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師德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
時間:2022-09-27 04:56:06
導語:高中師德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直以來,國家都非常重視對教育工作者師德標準、行為規范的要求。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精神思想,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都是深遠的,伴隨終生的。因此,教師的師德建設是立足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是知識開花結果的養露。我們要大力發展師德師風建設,使教師師德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這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然而,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金錢主義、享樂主義對教師的師德建設也有一定的腐蝕和破壞,使教師在教學中對自己精神面貌、師德建設等水平的要求有所松動、減弱。因此,要竭力改善這種狀況,學校就要重視對師德建設進行強化。這在高中教學中尤為重要。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教師要有新觀念、新思想,因其肩負著傳播知識、塑造靈魂的重任。師德建設和教師的進步是教育的重要資源。
基于教師的本職工作和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我們對教師道德水平的要求是必須的。尤其是高中教育,其是學生人生的極大考驗,是高中學生人生轉折的關鍵期。教師對學生灌輸和傳授的道德文化一定是符合國家教育要求的,有高尚的情操、有健康的思想和情懷、有奉獻精神、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可見,教師的作風建設、思想建設、理論建設都需要抓緊不放松。因此,無論是從自身,還是政策引導和培訓都要對師德建設嚴格要求。
一、新時代高中師德建設的現狀
(一)師德理論、師德標準被淡化。現在有部分高中學校在教師會議上或者是在平時的教研內容上,大都是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導致教師隊伍整體師德建設、行為規范建設的意識淡化。學校沒有把教師的師德理論水平要求放在重要位置,沒有放到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上來,只是隨便學學,沒有對師德理論和行為規范的內容做詳細解讀。教師對自己的要求有些偏離,師德理論、師德標準也被淡化。(二)教學質量只看重學習成績的高低。學校將考核標準都集中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學習成績成為了評價教師教學能力、道德水平的首位。只要是所教科目成績好,學校就可以為其評職稱、評獎金、提高待遇等打高分,對于師德水平的欠缺容忍度很高。這便會對教育帶來急功近利的后果。如果追求眼前的一點成績,那是對教育的漠視。如果對教師的道德建設都這樣草率,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又怎樣前行。因此,教學質量只看重學習成績的高低是絕對不行的。
二、新時代高中師德建設的對策
(一)加強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教育。新時期教師教學目標和模式的改進、教學專研的特殊性、教書育人的工作性質,都需要教師擁有過硬的政治思想、立場和觀念。因此,教師必須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加強師德建設就必須要保證教師政治思想的堅定性,使其有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有正確的價值觀、教育觀,對學生的教學觀念具有前瞻性、引導性。這也是符合國家“以德治國”的目標和要求的。教師是為學生傳授知識,澆灌靈魂的工程師。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政治思想培訓,從思想上重視師德建設,將教師隊伍建設成勇于探索新知、為學生無私奉獻、精誠協作的教學團隊。教師要堅持價值引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教師修身的基本原則,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基業,為教學事業建功立業。(二)引導教師樹立崇高理想,創新師德建設機制。加強師德建設,樹立崇高理想,學校就要創新教育機制。在新時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學校對教師的道德、行為規范要更加細化與具體,著力于創新師德教育的內容、模式和方法,更要突破常規,突出時效性。學校還要在師德建設中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對教師的準入制度嚴格把關,完善職前培訓、職后培訓和任職管理,使得高中教師的師德建設更具目標性,更好地促進師德建設的開展。學校要將師德評價工作作為高中教師績效評價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及時、正確地進行評價,確保整體評價的完善。學校還要讓教師對自己的行為有約束意識和執行意識。另外,道德評價的及時也能促進教師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讓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加親密,教師團隊意識更強,使其能有所進步。[1](三)制定和完善新時代師德建設獎懲機制。在師德建設中,學校要對侵害學生的行為零容忍,必須嚴格制定和規范師德建設懲處機制,建立健全違法師德行為的懲處機制,要讓教師和學生共同監督,對失德行為嚴厲遏制,堅決抵制。學校要及時批評教育,要給與相應處分,對嚴重違反師德的教師敢于解聘,給教師、學生及家長一個交代。同時,學校還要關心教師的生活和現狀,要及時了解教師的困難,讓教師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為教師遮風擋雨,也是為教師的道德建設鋪路。另外,學校還要對教師能夠潛心專研、關心學生、盡職盡責的行為進行獎勵,讓高尚師德與工作業績相互融合,完善師德表彰獎勵制度,創建學術帶頭隊伍。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師德建設是學校的一項長期艱巨任務。作為高中教師,我們要在堅持教學實踐和創新的同時,堅持教書育人和高尚道德精神的建設,不斷拓寬自己的學術道路,養成求真務實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恪守學術道德,發揚優良學風。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健康成長的領路人。
參考文獻:
[1]齊燕敏.當代師德師風建設的必要性[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9).
作者:王景琦 龍海蛟 單位:秦皇島市第三中學
- 上一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德育教育探討
- 下一篇:研究生導師師德師風建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