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德建設“貿大”實踐探索
時間:2022-03-06 04:23:35
導語:高校師德建設“貿大”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活動綜述
(一)以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龍頭,夯實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一是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發揮宣傳引導凝聚教師作用。學院黨委積極落實“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專題主題黨日學習實踐活動,以學院為單位開展的主題黨日活動累計28次,基本實現對黨員教師群體的覆蓋,活動形式包括赴紅色基地學習實踐、觀看主題影片和學習研討:有的學院赴愚公移山干部學院、紅旗渠干部學院實踐培訓,身體力行加深對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艱苦奮斗時代精神的認識;有的學院組織教師觀看《李保國》《青年馬克思》等影片,并結合觀影感受談師德。總體上,學院黨委書記負責審定主題黨日活動方案,教師黨支部書記密切配合組織,全體教師黨員無特殊情況均按時參加活動,切實把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每一個黨支部、每一名黨員教師。二是建立黨員“雙培養”機制,培養高素質黨員教師隊伍。學院黨委努力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教學、科研和管理骨干;有的學院通過“一帶一”“拜師會”等方式,充分發揮黨員教師對新入職教師思想和教學上的“傳幫帶”作用;有的學院以“結對子”形式,為青年教師黨支部書記“對接”教學科研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幫助青年黨支部書記實現業務和管理能力的“雙提升”;有的學院為黨員教師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其盡快成長為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領頭雁。總體上,黨員“雙培養”機制為建設一支既有堅強黨性,又有一流教研水平和服務學生本領的高素質黨員教師隊伍打下堅實基礎。(二)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師德典型宣傳為主線,深化教師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的認識。一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聚焦針對性、實效性。學校初步構建“校院兩級”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主題教育體系,聚焦聚力《方案》的總體要求,通過“教師入職培訓”“青年教師發展論壇”“教師社會實踐”“師說•師德教師沙龍”等教育實踐活動,實現對廣大教師的理論武裝。2018年8月,學校首次將教師入職培訓中的師德主題教育“搬”到大慶,通過實地走訪觀摩和浸入式教育讓教師真切感受大慶油田“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和為國奉獻的時代價值。學院層面也通過學校師德建設系列制度文件的培訓學習、“師德標準”討論、紅色主題展覽參觀、師德師風狀況問卷調研等方式,結合教學科研和學院特色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半年來,以學院、學系為單位累計開展教育活動35次,基本實現了對教師群體的覆蓋。二是做好師德表彰宣傳,強化師德典型的感召。學校充分運用網媒、掌媒、紙媒,利用節日契機、重要時點宣傳貿大師德典型,增強表彰、儀式、宣講等方式、載體的使用。2018年4月,學校舉辦第四屆師德先進個人評選,突出高尚師德“第一標準”;9月,舉行第34個教師節慶祝大會,隆重表彰獲得校級以上師德典型榮譽稱號的教師及從教滿30年的教職工,追授在28年教書育人生涯中立德樹人的于瑾教授為學校“模范教師”;11月,召開師德建設工作會暨“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師德事跡宣講會,制作短片《立德•鑄魂》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師德典型人物事跡。學院層面也積極推進師德典型的選樹和師德故事的挖掘,有的開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吾愛吾師”等師德主題征文活動,有的利用學院微信公眾號宣傳本學院師德典型人物。(三)以健全師德建設制度和組織保障為抓手,推進“五位一體”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建立。一是加強制度建設,營造獎優懲劣的制度環境。學校在已有師德建設制度《教職工獎懲辦法》《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實施細則》等框架基礎上,于2018年6月制定印發學校《教師行為規范(試行)》和《師德“一票否決制”實施細則(試行)》,既突出師德“正面清單”,加強“師德高線”的引領,為師德考核提供標準;又突出師德“負面清單”,加強“師德底線”的警示,為師德失范懲處提供依據,兩個文件也同時構成學校師德考察和考核的內容體系。此外,學校完善校級獎勵體系,大幅提升“師德先進個人”“優秀教育工作者”的獎勵力度,加大對師德正面典型在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激勵。師德建設系列制度文件的細化健全為學校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氛圍起到重要作用。二是強化組織保障,形成師德建設的工作抓手。2018年5月,學校黨委教師工作部與人力資源處合署辦公,全面統籌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務。同年6月,學校成立師德建設委員會,明確委員會主要職責、組成人員、運行和決策機制,實行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雙主任”制,進一步壓緊師德建設主體責任。學院層面也相應成立師德建設小組,負責本學院的師德宣傳、監督、考核等日常工作,協助學校師德失范行為的調查處理。同時,成立學校教職工申訴委員會,負責受理教職工對師德問題處理或處分的申訴。目前,學校已初步建立起校黨委統一領導、黨委教師工作部統籌協調、學院黨委負責執行、教師黨支部具體落實、教師自我約束相結合的“五位一體”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四)以規范師德監督和師德懲處為硬性約束,助推基層黨組織師德建設和教師師德養成。一是強化師德監督,推進自查和督查的結合。2018年5月,學校開展師德建設長效機制貫徹落實專項自查,要求學院黨委從師德教育、宣傳、考核、激勵、監督、教師主體權益保障六大方面,圍繞師德“紅七條”的執行、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研究生導師濫用權力異化師生關系的整治查處三大重點開展自查、提出整改。次月,學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專項自查,對基層黨委進行覆蓋式督查,突出課堂陣地重點領域,不斷強化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公開言論守規矩、準確把握教學科研政治紀律的原則。此外,學校還承接了教育部對北京市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貫徹情況實地督查,主動對標教育部對高校師德建設的工作要求。二是規范師德懲處,形成正風肅紀的高壓態勢。整體上,學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健康向上,廣大教師盡職盡責。自2006年起,學校就已涌現出一大批教書育人、學高身正、得到師生尊敬和愛戴的師德典型,其中,獲得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標兵/榜樣/先鋒”稱號的教師有14人,獲得學校“師德先進個人”稱號的教師21人。同時,學校加強對教育部關于《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上級指導文件的學習領會,為進一步規范師德失范行為的懲處提供行動指南。此外,對于個別教師出現的師德失范問題,學校始終堅持發現一起、嚴肅懲處一起,對師德問題“零容忍”的立場明確、態度堅決。
二、特色案例
圍繞高校教師思想引領“鑄魂”和基層師德建設“強基”兩個維度,學校黨委教師工作部精心設計“師說•師德”教師沙龍活動方案。自2018年9月活動實施以來,收到學院和教師的良好反饋。“師說•師德”教師沙龍活動貫穿校院兩級層面。學校層面突出師德宣傳教育的“立德鑄魂”功能,以“貿大人講貿大師德故事”宣講為活動形式,以第三人的視角講述榮獲校級以上師德典型榮譽稱號的教師師德事跡。11月8日,學校舉辦“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師德事跡宣講會,學校三位教師用生動的講述、真實的事例,為廣大教師呈現了北京市“師德榜樣”郝素敏和聶檳、學校“模范教師”于瑾為人為學為師的師德故事,尤其是追思于瑾的《于無聲潤物•瑾芳華筑才》視頻,感人肺腑、催人奮進。學院層面活動圍繞師德建設主題,將師德師風研討、時事熱點探析、理論經驗分享等作為切入點,強化師德師風培育與教職工職業發展、學院學科特色的有機融合,切實提升師德主題教育實效性和教職工獲得感。在運行機制上突出“強基固本”,以學院黨委承辦、學院師德建設小組協助、黨委教師工作部復核活動主題為運行方式,參與對象以承辦學院教師為主,其他學院教師為輔,旨在為教師搭建一個跨學院、學科的學習研討、思想交流平臺。目前,活動已舉辦三期,先后邀請國際貿易學科帶頭人薛榮久談“師德”、北京市“師德榜樣”郝素敏談“教書育人”、退休老教師談“師德傳承”。
三、主要成效
在學校層面,《方案》以“十大活動”為抓手,為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建設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通過制度建設、機制建立、體系構建、活動支撐、宣傳教育、組織保障六大方面協同推進,進一步健全了學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營造了尊師重教的校園氛圍。在學院層面,通過貫徹落實《方案》,實現了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優化,在《方案》“規定動作”基礎上,各學院將師德建設工作與學院、學科特色和優勢融合,進一步激發了學院的自主性、積極性,推動基層師德主題教育的常態化、體系化建設。在教師層面,《方案》中既有師德懲處文件的“硬約束”,又有師德獎勵文件的“真激勵”;既有教師職業道德的“高線引領”,又有師德“否決清單”的“底線警示”。制度建設進一步彰顯了“指揮棒”作用,激發了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的積極性。
四、問題建議
當前,學校師德建設工作還存在相關部門協同聯動有待加強,師德失范行為認定、輿情應對等師德問題治理能力水平有待提升,師德考察和考核評價有待細化,師德主題教育實效性有待增強等問題。首先,需要繼續深化“五位一體”師德建設長效工作機制,建立師德建設工作相關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校院兩級督導考核機制,搭建師德建設工作新格局。其次,需要構建貫穿教師職業生涯的系統化常態化師德教育宣傳體系,突出理想信念、職業理想、師德正反面案例教育,加強對身邊師德典型的發掘、校園師德故事的宣傳。再次,需要繼續完善師德考察和考核評價制度,細化考察和考核指標、主體和方式,真正發揮師德考評機制在師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云海 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教師工作部
- 上一篇:師德師風建設問題研究
- 下一篇: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機制構建探索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