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素質教育與中學生文明習慣
時間:2022-10-28 09:32:00
導語:學校素質教育與中學生文明習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是要教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學生的各項素質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種習慣,而凡是習慣都是通過反復的實踐養成的。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已由應試教育逐步轉向素質教育,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養成和提高,重視人才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說更加重視使中學生學會“做人”的教育理念。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抓好養成教育,小而言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大而言之,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是學校教育所必須重視的一個課題。
一、當前中學生養成教育的現狀
首先,當代中學生處在一個身心、思維走向成熟的過度時期,普遍是獨生子女,存在著許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閱歷,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理表現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狹,難于與人交往,難于適應集體生活。
其次,當代中學生普遍缺乏文明的學習習慣,學習自覺性差。具體表現為: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思想不統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觀情緒、沉淪情緒,學習和生活都存在著麻木狀態;體現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為:學習缺乏主動性、刻苦精神、鉆研精神,學習紀律渙散;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表現為:學習基礎差,學習沒興趣,有的缺課、逃課,對課程學習缺乏熱情。學習習慣差表現為: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上課看閑書,說閑話,玩手機短信,課后玩電腦游戲等。
第三,當代中學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習慣,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強。具體表現為:宿舍衛生差,動手能力差;就寢時間隨意性強;飲食習慣不好,隨意花錢現象嚴重,某些學生有吸煙酗酒現象。
第四,當代中學生普遍缺乏吃苦賴勞的創業精神。
二、學校養成教育大體包括心理養成、形為規范養成、學習能力養成、藝術興趣養成和其他素質養成
心理養成。人的學習能力及其他素質的提高,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相當、條件相等同的情況下,成功的概率更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心理方面的養成教育就重在此方面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心理的結構特點,教育者應主要從四個方面養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1、通過開展知識搶答賽、智力競賽、小制作、小發明等活動訓練其智能。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發展其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2、開展各種專題活動。組織成立的多種形式的學習和興趣小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動機、意志、情感、信念等。
3、鼓勵學生自尊、自重、自愛、自信,培養其自我意識。
4、塑立榜樣。介紹閱讀各種有益讀物,培養學生良好的氣質和個性品格。
形為規范養成。這方面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于學生學會做人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總體上看,行為規范應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促使其良好習慣的養成。
1、以愛國主義意識為主線的思想道德素質養成。學校定期開展各項德育工作,內容要緊扣學生實際和兩個文明建設的實際。
2、以“公民意識”為核心的大全民素質觀養成。加強與社會司法機構的聯系與合作,上好法紀課,樹立法律觀念,遵紀守法,學習理解公民的權力和義務,培養社會責任感。
3、良好的品德和行為規范養成。主要是落實《中學生守則》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培養學生勤勞節約,艱苦奮斗,不怕挫折,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扶危濟困,愛護公共衛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三、各種能力的養成
學習能力養成。是否會學習可以說是素質教育成敗的一個觀察口。因此,學校應指導學生學會預習,學會聽課,學會作業,學會思考,學會提問,學會考試。要充分發揮其他課程特長。活動課向學生推薦一些學習科目,學習書目,學習方法;綜合課發展綜合能力;實踐課培養實踐能力,包括社會服務性實踐,家務勞動實踐,公益勞動實踐及其他學科性實踐。總之,各種課程和活動的開展,都要圍繞一個中心——學習能力養成。
創新精神養成。這是心理養成的一個內容,但又不能把它看成簡單的心理品質?!巴脐惓鲂隆薄ⅰ扒螽愃季S”、“化腐朽為神奇”,培養學生的挑戰精神,是時代賦予當今教育的一項新鮮活潑的內容。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的設計及指導中,應將此項內容喊響叫明。
藝術興趣養成。實踐證明,藝術教育對促進學生智力發展,能力的培養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開好藝術課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而一般學生存在的對藝術的不同程度的神秘傾向,導致了對藝術學習的生疏和畏懼。所以,學校如成立專項的藝術教育管理系統,并結合實際,構建系統、科學,具有鄉土性和層次性的藝術教育目標序列,其結果,一定會發揮出藝術教育本身的優勢,校園的文化氛圍必將更加和諧。
四、實施學生養成教育的主要措施
1、管理機制控制。學生進入學校要有嚴格的管理組織。一般來說,一年級教育,可以采用嚴格的紀律約束,重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實行輔導員制度和建立導師制,在嚴格紀律約束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使其逐步轉變為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教師對學生畢業前畢業論文指導、畢業設計指導、就業指導,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由畢業到就業的過渡。
2、全員育人制度。全體教師和管理人員都要全員育人。輔導員要隨班聽課,掌握學生學習紀律和有關問題,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和與學生交流;要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生寢室,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文明習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教師要建立與學生談話制度,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學習問題,側重學習方法的引導。
3、養成教育講座。我校在新生入學后,就采取講座的形式從思想教育、學習生活習慣教育、行為習慣教育、成材教育、學習目標引導、學習方法介紹、專業知識介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采取嚴格的紀律約束,目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對自己一生都有好處。通過各種學習方法教育,使學生不必自己摸索,減少從中學向大學學習方法轉變的過渡時間。通過目標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確立畢業后的人生目標,為學生活確立奮斗方向。
4、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我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時時受到文化氛圍的熏陶。學校有團委、學生會、各種學生社團,應當放手發動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設計,使學生時時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的熏陶,形成自覺參與意識并在活動中充分鍛煉能力,展現個性.
5、有組織地參加社會實踐。學校應當時刻牢記培養學生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如果我們不讓學生接觸社會,就會閉門造車,培養出社會不需要的廢材。社會實踐活動能引導學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愛國熱情和成長成才的強烈愿望轉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行動。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必須有組織的使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認識國情,奉獻社會,提高素質。
五、實施中學生養成教育必須注意的幾點
1、養成教育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心理學是認識學生心理的工具,是進入學生心理世界的鑰匙。養成教育要有實效,需要遵循心理學原則。這就要求養成教育的內容、方法都要服從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進行教育。對學生而言,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必定具有健全的個性心理。許多我們認為品德低劣的所謂“雙差生”,問題就可能出在心理健康上,一個心理有障礙的學生,往往表現為品德差、行為習慣不好。因此,養成教育一定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只有學生的心理障礙清除了,個性心理健康了,學生才能夠有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
2、養成教育要有層次性、個別性。對中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運用教育手段。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耙话谚€匙開一把鎖”的個別指導教育,是養成教育的極為重要的原則。不同學生由于家庭環境、個性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質與程度不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是不相同的。對具體對象﹑具體問題,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嚴詞警告;或動之以情﹑委婉啟發;也可以運用集體力量時常督促。作為養成教育的實施者,必須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因人因事而異,這樣才能有實較性。
3、養成教育的反復性﹑曲折性和長期性。從心理機制上說,習慣是經過長期多次強化和積累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動力定型和自動化了的條件反射系統。一個人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是很艱難的,只要有一回禁不起誘惑而破了戒,重新做起會變得更加困難。為此,應采取不同措施強化學生的意志力,把文明習慣的養成作為學生追求的目標和境界,從而使養成教育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終達到自由型。
4、必要的禮儀教育可以提升學生接人待物的綜合能力?!靶袆羽B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重視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做社會有用的人的重要保證。讓規范的禮儀變成學生的綜合素質。
因此,我們要對中學生進行紀律約束和思想引導的養成教育,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文明習慣,塑造中學生具有獨立生活能力、意志堅強、具有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健康人格。讓這些行為習慣變成學生的一種綜合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展現學生自己、表現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創業中發揮他們特長,達到我們今天的教育的真正目的。
- 上一篇: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興趣思考
- 下一篇:發展黨員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