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3-12 07:57:00

導語:數學課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數學新課標研制組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情感體驗以及對個性品質的關注做了調查。調查顯示,學生一般都欠缺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較多學生對學習難以形成愉快的體驗。伴隨著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態度與自尊、自信的發展反而形成一定反差。即使是學生看到數學的成功應用和獲得較好成績時,其對數學也難以真正喜歡。這一現狀著實讓人擔憂,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我們怎樣能讓學生們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怕數學,親近數學,進而愿意研究數學呢?

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于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如學習數學的動機與數學學習價值的認可,對學習對象的喜好,成功的學習經歷體驗,適度的學習焦慮,成就感、自信心與意志等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并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建構主義認為,學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的。在課堂情境下學習可以使個體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積極的情緒,促進學生的潛能發展,從而使學習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同化”、“順應”從而達到一定意義上的建構。在教學中,應使學習者明確所學知識產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尋求解決的策略及如何應用;明確所學知識是發展的,從而使所學知識網絡化。

在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基礎上,根據現行新課標教材和一年級學生特點(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以及課堂教學第一手經驗,我決定從創設情境入手,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從而愿意接近數學,喜歡數學。

一、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孩子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我們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生動、有趣的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優化解題策略。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前,我思考:人民幣的認識離不開現實的換錢、購物活動,就象計算機的學習離不開上機操作一樣。一年級是學生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上市場購物的機會少是肯定的。那么,怎樣彌補學生學習上的這個不足呢?這節課上我多處創設了換錢、購物情境,讓學生在模擬換錢、購物情境中認識人民幣。在教學元、角、分這一知識點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1元=10角我創設這樣一個模擬情境:“小兔貝貝要買一塊1元錢的橡皮,可他手里都是角幣,有幾個1角的、幾個2角的、還有幾個5角的,他該怎樣付錢呢?誰能幫幫他?”學生通過個體的思考。小組的交流,對多種策略進行研究,得出了元、角的換算關系。在課的結束部分,創設一個模擬商店購物的情境,對所學知識得以檢驗,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數學從學生的生活中走出來,使數學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你會發現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明顯提高,課堂上學習的氣氛更加濃厚、每個孩子都參與了進來,課上發言的人次增多,就連平時從未主動發言的學生,都在小組內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二、創設故事情境

教學中,單純的知識教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教材中的插圖,把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編制成一個小故事,每個學生都能扮演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教學“0的認識”這一節課上,在鞏固新知1.課本16頁第1題時,我給學生講“小猴摘桃”的故事。(1)小猴來到果園里,它看到樹上有幾個桃子呀?可以用幾表示?(2)小猴看了很讒,吃掉了1個,這時有幾個桃子?用幾表示?(3)小猴吃了還想吃,又吃了兩個,現在樹上有幾個桃子?用幾表示?(4)小猴索性把最后1個桃子也吃了,現在該用幾來表示樹上的桃子呢?這樣,學生的練習就是在故事中參加各個活動,在活動中學到知識。學生不僅感到輕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就把一節課的知識學會了。他們興趣濃厚,到下課時還意猶未盡。

三、創設游戲情境

一年級學生是剛從幼兒園轉到小學學習,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于游戲活動情境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教學“認識人民幣”的第一節課上,為了鞏固認幣,我設計了一個拿幣的游戲。屏幕上有5件商品,分別是5角、1元、2元、1元5角、3元7角。請學生分別拿出買每件東西要付的人民幣。有的學生竟然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找零來解決?!袄蠋?,我用兩個2元買3元7角的小熊,你要找我3角?!甭犃藢W生不同的付錢方式,我激動不已,深深的被學生的聰明所感動。真切體會到,只要你愿意,學生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在活動中激起學生興趣。鞏固所學知識,從發現中尋求快樂,同一件商品,不同的付錢方法。思想在這里交流,經驗在這里豐富,思維在這兒拓展。

四、創設動畫情境

單靠一幅圖、一段話是很難創設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的。而多媒體技術集音、像、動畫為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動畫片是小學生的最愛,小學生對于形象的動畫卡片、投景、實物或生動的語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們思維也就容易被啟迪、開發、激活。對創設的情境產生可持續的動機,這種直觀是一種催化劑,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一定的生活色彩。不僅對創設情境產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的培養,必將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例如,教學一年級加法應用題的時,我創設這樣的情境:河里有8只鴨子在游泳,接著教師通過動畫的形式出示又游來的5只鴨子。此時,我并沒有直接出示問題,而是讓學生討論鴨子數量的變化并由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加以研究,從而使學生不僅會計算,而且還感悟、理解了加法的意義。激發學生熱愛學習,親近大自然的動機。在教學“用數學”時,上課伊始,我就以“森林里的早晨”那美麗的畫面、鳥兒的叫聲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們仿佛身臨其境。整節課我設計了引導學生去郊游大森林的事理情境,把教材中的例題、習題有機地串了起來,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愉快的旅途之中,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學中樂。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靜態的畫面動態化,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形成了生動活潑、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促成了認識活動的探索化、動態化和情感化。

五、創設實踐情境

學生的第一發展水平和第二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著差異。教師應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創造“最近發展區”。注意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的結尾我設計了“小小超市”模擬購物活動。在活動中學生自由下位買自己需要的東西,然后小組內交流匯報。在活動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此時的課堂就是生活的縮影?!邦櫩汀眰冊谫徫飼r文明,在付錢時排隊?!笆浙y員”禮貌的“歡迎光臨”,一絲不茍的工作神情。全班交流時,“收銀員”談自己的職責;“顧客”提醒大家要用錢衛生,并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在活動中,學生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學生在“做”中學,“做”中得到鞏固,“做”中學會應用,“做”中學會創造,“做”中得到發展,同時切身體驗人民幣在商品交換中的重要作用。接著,我還設計了一個課外延伸的活動?!胺艑W后,請小朋友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到超市自己試著買東西、付錢,好嗎?”學生興致盎然。實踐活動將數學知識回歸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中,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在買賣商品中掌握了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

六、創設問題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眲撛O問題情境正是為了滿足學生這一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教師為把學生引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而有目的的設置的。學生被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從而積極的對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進行選取。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對于問題情境中隱含的“問題”,教師不要簡單地直接給出,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去提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更貼近其思維實際,更能引發探究。“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老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經驗探求新知,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挑戰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新課標人教版數學第二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數數和數的組成”練習中有一幅“百球圖”小天使“聰聰”問“怎樣數比較快呢?”我問:“同學們,你們愿意挑戰自己嗎?”一年級的孩子是禁不住這樣鼓動的,頓時激發了學生們的征服欲望?!霸敢?!”孩子們大聲回應著。孩子們通過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小組內討論最后在全班交流。想出了可以按顏色數、可以一橫排一橫排10個10個的數、可以5個5個的數、還可以20、20的數……等等好多數的方法,隨后,同學們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判斷、選擇出自己認為數得比較快的好方法。整個過程中,學生在充滿渴望的求知欲中進行有目的地學習,我無一不看出孩子們的智慧在閃光。學生的潛能是個不竭的寶藏,你對他們有多大的信心,他們就能給你多大的驚喜。

課堂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打開了一個學習數學的窗口。學生通過這個窗口進觀察、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發現數學王國的奧秘,從而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親進數學的情感。

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創設情境,以“大情境”為線索,串起各“環節情境”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課堂情境,這是我想對各位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時提的建議。在情境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自己的參與實踐中會產生諸多復雜的心理體驗,從而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學生在有趣的、現實的問題情境中,對數學有了更加濃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創新的樂趣;在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聆聽、互助、接納、贊賞;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樹立了自信;在發現問題,應用問題的過程中,深刻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的價值等等。這些看似無形的因素,一直是我們以前的教學中所缺乏的,也是將來的教學所應加強的,它對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創設問題情境開展教學為途徑,進行有效學習。這是數學教育的重心真正轉移到學生發展上來的具體舉措,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雙基、數學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四者之間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得到了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