的情境中逐漸喪失了職業自豪感。
二、師德問題存在原因綜合剖析
高校教師師德為何出現問題,本文將從“個體、學校、社會”三方面分析深層原因。
1、個體
部分教師師德失范、信仰缺失的原因在于:一是現實的困境與壓力,主要是“四座大山”,即房子、車子、子女教育費、老人贍養及親友人情費壓在頭上,靠正常工資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解決。有些是刻不能待的,必須要及時兌現的。二是對金錢名利的過度追求與迷戀,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難以掙脫金錢的束縛和名利的誘惑,這當然是內功修煉不夠。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師德修煉到家,自然就能抵得住誘惑。
2、學校
1)學??己嗽u價目標的偏移與錯位部分高校在教師考核、教育培訓、職稱評聘工作中,重科研輕教學,過分強調的級別與數量,在教師職稱晉級考核中重智輕德,對師德考核中重形式輕內容,在引進人才時重學歷輕德行。2)學校師德建設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高校教師管理權責不明確,在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方面,缺乏對師德有效的考核方法與獎懲措施,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形式陳舊,沒有實效,流于形式等問題。
3、社會
社會上某些不良因素對教師師德產生了負面影響:隨著我國社會開放度的不斷提高,各種是思潮泛濫,魚目混珠,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潮時刻侵襲,加之社會道德滑坡,尊師重教風氣下滑,對部分教師產生了不良影響,造成理想信念缺失,職業認同感和職業自豪感的丟失,人生理想重心偏向趨向實際,過于追求金錢名利,價值觀偏向。
三、解決師德問題的對策
1、傳承優秀的師德文化
中國古代先賢都非常重視教師道德修養,從孔子的“仁者愛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到墨子的“兼相愛”、到唐代韓愈“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到宋代朱熹的“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迂善改過”,再到明代清初王夫之的“行而后知有道,道欲路也。德而后見有德,德猶得也”,現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倡教師“砥礪德行”、“束身自愛”,到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再到徐特立對教師“經師”、“人師”合一的倡導,尊師重道,源遠流長。國外的哲人們也十分注重教師德性的要求和規范,古希臘柏拉圖主張教師應遵循“善”的道德觀念,到古羅馬昆體良倡導的教師應以身作則,“喚起個人對他學生的父母感”,捷克的夸美紐斯認為教師應該成為“道德卓越的優秀人物”,英國的教育家洛克認為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教養,隨人隨時隨地都有適當的舉止和禮貌”,法國的盧梭認為“一個人在敢于擔當培養別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要首先成為人,成為一個道德優秀的人?!倍韲膭e林斯基說“愛應該是教育工具,又是鑒別教育的尺度,而教育的目的是人道?!睆纳厦婵梢钥闯鲋型庀荣t們關于教師道德認識上的殊途同歸之處。教師要想養成高尚的師德,需要理解繼承古今中外優秀的師德文化、內涵,吸取其精華。自覺修身養性,做到“成于內”而“形于外”。“成與內”即教師德性非天生就存在于人的意識中,要充分學習和反思已存在的社會師德規范,不斷廣泛閱讀各種道德倫理的各家經典。吸取“如何擁有德性”的智慧,并且把外在的道德知識轉化為德行,在教育實踐中理智把握道德沖突,正確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充分踐行德行人格。這個過程就是傳統文化強調的修身養性,自覺修煉。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苯梃b儒家修煉中的“慎獨”,做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完成三種反思性實踐,其一是對過去實踐的反思,其二是在實踐中反思,其三是為實踐而反思。
2、改革教師管理制度
鄧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好的制度能讓壞人不干壞事,不好的制度能讓好人變壞?!敝贫仁欠?、政策、規策、規范的具體化,是在一定的范圍內人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要緊緊圍繞“依法治?!钡睦砟?,樹立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治理思維,力求實效性,防止假、大、空。即符合教師實際,體現對教師的關愛和理解,保護教師正當權益,有感召力和影響力。制度制定的過程要體現民主和公正,要經過全體教師充分的討論,要聽取教師的不同意見,制度形成后要經過絕大多數教師認可后實施。
3、健全教師師德評價目標
目標決定路徑,路徑產生目標。根據行為科學的解釋,目標是指行為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的行為結果。師德目標應是符合社會標準和教師職業道德標準的行為目標,也應是教師的行為標準和導向。要建立一套全面細致具有針對性的高校教師師德行為準則,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被清晰理解和共識的具體目標,以此明確規范高校教師的舉止與行操。要符合高校教師專業特點、教學需求、制度環境等實際,并根據個人差異給予一定程度的人性化寬容。
4、創新師德激勵與懲罰措施
一是在學校年度獎項中,將師德建設單獨立項,納入師德標兵、道德模范單項評獎,同時結合學校實際,評選出不同層次的師德楷模、道德模范等,如系級、院校級、學校級、以及以上的省、市、國家級。體現各級別中有看得見,學得到的先進模范,及身邊的熟悉的先進模范,形成“崇真向善”的師德精神文化,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二是在學校評優,評職、學科帶頭人以及各類學術評選中,對于師德先進應優先入選。對于違反了師德行為,情節輕微的,一般采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在一定的教師群體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樣做既可以教育幫助本人,也對其他人起到了警戒和警醒作用。對于嚴重的師德失范行為,該開除的應開除,屬于犯罪的,該判刑的就判刑。對于師德失范的反面案例,一定要作深入的剖析,組織教師在深入剖析的基礎上吸取教訓,在正反案例的辨析中提高道德判辨能力,有模范引領,也有利劍高懸,警鐘長鳴。
5、完善監督評價體系
首先必須建立全面、科學、公正的評價體系,還應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解決好由誰組織評價、按怎樣的方式方法和評價哪些內容,即解決好由誰評、怎樣評、評什么的問題。真正做到評價有理有據,監管及時有力,指導引領有方。評價有理有據就是按先前通過的有關制度與考核目標進行全面、細致、科學、合理、公正的評價。監管及時有力就是盡量把有關問題處理在萌芽狀態和初發時期,這就是走群眾路線,通過調查訪問、座談等各種方式及時了解發現問題,不是等事態擴大危害明顯時才去處理。及時處理對教師、學校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都是非常有利的,這樣體現了對教師的關愛和監督的本來目的。指導引領有方就是要求做到各種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都能被教師所接受,有實效,對促進教師的進步有推引作用。
6、提高教師待遇,營造尊師重教風尚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著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荀子曰:“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重傅則法度存?!薄疤斓貒H師”把教師放到最高的位置,孔子被譽為“萬世師表”,“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師重教,源遠流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傳統在新時期更應發揚光大,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人才”,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但是就現階段的社會現實來看,尊師重教還有很多不如人意之處,教師的政治待遇和經濟物質待遇還是偏低,教師權益難以從整體上得到實質性的保障。教師職業還沒有真正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國家雖然重視,從50年代至今師范生都進行免費教育的政策,師范生為什么免費后才有一定的生源呢,這實際上的問題不說也都會知道,部分師范生不是因為對教育事業的摯愛與向往而為之,而是因為家庭困難等原因的權宜之計,從進口上講就沒能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從已進入教育系統的優秀人才也時有跳槽到外的現象,當然人才的合理流動并非壞事,但往往事實并非如此。這都說明教師的待遇急待提高。怎樣提高教師待遇呢?筆者淺見:一是加大對教育、教師正面宣傳的力度,不只是在教師節時才會出現。宣講優秀教師、師德楷模的動人事跡。二是提高教師的政治待遇,增加各級人大代表、政協代表的教師比例人數,使教師能參政議政。三是提高教師的工資以及福利待遇。四是確保教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當受到一定的侵犯時能及時有效地得到保護。五是能享受培訓、進修、出外講學與考察的權利,能順暢晉級升職。六是在社會公務中有一定的優先權。
作者:李華 夏林 單位:湖南體育職業學院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湖南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劉萬芳,佟海濤.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現狀分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6年,第8期,117-118.
[2]朱守信,楊頡.教育與哲學:從游離到復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年,第4期,1-6.
[3]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長沙:岳麓書社,2007.
[4]鄭秀明.關于高校師德師風評價體系建設的思考[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100-103.
- 上一篇:新媒體在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中的角色
- 下一篇:新時期教師師德建設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