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德建設思考
時間:2022-06-02 09:24:15
導語:高校師德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師德建設對于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提升高校教書育人水平、促進大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師德建設總體趨勢良好,但還存在著社會大環境牽制師德建設推進、高校師德建設機制不完善、教師忽視師德建設等問題,需要從營造良好師德建設環境、完善高校師德建設機制、喚醒教師自我提升的覺醒意識等方面加強建設。
關鍵詞:高校;師德規范;師德建設;教育制度;自我修養
黨的率先提出要教育強國就必須加強師德建設的理念。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為全面加強高校師德建設、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具體指導。
一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環境
第一,政府要大力弘揚高尚師德。“開展教師宣傳國家重大題材作品立項,推出一批讓人喜聞樂見、能夠產出廣泛影響、展現教師時代風貌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發掘師德典型、講好師德故事。”[1]通過多元化宣傳途徑,充分利用現代化傳播工具,多渠道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對高校教師的思想引領,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四觀,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帶頭者。第二,對教師的社會地位予以提升。有一批優秀教師以高尚的道德深刻踐行師德規范的要求,樹立了楷模,對這些優秀教師應加大表彰力度促進師德建設。比如說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段江華老師從教二十八年來,熱心參加慈善活動,資助多名寒門學子完成藝術夢想,被授予“時代楷模”、“最美教師”的稱號。通過大力對段江華這樣的模范教師進行獎彰來激勵整個教師隊伍、感染社會大眾,從而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第三,強化師德建設經費保障。政府要優先保障高校師德建設,加大對師德建設的投入力度并積極調動社會各方力量來支持師德建設,經費投入主要用于提高教師待遇從而激發教師積極性、開展師德教育從而提升教師能力、拓寬師范教育范圍從而培養更多優秀教師。為了規范使用經費,保障資金發揮最大效益,需要建立健全嚴格的經費監管制度,對經費未落實現象嚴懲。
二完善高校師德建設
機制制度是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和行為準則,組織和工作制度很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2]所以應從多方面合理設計、不斷完善高校師德建設機制。第一,撥動規范杠桿,平衡公德與私德。前文提到高校師德規范缺乏人文關懷,一味地追求“崇高性”,從社會公共的角度來對高校教師提出道德要求,脫離教師的實際生活,缺少對教師作為“人”的根本屬性的考慮,過大比重地強調公德不僅容易使教師對教學風格、個人習慣等私德漠視,還會讓師德規范空泛無實效。因此,高校應以教師主體的個性與實際需求為重點,將原本與實際生活脫離開來的“愛國守法”、“敬業愛生”等各種規則規范[3]拉回與生活接觸的軌道中來,加以具體明確。例如,可將“愛國守法”變為“積極參加思想政治教育,時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民族觀、歷史觀、國家觀和文化觀,成為黨的代言人”;將“敬業愛生”轉變為“教師準時到達課堂,不隨意調課,完成院系科研室的合作學習,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與學生關系友好但不過分親密,鼓勵和幫助處于困境中的學生”等。第二,精確準入制度,優化教師隊伍。精準的教師選拔機制能夠從源頭上保證教師隊伍的質量,為此,首先要完善教師資格證書發放制度。目前,教師資格證書對學歷專業等方面要求十分嚴格,但對道德的鑒定僅停留在書面,實際效力不強,應提高思想鑒定結果的可信度與實用性。如在教師資格認定時,應該在思想鑒定表中加入同事、學生的意見與評價作為參考。其次,為優化教師隊伍,還應該深化和推動高校教師人事制度與職稱制度改革,嚴把高校教師選聘入關口。在教師招聘過程中,從個人品德、教學態度等多個角度對教師進行師德考察,對教師的師德提出嚴格的標準,實現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教育實習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4]最后,還應提高師德在教師聘任評價中的權重,嚴肅開展師德考核,在課堂教授、學生認同、公開言論、科學研究等方面,對教師師德有明確標準和過程安排,加強聘期考核,準聘與長聘相結合,對師德優秀者及時給予表彰或晉升,對師德不佳者進行降職或解聘等處罰,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師聘任制度。[5]第三,完善考評制度,發揮導向作用。師德考評制度是對教師職業行為進行監督的有效措施,要注意三個方面的落實。一是師德評價的時間線應貫穿高校教師職業生涯全程,包括崗前、在崗期間以及在職后,除了高校教師自身要保持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外,還要把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納入高校教師的工作任務,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二是師德評價的方式應科學合理,高校可以靈活采取教師個人自評、學生測評、同事互評和單位總體考評等多種主體參與結合的考評制度,保證考評結果的公正性;三是師德評價結果的反饋與落實應及時有效,考評應體現獎優罰劣,對師德考評結果優秀的教師要予以表揚并加大宣傳,發揮優秀者的榜樣示范作用,對師德考評結果不合格的教師進行有效懲處,包括轉崗、送培、跟崗學習與實踐等,發揮師德考評對教師的價值導向作用。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6]
三喚醒教師自我提升的意識
高校教師提高自身修養是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最有效最根本最基礎的措施,因此喚醒教師自我提升的意識至關重要。首先,教師應自覺修養自己的師德,為學生樹立內在榜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7]教師完善了自身,帶頭示范優良品德,言傳身教之下,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倘若教師自身有不良品行、認知錯誤,則會損害教師在學生中的形象,甚至于“上不正,下參差”,導致學生走上歧路。因此,高校教師必須充分意識到自身言行對學生的重要影響,無論是在課堂或是課后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樹立自己的威嚴,謹言慎行,端正自身的品行,給學生作出良好的表率示范,糾正職業認識偏差,正確認識和理解教師這一職業的真正意義,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其次,教師應在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培訓中不斷提升思想品德素養。教師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素養,除須精通自己所授學科的專業科學知識外,還應積極參與院系教研室等學習共同體組織的研討會等活動,不斷熟悉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與此同時,高校教師還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實現自我成長,除認真參加崗前培養外,還應落實自己在職期間的成長,提升自己的品格修養和專業技能。可以定期以院或系為單位舉行教師課堂競賽,給予優秀者獎勵,為存在不足的教師進行解疑和指導。再次,教師要注重職業實踐培養,不斷提升自己實際操作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反復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在舊知識的凝煉上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看法,創新教學方法并及時將其運用到實踐中檢驗實效,可以在院系科研室等學習共同體中進行新穎點展示,聽取其他同事建議,進行整合運用,對知識探索與追求的品質有利于高校教師道德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4][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Z].2018-1-31.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7-338
[3]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Z].2011-12-30.
[5]金昕,王丹彤.高校師德制度建設的問題與出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3):143-146.
[7]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152.
作者:周先進 謝黎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 上一篇:互聯網模式德育課程模式探索
- 下一篇:高校黨員教師師德機制建設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