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思想道德缺失現象分析

時間:2022-06-06 09:07:14

導語:學生思想道德缺失現象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思想道德缺失現象分析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當代學生的生活、學習、社會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新的倫理道德觀念、文化思潮、社會信息不斷涌入學生的大腦,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些學生在道德品質上出現了滑坡現象。因此,強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鑒于此,本文從當代學生思想道德缺失的表現入手,深入分析學生群體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對策,希望本文能為我國當代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當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

常言道:有才有德是正品,無才無德是廢品,無才有德是次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教育學生培養健全人格,樹立高尚道德情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很多學生出現了道德缺失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一、當代學生思想道德缺失的表現

(一)愛慕虛榮和攀比。在當代社會中,學生的信息來源廣泛,但也因此受到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很多學生往往看重自身物資基礎,用名牌、穿名牌、趕時髦、趕新潮、比闊氣現象成風,更有嚴重的學生為了顯示闊綽,不惜以欺騙老師和家長為代價達到自己炫富擺闊的目的。(二)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成為了家庭的“中心”,時間一長,學生的這種“我的家,我做主”的思想就根深蒂固,進而不自覺的將之帶入社會,帶入學校。在處理個人和集體、個人和他人的關系時,他們往往會過度強調個人意志,強調個人利益,更有甚者不惜犧牲集體和他人的利益,以實現自己“中心”的目的;在處理一些問題的過程中,這類學生很容易表現出非常強的個性特征,我行我素,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思想感受,也不顧及事情的后果。(三)缺乏正義感。一些學生受媒體報道、影視作品等的影響,無法確立善惡評判標準和正確的是非觀念,因此缺少正義感,對于遇到的不公、不平的事情不是據理力爭,而是明哲保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二、當代學生思想道德缺失的成因

(一)社會風氣影響。造成當代學生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他們生活的周圍環境,來自于社會。目前,很多利欲熏心的網吧經營者不顧及學生的身心健康,留學生在網吧過夜,利用白天半價為噱頭,招攬接收逃學的學生去網吧打游戲;部分餐飲業戶和小攤點業戶缺乏商業道德,向中學生出售香煙、酒水等;由于受輕率婚育觀念的影響,我國近年來的離婚率連年提高,這些社會現象導致很多“問題少年”的出現,不良社會現象和社會風氣給當代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二)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的誤導和缺失也是當代學生心理發展不健全的重要影響因素。目前,很多家庭中都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家庭較多,因此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嬌慣和遷就,導致孩子形成了逞強、驕橫、貪圖享受、任性以及唯我獨尊等想法;部分家長的價值觀本身就存在問題,在教育孩子時也誤導了年青一代的想法,給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個別家長在孩子教育上存在缺位的情況,對孩子教育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未盡到做父母的義務,當孩子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時,不及時進行管教、約束和指導,造成孩子在成長過程缺少家庭教育與關懷。(三)學校教育乏力?,F在,各學校的升學壓力都很大,因此容易出現忽視學生品德教育,片面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情況。一些學校片面的認為只要不對學生進行懲罰就是開展素質教育,往往以愛護學生為借口,對學生的違規違紀行為一味退讓,袒護。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少數老師對學生的違規違紀行為視而不見,不聞不問,老師的心理承受力和忍耐力不斷增加,只注重教書,不注重育人,導致學生容易出現智商高,而思想道德素質低下的情況。

三、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對策

(一)凈化社會風氣。一是影視傳媒、新聞媒體要嚴格審查播放節目質量,多播出一些對中學生健康成長有益的節目。文化監管部門要強化監管,清除宣揚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內容的節目。各級宣傳媒體要為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和推動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提供正確的輿論支持,大力倡導德育教育。其次,學校要強化對學生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再次,政法、公安機關要強化學校周邊和內部綜合整治工作,嚴格落實各項措施,確保中學生身心健康。嚴厲打擊危害針對中學生的各種違法行為,特別是對引誘、教唆學生犯罪的行為,司法部門應鐵腕出擊,依法從嚴打擊。(二)注重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要只注重對孩子物質需求的滿足,還要加強對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導,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擠出時間來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關心孩子的心理變化。在家庭中,父母要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正確的處理事情,從小就知道自己應承擔的各種義務和責任。(三)加強學校教育。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與家長交流教育經驗,引導家長加強對對孩子生活、學習的監督。老師要主動與家長溝通、交流,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經驗、方法,不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其次,對于部分家長對孩子不管不教或者故意疏遠、冷漠、歧視、虐待,或故意縱容、袒護、包庇等不正確的行為,學校要與家長簽訂教育學生的責任書,明確雙方的義務、責任,共同加強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

四、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們要形成全社會普遍關注、共同努力的良好教育氛圍,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參考文獻

[1]魏惠民.中學生道德缺失的成因與對策[J].甘肅教育,2014(10).

[2]李朝剛.當前中學生道德品質缺失的現狀、原因及對策淺析[J].重慶教育,2014(33).

[3]蘇佳雷.探析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J].現代交際,2017(13).

作者:孫小婷 單位:煙臺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