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體育教科書結構體系論文

時間:2022-07-22 11:23:00

導語:高中體育教科書結構體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體育教科書結構體系論文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體育》(供試驗用),是在繼承以往編寫體育教材經驗的基礎上,吸收近十幾年來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成功經驗,結合時展和21世紀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編寫的。

編寫本書的指導思想是,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供試驗用)》(以下簡稱新大綱)為依據,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根據體育增強學生體系、增進學生健康的學科特點,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全面傳授提高體育知識、技能,使學生在獲得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獲得體育保健能力,側重于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改革教材編排結構,采用多元并進、相互聯系的結構體系

長期以來,體育教材多是圍繞著運動技術項目、身體素質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等幾種分類辦法編寫的。以運動技術項目為主的教材結構,一般按運動項目的順序編排,在一個具體的運動項目中,又依據運動項目的技術環節編寫。例如,田徑中快速跑的教材,按起跑、疾跑、途中跑、終點跑的技術環節編寫。這種以運動技術為主線的編排體系,優點是符合運動技術學習的一般規律,便于學生學習運動技術。缺點是容易把學生的體育與運動員的競技訓練相混淆,不能全面地反映學校體育的目的。以身體素質為主線的教材結構,一般按照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進行編排。例如,力量素質按上肢、軀干、下肢、全身各部位的練習編寫教材,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是能夠較好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但是很難滿足學生對體育多方面的需要。以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線的教材結構,力圖把運動技術和身體素質納入到人的走、跑、跳、投、攀爬、懸垂等人體基本活動能力之中,彌補單純按技術體系或發展身體練習的分類方法的不足。但是在具體分類上很難避免教材之間的相互交叉和重疊,比如,籃球技術究竟應納入跑還是跳的教材中,不好處理。近年來,也有把體育教材分為保健康復、余暇交往、常見運動項目、發展基本活動能力和增強體質五部分結構,將田徑、體操、球類等運動項目,發展身體素質與各種鍛煉方法和娛樂方法納入以上五個部分之中,力圖使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相對應,更好地適應學生個體的需要。但是,這種編排方法對各類體育教材的內在聯系考慮不夠周密,教材的五部分結構之間相互聯系不夠緊密,形成了相對獨立的五種內容與方法,某些方面脫離了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

新編高中體育教材采用多元并進、相互聯系的編寫結構,著重解決如何在教材中全面落實向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綜合目標。在教材與目標的關系上,要把目標具體落實到教材之中,使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相聯,不脫節,關鍵是選擇一種合理的教材結構。多元并進的編寫結構,是把新大綱規定的內容,按照體育基礎理論知識、體育技術、能力培養和思想道德教育四條線,相互聯系,齊頭并進,既可以使各運動項目與發展身體素質練習、人體基本活動能力和娛樂項目之間相互聯系,又使各類教材能夠綜合地、系統地落實體育教學目標。這里提的所謂“四條線”,它們之間并不是分割的,例如,離開技術是不能發展能力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脫離身體鍛煉的實踐去單純地說教,思想道德教育是在學生身體鍛煉實踐,即學習技術、發展能力中進行的。所以提出幾條線并進,是指在教材安排上避免單純以技術為主,而是時時在教學中提醒教師要想到四個方面的問題。為了擴展教材的功能,增加教材的信息量和可讀性,在教材的體例上開發了用主、輔欄相結合的辦法,教材中的主欄按四條線,相互聯系,齊頭并進地編寫;輔欄對應主欄的內容,隨文點撥、誘導、強化、擴展知識,提供應用方法、娛樂方法等,使輔欄在教材中起到引導、激活、推動教學活動、釋疑、解惑、點撥誘導、援引借用、承上啟下、啟發聯想、自我檢驗、深化認識、提高能力等作用。主輔欄既有側重,又相互聯系,構成較為完整的體育教材結構體系,見下表。

主欄輔欄體育知識體育技術能力培養思想教育點題應用知識應用方法應用方法挖掘各項強化鍛煉價值鍛煉方法評價方法教材典型補充技術原理技術要點學法建議的教育功啟發源與流知識點學習提示能娛樂

預先評價應用等

二、改變知識觀,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培養能力

在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上,以往的教材強調傳授體育的知識、技術,強調知識、技術是能力的基礎,對于在學習體育知識、技術過程中應當獲得相應的能力重視不夠,辦法不多。因此,編寫的體育教材多側重于“是什么”、“怎樣做”,而對于“為什么”、“值得做嗎”、“怎樣做得更好”、“做得怎樣”很少涉及。新編教材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終身體育的需要,把知識看作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的媒體,圍繞學生的能力和多方面的發展展開教材,把只重視知識、技術的系統性、完整性的做法,變成既重視體育知識、技術的傳授,又結合體育學科“操作性”強的特點,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以致用能力。在具體編寫結構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興趣

教材的開篇采用“學習提示”的方式。開篇具有啟發性,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導學生去積極思考,并讓學生自己判斷教材的“價值”,通過價值判斷,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二)使學生知道要掌握的知識要點

教材的開篇之后,把體育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術原理的知識要點明確地介紹給學生,使學生知道“是什么”,其作用是使學生明確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觀點和結論,便于學生抓住核心,識記、理解和掌握,對學后評價、考核也有導向作用。此外還對教材編寫的內容起規范、定向作用。

(三)給出知識,并提供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途徑

1.關于怎樣給予學生知識的問題

以往的教材是以技術動作描述為主,使教材的量多而雜,要求學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不夠清晰、明確。新編教材根據新大綱的精神,精選教材,重點突出,力求詳略得當,側重教材的特性、價值,明確知識點、技術點和應用點。知識技術的闡述首先是清楚、明白,然后求精練,并以圖助文,圖文配合,相得益彰。對初中已學過的教材,注意知識、技術的學習不斷深化,不斷復習,不斷提高。復習內容避免簡單的重復,在知識技術方面要有所拓寬、加深,在重視能力的培養和教材價值的判斷能力以及運用能力等方面,一個一個臺階地向上發展。

2.關于提供獲得知識的方法與途徑

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獲得知識的方法與途徑。新編教材在知識編排體系上,首先設“預先評價”欄,學生在學習之前要知道自己當前的學習水平,同時在輔欄中采用點撥評價的方法。在敘述“學習內容與方法”中,敘述知識的同時,滲透認識事物的思想方法,即認識自己當前水平→掌握知識技術要點→引導實踐(提示實踐的方法)→經過反復練習→進行評價→進一步提高。

(四)提供評價學習、鍛煉效果的標準和評價方法

各項教材的最后,提出可定量或定性的評價標準,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知道學得怎樣,并在學習與鍛煉的實踐中得到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途徑,從而為引導學生體育實踐、提高對身體鍛煉的理性認識、培養能力提供了條件。

全書正文的微細結構采用了運動文化的源與流→運動技術原理→預先評價→知識技術要點→學法建議→鍛煉方法舉例→自我評價等順序,同時在輔欄中相應地點撥、強化、補充、啟發、應用,這種編寫結構對于處理好知識、技術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能力起到了導向作用。

三、更新版式設計,注意裝幀新穎、規范

版式設計和裝幀質量是提高教科書質量的重要環節。長期以來,體育教材的版式設計和裝幀款式不盡如人意。近年來幾種版本的體育教材雖然比以往有較大的提高,但從總體上看,設計仍然讓人感到有些刻板。教材的知識性和可讀性不夠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材整體質量的提高。新編教材把版式設計和裝幀作為提高教材質量的重要構成部分。全書雙色套印,計算機排版,充分運用現代技術,從插圖的構思、繪制,圖表的設計,主欄輔欄的字號區別,以及雙色輔網技術的運用等,大大增強了教材的視覺效果,提高了教材的可視性、可讀性。特別是輔欄采用小號字,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體育教材的文化含量。新的版式設計突出重點知識和關鍵的技術環節,以文為魂,以圖助文,圖文互補,便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教材內容的全貌和內在的文化因素,增加了知識性和可讀性,使新教材更加新穎、簡潔、清晰,便于學生使用。

四、立足于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

新編高中體育教材面向21世紀,把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作為指導思想,在教材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材突出技術點,強調鍛煉的實效性

人的素質是個綜合的概念,身體素質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和勞動技術素質的基礎。離開人的身體談人的素質發展,在理論上是片面的,在實踐中也是要失敗的。新編教材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抓住體育學科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基本功能,把體育技術作為鍛煉身體,提高人的身體素質(指身體機能、形態等身體質量)的橋梁,在初中的基礎上,提高了體育的技術要求。教材突出技術點,便于學生掌握,增強身體鍛煉的實效性。

體育教學中不能排斥運動技術,更不能一見到競技技術的名詞術語就認為是競技技術。教材中出現的技術與競技運動技術有很大區別,即使是學習一些初步的競技運動技術,其目的是用它來發展學生的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而不是讓每個高中學生都成為運動員,實際上也不可能都成為運動員。基于上述思想,教材中編寫的技術不過分強調技術細節和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技術點”,便于學生掌握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更好地指導自身體育鍛煉,提高鍛煉的實效性。

(二)用方法引路,滲透應用意識,學以致用

體育是以身體鍛煉的實踐活動為鮮明特征的,如何使教材中的知識、技術原理有效地指導學生的鍛煉,高中體育教材采取了兩種辦法。一是向學生滲透應用意識。辦法是結合各項教材開辟了設問欄,比如“想一想”、“看一看”、“讀一讀”、“試一試”、“分析一下”、“保護者應注意!”、“練習者應注意!”、“怎么做這個動作”等等,提示學生學習的方法。二是引導學生動體與動腦相結合,把體育知識和技術原理與身體鍛煉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展開學習。這樣做對于提高學生分析判斷和思維能力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對于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面對問題善于思考,并具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有一定的幫助。

(三)學會評價方法,培養評價能力

在使學生學會分析判斷的基礎上,應該培養他們具有評價能力。對事物迅速作出判斷和評價是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的新的要求。通過對事物作出價值判斷,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樹立積極進取的精神,激發學生向新的目標前進的愿望,新編教材為此建立了學習評價體系。它包括學習前評價,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和學習后的結果評價;評價的內容既有體育知識、技術的學習情況,也有身體機能能力的情況和心理狀況;評價的指標既有定性也有定量;評價的方法是結合各項學習內容,采用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師生互評、小組評價等等。建立較為完整的學習評價體系,有助于使學生學會評價方法,培養評價能力,從而促進素質的提高。

(四)開闊視野,豐富體育運動文化

體育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各種媒體介紹的體育運動文化良莠不齊,雖然具有很強的即時性,但缺乏系統性,缺乏正確的誘導。新編教材把傳授體育運動文化作為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增加了運動文化知識,提高了信息量,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教材中增加的體育知識主要設在輔欄,用于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體育文化知識,增加閱讀興趣。提供的知識大體包括六類:一是“名人論體育”,摘錄了列寧、、徐特立、宋慶齡、蔡元培、陶行知、高士其、錢學森等對體育的精辟論述,使學生加深對體育的理解,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二是體育運動的基本概念,包括體育的功能、終身教育、運動處方、庫珀12分鐘跑、醫務監督、運動負荷、超量恢復、人體重心、肥胖與減肥、青春期高血壓、身體形態的性別差異等等;三是新的體育信息,如城市學生肥胖、超體重人數比例增加,我國學生耐力素質連續10年下降,以及美國NBA籃球介紹等;四是我國運動員對世界體育運動的貢獻,如鄭鳳榮、朱建華、王軍霞以及體操、排球、技巧等運動隊的介紹等;五是中國傳統養生知識,如五禽戲、十叟長壽歌、黃帝內經、兄弟民族的武術等;六是體育的歷史故事。這些知識可以輔助主欄的教學內容,加深對體育的理解。此外,這些知識只作為介紹,不作為考核內容。

總之,新編高中體育教材,力求做到便于學生學技術、練身體、明道理、懂方法、會評價,開闊視野,突出能力培養,立足于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

五、結束語

體育學科是綜合性的文化科學基礎課程之一,它以身體實踐活動為鮮明特征,在身體實踐中是身心統一的活動過程。作為對學生進行整體素質教育組成部分的體育學科,應該更好地發揮本身的功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健康,增強體質,提高體育素質,為21世紀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盡管新編教材在指導思想、教材結構和編寫方式上有新的突破,但是,體育教材建設還遠遠沒有完成,這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工程,需要全體體育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和各方面人士共同努力,才能不斷提高教材的質量。

由于我們的經驗不足,第一次為高中學生編寫體育教科書,難免存在不足之處,熱忱希望廣大體育教師在試教過程中進行實踐檢驗,發現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我們愿與廣大體育教師和各界人士一起,進一步深入研究、探討,為不斷完善我國體育教材的建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