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論文

時間:2022-12-18 08:12:00

導語: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愈來愈被社會所重視,逐步形容全民體育,而學校體育教育則是全民體育的基礎。本文研究的內容,即是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目的在于從興趣著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從而提高全民身體素質。

【關鍵詞】體育教學興趣培養

眾所周知,體育本來是一門活潑、有趣,讓學生天性得以張揚的科目,而現實并非如此,很多學生對其失去了興趣,甚至感到厭煩,對體育課的關注越來越少,有的覺得上不上體育課無所謂,這種境況與我國乃至整個世界都十分重視全民身體素質的大氣候格格不入。隨著我國教育制機的改革,尤其是教育制度的改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對體育教育是得天獨厚的機遇,體育教育應乘此東風迎頭趕上,決不能滯后,如何盡快扭轉學校體育的近況,筆者認為可從培養學生的興趣著手。那么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興趣呢?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總結,可按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必須放開手腳解放思想。其次,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第三,多媒體在教學中愈來愈顯示出它的巨大作用。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切不可小覷。第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吸引人。第五,課堂改革勢在必行,必須拋開應試教育之枷鎖,還體育活潑、有趣的本來面目。若如此,學生之幸甚,體育之幸甚,中國之幸甚。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體育則愈來愈顯得重要,學校體育備受重視,因為它是國民體育的基礎。早在十九世紀,馬克思就曾經提出:“有可能把教育和體育同體力結合起來,因而也有可能把體力同教育和體育結合起來。”又說:“生產勞動同教育和體育結合起來,這不僅是增進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的傳世佳作《體育之研究》明確指出:“體育于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出發點”作為信條去教書育人。可見,體育對于一個國家的建設,一個民族的振興是何等之重要。

一、解放思想,轉換觀念

如果說中學生喜愛上體育課,倒不如說是為了逃避繁重的作業而作出的舉措更為確切,即使一片歡呼地來到操場,而當體育老師有板有眼地開始本節課過程時,大部分同學又顯得非常消極,究其原因,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思想上的不重視。大多數同學以文化分數為重,藐視體育成績,因為中考中體育成績只占10分,微不足道,況且按慣例,只要文化成績好,屆時學校領導、老師自然會想方設法使你的體育成績滿分的。這就滋養了他們愛到操場上體育課,而又不愿真正完成應有的活動量、掌握應有的運動技能這一陋習;二是指大部分女生,仍受封建傳統思想的束縛,放不開手腳活動,仍愿做“淑女”型仕女。即使活動時,也是扭扭怩怩,達不到運動效果;三是怕苦怕累,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現今的孩子,在蜜罐中泡大,從未吃過苦,受過累,不必說“勞其筋骨”,更談不上持之以恒地體育運動了。針對以上幾種情況,我們教者應正確引導,使同學們真正認識到體育的意義,看體育而非看分數,使他們盡快轉換觀念,投身于轟轟烈烈的體育運動中來。二、把握心理特征對興趣的影響

中學生心理發展上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他們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獨立的愿望,但又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往往做些力所不及的動作,同時又不能實行自我監督,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失去對體育的興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需要一定技巧,既要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委以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獨立性,又要嚴格地要求他們,給予必要的批評與監督,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評價的能力,發揮他們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他們向成熟期順利過渡,使之產生永不枯竭的體育興趣。

三、正確處理生理特征與教育的關系

中學生處于兒童向成人過渡時期,身高、體重迅速增長,性成熟期開始,學生初步顯現出暴發力,精力旺盛,似有使不完的力氣(尤其是男生)。此時,是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最佳時期,但要注意培養學生坐、立、走的正確姿勢,體育活動的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造成損傷。可進行速度、靈巧、彈跳方面的訓練。要教育學生注意勞逸結合,學習和鍛煉的時間不宜過長,負擔不宜過重,保證充足的睡眼時間。對學生進行生理衛生知識講授,特別要指導女學生的經期衛生,積極開展健康、文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避免不良刺激對學生的影響,以確保學生對體育興趣的持久性。

四、多媒體對學生興趣的激活

隨著現代化多媒體教學逐漸滲透到各學科里,多媒體也引進到體育教學的課堂。由于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斷增加,因此在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如:教師在一節體育課中交替使用講解示范,預先錄制好的示范動作,切換到多媒體平臺進行講評,容易出錯的動作演示,亦或錄下學生練習的動作進行評講,或者教師將時事及體育新聞直觀搬上講臺,使學生了解得更多、更新、更快,從而激活學生的體育興趣及熱情,使學生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形成愛好體育的習慣。

五、提高教師素質,啟動人格魅力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無論其身體素質多么好,技術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必然有其專長,也有短處。本人在多年的初中體育教學中,就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各有各的興趣和愛好,多種多樣,所涉及內容之廣往往超出你現有的能力范圍。使你往往招架不住,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必須具有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我素質,才不至于“江郎才盡”。教學過程也得心應手,贏得學生的信任、尊敬、喜愛。隨著多媒體網絡信息化步入課堂。體育教師應不斷自我進修,開拓信息方面的知識,才能不落后于時代。

本人有一習慣,每天早晨到校,必在操場一隅演練一套拳術,尤其熱衷于《滿江紅》拳,隨著錄音機里的“滿江紅”歌詞,演練完這一套拳術,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很多學生纏著我學這一套拳術,我索性便開設了武術這門課,改練教材中的“少年拳”為“滿江紅”拳,于是乎,無數少男少女,醉心于武術。當然,我也乘此之機,進行道德品德教育,使學生在積極鍛煉身體的同時,又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縣招商引資洽談會期間,我校受開發區管委邀請,承辦洽談會開幕式,集體武術便是壓軸戲,四十人的方陣,統一的服裝,整齊的動作,把岳飛那氣貫長虹的愛國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博得與會者的陣陣掌聲。從此武術熱在我校掀起,這不能不說是教師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的結果。

總之,培養和發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學習的主體積極性,可以使學生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而調動主體積極性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有了興趣,才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形成開放的、發展的課程體系。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品德、心理、性格,形成一個美好的人生,從而構建一個永不衰落的民族。